清明节的道教元素

清明节的道教元素

“清明”的含义符合道教教义

清明节,意指“天清气朗,万物明洁”,是中国传统民俗节日。人们在这一天祭祀祖先,表达慎终追远之情,同时合家踏春出游,又洋溢着浓浓的亲情氛围,因此清明节是一个有着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内涵的节日。
清明节,除了是传统意义上的节气和民俗节日以外,其蕴含的“清明”思想与道教所提倡的“天人和谐”的境界也极为契合。《太平经》中有云:“夫道,乃天也,清且明,不欲见污辱也”,“清明”表达了一种天地万物生全,和谐安宁的情景。而人若处于“清明”状态,则可“内自清明,不欲于俗”,脱俗则能接近“道”的状态,进而得道。因此,借助清明节的“天清气朗,万物明洁”,可助人修身养性,使人的身体、精神达到“清明”的状态。所以自古以来,道教各宫观都需在清明节时期为信众举行各种活动,一则满足信众追思祖先之信仰需求,二则传播道教的“清明”思想。

“清明”寓意“天清气朗,万物明洁”

清明节的道教活动

清明节,道教宫观都要举行法会活动,有的还具有悠久的历史。

历史上每逢清明时节,各处的城隍庙会举行以“祭厉”为主要内容的“城隍出巡”仪式,此项仪制始于明代,至洪武年间成为定制。清明日,上至国家,下至县乡里社,凡普天下之城隍庙,都须举行“城隍出巡会”,行“祭厉”仪式,而所谓“祭厉”,即祭祀、抚慰那些无后人祭祀的孤魂亡灵。

时至今日,道教各宫观在清明节前后会举行“清明普度黄箓法会”。法会打醮三天,参与之信众,一则超度先祖,以尽孝道;二则普施分野亡魂,功德无量。

城隍出巡“祭厉” (历史资料)

江浙一带,在清明节时,有吃青团、乌米饭的习俗,而这一习俗,还包含道教养生的文化内涵,据南北朝陶弘景真人所著《登真隐诀》中记载,“诸仙家、真人亦有此法(食青团、乌米饭),食之可延年益寿,身康体健”。

清明节中的道教元素,包含了对生命的真实体验,对列代先祖的无尽怀念,是对“仙道贵生”思想最直接的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