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动飘逸的道经“插图”

灵动飘逸的道经“插图”

概况

       世界文化遗产重庆大足石刻

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重庆大足石刻,道教石刻造像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以南山石刻、石门山石刻、舒成岩石刻为代表。这些道教石刻造像,题材丰富、技艺精湛,可以说是我国不可多得的道教艺术珍品,民族文化的瑰宝。
南山石刻位于大足县城南面约五里处,现编号15号,其中以第五号三清古洞、第15号龙洞最为著名,这两窟的开凿时间皆在南宋绍兴年间(1131年-1162年)。

醮坛造像

三清石刻

作为南山道教醮坛中心的三清古洞,在洞窟形制、造像内容上无不体现其所处中心位置的重要性。
首先,在洞窟形制上,体现出道教仪式中旋绕一法的运用,三清古洞中心柱窟的设置是与道教斋醮仪式相符合的。
其次,我们从该窟造像的内容中就能体会到当时斋醮活动的宗教氛围,其神像有三清尊神、六御尊神以及黄道十二星宫、三百六十位天尊等这样一个庞大的道教神灵体系,在布局上,为整个石窟造像三壁拱围着尊神“三清”。

天尊赴会图

天尊赴会图

在三清古洞中心柱外侧左(东)壁有造像。这组造像据考证分为两个部分,上为天尊巡游图,下为春龙起蛰图。这一组图实系表现天尊往赴醮坛法会的造像,即“天尊赴会图”。由于南山三清古洞是道教醮坛的中心位置,故雕刻以道教尊神——天尊往赴法会的场面,尤其是天尊及其随从衣裙微微向后飘动,正体现出往赴道教法会的生动情景。整幅作品气势壮观,人物情态各异,构图充实饱满,于静中有动,动中有静。无疑,天尊赴会图是最能体现三清古洞雕刻艺术的作品。
在道经中,像这样描绘尊神出行往赴法会的情景处处可见,如:
“ 飞云、丹舆、绿辇、羽盖、琼轮、骖驾朱凤,五色玄龙,建九色之节,十绝灵幡,前啸九凤,齐唱合吹,八鸾同鸣,狮子白鹤,啸歌邕邕。”(《度人经》卷一)
“诸天侍轩,给玉童玉女各三千人,建三七色节,驾紫云飞,十二琼轮,前导凤歌,后从天钧,六师启路,飞龙翼辕”。(《无上秘要》卷二十一《仙都宫服品》)
这些道经的描述,与该处石刻形象颇多相似之处,可以说是这些道经绝佳的“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