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道教 | 拜太岁、谢太岁、化太岁、安太岁、还太岁...

走进道教 | 拜太岁、谢太岁、化太岁、安太岁、还太岁...

上海城隍庙壬寅年谢太岁法会活动在即,众多朋友们纷纷网上报名参加法会,将年初拜太岁法会时恭请的太岁文疏带回庙内,配以金箔酬神,感谢壬寅太岁星君一年护佑之恩。

但也有一些小伙伴对此不太了解,后台就有留言:“我属兔子,明年本命年,现在参加这个谢太岁法会还来得及吗?”

还有留言问:“谢太岁和安太岁有啥区别?”

小道士我在回复了大量留言后,决定赶紧写一写,到底什么是拜太岁什么又是谢太岁,还有化太岁、安太岁...

拜太岁

拜太岁,顾名思义是朝拜“当值太岁”的一种仪式,通常在每年的正月初八开始。

由于太岁星君为道教神明,拜太岁法事也为道教科仪,因此,“拜太岁”是祈求太岁星君护佑的一种道教专属科仪。

因为祖国地域辽阔,在很多地方拜太岁也被称为化太岁、安太岁等。

图|上海城隍庙拜太岁法会资料图片

由于太岁星君每年轮值,如今年是2022年为壬寅年,贺谔大将军轮值,猪、虎、猴、蛇、鸡五个生肖犯太岁。

所以,属相为这几个生肖的小伙伴就在今年初来庙参加拜太岁法会,通过道教拜太岁科仪法事,由道长发文上表,向太岁星君祈福。

也可以通俗理解为酱紫:

报名参加拜太岁法会后,道长们就把犯太岁的小伙伴们之姓名上报给太岁星君,并代替大家表明心意:太岁老爷在上,弟子今年一定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低调做人,高调做事,不占用公共资源,您可要保佑我呀!

而太岁星君老爷收到道长们汇报来的所有小伙伴姓名后,就会依据每人的善恶功过,大事化小、小事化无,来最后决定这一年里该如何陟罚臧否。

这就是拜太岁。

而谢太岁呢,则可以看做是对年初拜太岁的一个呼应。

更多...

道教养生 | 霜降调养,顺时而为

道教养生 | 霜降调养,顺时而为

今日为“霜降”节气。所谓霜降,是秋冬两季的过渡节气,含有天气渐冷、初霜出现的意思,是秋天最后一个节气,而后便凛冬将至。 对于在上海的小伙伴们而言,小道士我打开柜门、翻开拉杆箱,又看了看床底...秋天到底在哪呢? 明明就是一秒入冬... 算了,还是说回霜降吧。 霜降 ·一候豺乃祭兽 ·二候草木黄落 ·三候蜇虫咸俯 霜降时节,万物毕成,毕入于戌,阳下入地,阴气始凝,天气渐寒始于霜降。 此时,南北方天气都逐渐变冷,不注意保暖的话会引发身体出现多种状况,因此霜降时分养生保健十分重要。 很多朋友在气温下降后,由于局部保暖不当或人体未适应寒冷等原因,经常会诱发慢性胃病、"老寒腿"等疾病。 而且,秋末时节,空气干燥,也是呼吸道疾病的高发期,可以时常搓揉鼻翼两侧的迎香穴,多练练道家六字吐纳功法中的"呬"字功等,都有助于我们预防呼吸道疾病。 那么该如何练习呢?

走进道教 | 韩湘子酿“逡巡酒”

走进道教 | 韩湘子酿“逡巡酒”

道教八仙之一的韩湘子,是唐代大文豪韩愈的侄孙。 他在唐穆宗长庆三年(823年)考中进士,官至大理丞,可谓少年得志。 韩愈被贬潮州时,曾两次赋诗赠予韩湘子,分别是《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和《宿曾江口示侄孙湘》,足见二人情谊深厚。 尽管韩湘子在官场春风得意,但他自幼便对道家思想心生向往。 最终,他拜入纯阳祖师吕洞宾门下,专心修炼道法,成为“八仙”中的一员。 传说韩湘子拥有“能造逡巡酒,能命花立开”的神奇仙术,在古城西安至今仍流传着许多关于他的仙迹与传说。 西安的街道犹如棋盘,东西南北纵横交错,井然有序。 然而,位于古城中心的湘子庙街却与众不同,斜向西南延伸;而旁边的德福巷则走向西北。这一切都源于先有湘子庙,人们为避让庙宇而形成的独特街巷布局。德福巷的名字也由此而来——“仰德而获福”,即仰慕韩湘子之德行,故称“德福巷”。 那么,韩湘子究竟做了哪些善举,赢得了西安市民的敬仰呢? 原来,古代西安的井水大多苦涩难饮,城内的用水主要依靠由“八水”引出的漕渠、清明渠、

走进道教 | 道教的“祭酒”可不是指把酒供奉给神明

走进道教 | 道教的“祭酒”可不是指把酒供奉给神明

前几天,有小伙伴询问 看到个道教词语‘祭酒’不明白什么意思?我猜祭祀神明的物品叫祭品,那祭祀神明的酒是就是祭酒了吧? 这位小伙伴理解的不能说是谬之千里,只能说是南辕北辙大错特错... 祖天师张道陵于东汉顺帝时创立道教后,为了便于管理和教化民众,遂设立了“二十四治”。 “二十四治”,即:在所辖教区分设的二十四个活动地域,也如现在的城市、地区划分。当时负责这一教区的最高首领,就称为“祭酒”。 “祭酒”,有向教民讲解“道教”教义的义务,有处理“违犯教规”的教民的权利,同时还要主持宗教活动(即宗教仪式)等。 历史上,著名的“祭酒”有许多,如“书圣”王羲之,“田园隐士”陶渊明等。 由于道教信仰历来提倡万物玄同,具有早期男女平等思想,“祭酒”中也不乏女性。 茅山上清派祖师魏华存魏夫人便是女性“祭酒”中的佼佼者,也是有史料记载的第一位女“祭酒”。 魏夫人,

走进道教 | 道长,这位是什么“菩萨”啊?

走进道教 | 道长,这位是什么“菩萨”啊?

前两天,小道士我在大殿顶替其他师兄过堂,有位信众走过来,双手合十先鞠了一躬,小道士我连忙起身还礼,接着这位信众手指霍光老爷问:道长,这位是什么菩萨啊? 一番解释后,这位朋友幡然醒悟。 其实类似问题已经不是第一次碰到。 实际上,道教神明并不以菩萨称呼,而是有很多自己的称谓,如“天尊、帝君、真君、星君、元君”等等,而且这些称谓都有特殊的含义。 “天尊”是道教神仙体系里对地位最高神明的一种尊称,极道之尊,至尊至极,故名天尊。 道教最高尊神是三清天尊,由先天之炁化生而来,代表大道本源。又被称为“虚无自然大罗三清三境三宝天尊”,这三位尊神分别是: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和太清道德天尊,其中又以元始天尊为最高神。 排在三清天尊后面的是玉皇大帝,也尊其为玉皇大天尊,玉皇掌管三界十方、四生六道的一切阴阳祸福,是众神之王,在道教神阶中修为境界不是最高,但是神权最大。 此外道教还有化身三界、救苦救难的太乙救苦天尊以及雷部雷祖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等等。 “帝君”是道教神仙的一种尊号,很多天仙真圣也可以被称为帝君,他们的神职常在真君之上。 但一些帝君有时也会被称为天尊,

地址: 上海市黄浦区方浜中路249号 / (全年无休) 每日对外开放时间: 8:30~16:30 / 沪ICP备0601519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