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城隍庙简介

上海城隍庙坐落于上海市最为繁华的黄浦区豫园旅游区,是上海地区著名的道教宫观,始建于明代永乐年间(1403-1424),距今已有六百年的历史。

“城”,就是城池;“隍”是干涸的护城河,“城”和“隍”都是保护城市安全的军事设施,由此引申,城隍神就是道教尊奉的城市保护神。上海地区的城隍神是元末明初的上海地区名人秦裕伯。秦裕伯(1295–1373年):字景容,号蓉卿,元末明初大名府人,宋龙图阁学士秦少游七世孙。明初洪武年间为翰林院侍读学士,后任治书侍御史。洪武三年,明王朝设科取士,秦裕伯与御史中丞刘基为京畿主考官。洪武六年(1373年)秦裕伯去世,与夫人储氏合葬与上海。朱元璋得知秦裕伯去世的消息,悼曰:“生不为我臣,死当卫我土”,即敕封秦裕伯为上海县城隍正神。

    • 由于上海城隍尊神在本地区的特殊地位,在六百年的发展历程中,上海城隍庙道观的建设和发展得到了明、清历任地方县府的重视和上海地区百姓的热心支持。从明代永乐年间到清代道光年间(1821-1850)上海城隍庙的庙基不断扩大,宫观建筑不断增加,最为繁盛时期,总面积达到49.9亩土 地,约三万三千多平方米。作为上海地区重要的道教宫观,1995年,随着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逐步落实,上海城隍庙得到恢复,重新成为由正一派道士管理的道教宫观,完成了一期修复工程。
    • 2006年,在市、区政府的关心下,在上海市豫园商城股份有限公司的支持下,上海城隍庙大殿前厢房的使用权得以归还,完成了二期修复工程。
    • 2015 年,上海城隍庙前庭两侧厢房使用权收回,庙观进行了新一轮的修缮,庙观布局基本完整,为完善功能,服务社会提供了更广阔的活动平台。
    • 如今的上海城隍庙,包括霍光殿、元辰殿、财神殿、慈航殿、三官殿、月老殿、城隍殿、娘娘殿、父母殿、关圣殿、文昌殿、祖师殿十二个殿堂,总面积约三千余平方米。
  • 恢复开放20多年来,上海城隍庙已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架构:吉宏忠道长为住持、庙管会主任,刘巧林道长、周旭道长、李纪道长为庙管会副主任,田旭东道长、蒋钧道长、刘金豪道长为庙管会成员。2015年10月18日,吉宏忠道长升座,成为上海城隍庙新一任住持,亦是庙观恢复开放以来第二任住持。

 现庙管会下设“五部一会一中心”,负责庙内具体工作:

    • 宗教活动部:
      负责开展各项道教科仪活动,以科仪活动为途径,加强庙与信徒的联系,满足信众的道教信仰需求。
    • 消防安全部:
      负责庙内消防安全工作,保障庙宇安全。
    • 法物流通部:
      从事法物流通工作,为信徒服务,增加城隍庙自养经济收入。
    • 后勤保障部:
      负责庙内物资采购、保管和供给,提供后勤服务。
    • 网络信息部:
      负责庙观网络系统的开发使用和日常维护。
    • 慈爱功德会:
      践行道教慈善理念,组织道教信众从事慈善活动。
    • 弘道文化中心:
      开展各种宣教活动,增强城隍庙与信徒的联系,提高信徒的道教信仰水平,更好的团结引导信教群众,为社会服务。

历年路程:

    • 庙观还设立道教乐团,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上海道教音乐和江南丝竹音乐的保护传承基地。
    • 2021年,上海城隍庙发起成立了民非组织黄浦邑庙慈爱为老社;
    • 2023年,又发起成立黄浦邑庙慈爱书院,开展了一批专业化、规范化、常态化的公益慈善活动,以“做大做强”为目标,打造公益服务的品牌,深得社区民众的欢迎。
    • 上海城隍庙始终坚持依道奉行,“立观度人”,定期开展各类道教法务斋醮活动,满足信众的道教信仰需求;依据法律法规和教理教制建章立制,按照“合规”要求,建立了一套适应当代正一派宫观管理要求的规章制度,做到凡事有章可循、有章必行,用制度管人、管财、管事;坚持以信仰建设为核心的教风建设,增强信仰定力,坚持正行修德,内强素质,外树形象;注重弘扬道教优秀传统文化,致力于打造学习型、文化型道观;身体力行“齐同慈爱、济世度人”的教义思想,大力推进有道教特色的社会公益慈善活动。
    • 近些年来,上海城隍庙连续被评为“上海市文明宗教活动场所”、“五星级宗教活动场所”、 “全国创建和谐寺观教堂先进集体”、“全国文明单位”,2021年被评为上海市统一战线工作先进集体,2022年,本庙住持吉宏忠道长被评为全国宗教界先进个人,成为黄浦区首位获此殊荣的宗教界人士。
    • 上海城隍庙将引导广大信众更加紧密团结在党和政府周围,高举爱国爱教旗帜,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推进道教中国化实践,履行社会责任,服务大众,踔厉奋发、笃行不怠,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