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道教 | 过年要穿的红腰带、红内衣,你买好了吗?

走进道教 | 过年要穿的红腰带、红内衣,你买好了吗?

传统民俗中,每逢本命年,也就是遇到和自己属相相同的年份,男女老少常会穿着红色衣裤,如今这种祈求新春吉利喜庆的习俗已经逐渐扩大,红色衣物成为很多小伙伴每逢农历春节都会采购的物品。

图|某宝上随便搜搜便有很多

为什么新春佳节里,我们尤其喜欢红色衣物?

其实何止衣物,春节的红色元素向来有很多,例如鞭炮是红色的、对联福字是红色的、红包中国结也都是红色的…

这种尤其喜好红色的民俗与道教信仰割舍不开。

在道教信仰中,依据八卦类象,乾卦为大赤,是以红色属于纯阳之色,阳气长,邪气消,所以红色能起到趋吉避凶的功效。

此种认识下,数千年来,浸润在中华传统文化里的华夏儿女们莫不以红色为喜庆之色。

古时青年才俊们进京赶考,新科状元揭的榜单叫做红榜;民间男女婚嫁时,女孩子身披红色嫁衣,头盖红盖头,被同样一身红装的新郎官用大红花轿迎娶进门…

红色寓意吉祥,而本命年在道教信仰中,命犯太岁,也就是俗话说的“太岁当头坐,无喜必有祸”。

出于对本命年犯太岁的顾虑,很多大众便选择穿戴红色祈求吉祥喜庆,趋吉避凶。

在现代医学和心理学研究里,红色能激发人体激素分泌,产生兴奋感,也是代表积极、主动、开放、热情、乐于与人交往的性格特征。
可见,无论是古老的道教信仰里,抑或是现代科学论证中,红色都是一种充满正能量的颜色。

正因为以上种种,临到春节时,人们纷纷购买红色衣物,其实也是想借此表达自己对美好未来的祝福与憧憬。
今天,随着道教信仰和文化的传播和普及,大众逐渐对道教拜太岁活动了解更多,众多道教庙观也纷纷举办大型的拜太岁祈福活动。

比起穿戴红色衣物的“业余祈福行为”,参与道教庙观拜太岁祈福活动就好像是专业选手,祈福消灾的效果更胜一筹。
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去做。

小道士我就曾经对想自己在家拜太岁的朋友开玩笑说“别拿你的兴趣去挑战别人吃饭的本事”。
所以,如果来道观参加了拜太岁祈福法会,那么过年要穿的红腰带、红内衣,不买也罢。
再一个,红色穿起来如果hold不住,反而多少会显得有那么一丢丢土气。

注:
上海城隍庙拜太岁法会报名方式:公众号底部
点击**“庙观服务”-“近期法会”-“拜太岁”-选择法会时间、填写个人资料、选择代办物品随喜功德后提交,即为报名成功。**

Read more

走进道教 | 道教信仰是为了让我们更好生活,而不是整日疑神疑鬼

走进道教 | 道教信仰是为了让我们更好生活,而不是整日疑神疑鬼

自媒体盛行的年代,各路网红“大师”们的表述下,道教似乎常与符咒、风水、占卜等神秘色彩联系在一起。 于是乎,一些人打着“信道”的旗号,却把信仰变成了算计命运的工具;他们不去修身养性,反而天天担心所谓各种禁忌,生怕一不留神就触了霉头。这种对道教信仰的误解,不仅扭曲了道教的本质,也让原本可以带来平静与智慧的信仰,变成了焦虑和恐惧的源头。 其实,真正的道教信仰,并不是让人整天疑神疑鬼,而是教人如何活得更加自然、从容、有智慧。 道教倡导“道法自然”,强调的是顺应天时、调和阴阳、清静无为。它不鼓励人们去干预自然规律,而是倡导一种内省、自律、与万物和谐共处的生活方式。 正如《道德真经》所言:“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便是道教信仰最核心的智慧——顺其自然,不强求,不执着,从而获得心灵的安宁 信仰道教,不仅仅是烧香礼神、来庙中寻求清静,而应是从中学会如何看待人生、

国学讲堂 | 说说“乱七八糟”

国学讲堂 | 说说“乱七八糟”

生活中,我们常会用这句成语来形容让人糟心的情景或环境——乱七八糟。 可您知道“乱七八糟”的由来吗? 今儿咱们就来聊一聊。 “乱七八糟”这一成语源自我国历史上的两次著名动乱事件,分别对应“乱七”与“八糟”,生动概括了当时社会秩序的极度混乱。 “乱七”指西汉时期“七国之乱”。 汉景帝时,以吴王刘濞为首的七个诸侯国联合叛乱,反对中央削藩政策。 此后虽被将军周亚夫平定,但期间诸侯割据引发大量混战,成为“乱七”的史实来源,象征权力分散引发的系统性混乱。 “八糟”则是指西晋时期“八王之乱”。 西晋惠帝至怀帝时期,司马氏八位宗室王为争夺中央政权血腥内斗,持续近二十年。 直接导致“五胡乱华”与西晋灭亡,开启中国近三百年的南北分裂局面。 八王权斗引发的这场内乱以“长沙王遭火焚”“成都王被勒毙”等惨烈事件闻名,堪称中国古代最黑暗的皇族内斗,也因此构成“八糟”的史实基础,喻指内部倾轧导致的道德与秩序崩坏。 到宋元时期,这两大事件逐渐常被并列提及,至明代《醒世恒言》等小说中开始出现“

走进道教 | 本命文疏上面敲的大印叫什么?

走进道教 | 本命文疏上面敲的大印叫什么?

道经师宝印是道教法印的一种。 道家法印,又称“神印”、“印篆”,是象征天界、神明权威的印章,与古代帝王玉玺和官府印章极其相似,是道教重要法器之一,道士书写符箓、布气治病、辟鬼驱邪、进行斋醮仪式等法务活动时都需要用到法印。 法印通常以金属、玉石或木材镌刻而成,大致可以分为四类,第一类以尊神名号为印文,第二类以符咒为印,第三类以经书文句为印,第四类以神司、道职之名为印。 四大类法印中,依据所需又详细分门别类,有道经师宝印、天罡印、神霄印、通灵印、城隍印、九老仙都印、北极天蓬印、三天太上之印、天师印、斩邪断瘟印、玉皇印、九天玄女印、北极驱邪院印等等。 同时,又由于道教虽分正一全真两大派,但各涵盖很多小的宗派,在法印的使用上,像上清、灵宝、清微、净明、闾山、神霄等等各道派都有代表各自道法特点的法印。 而在众多法印中,道经师宝大印最常见,也几乎是通用于各种道教法务活动中的“万能工”

走进道教 | 春节后,咱们聊聊道教如何看待“拖延症”

走进道教 | 春节后,咱们聊聊道教如何看待“拖延症”

春节渐远,小伙伴们早早就返回工作岗位,开始了日出而作、日落继续作的工作生涯。 但也有一些朋友和小道士我一样,遇到事情总想拖延一下,网络上,类似情况都被称为拖延症。 说起来,拖延症不是生理疾病,而是当代社会一种常见的行为模式,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或多或少有些症状,表现为推迟或延迟应该完成的任务,哪怕明明知道这种行为可能会带来负面后果。从心理学角度来看,拖延症通常与焦虑、完美主义等因素有关。然而,从道教信仰和文化的角度来看,我们可以借鉴其哲学思想和实践方法来理解和应对拖延症。 首先,道教尊崇道法自然,顺应天时。 《道德真经》中,道祖太上开示我们“事善能,动善时”,可以简单理解为人的行为应契合自然规律,进而把握当下,而拖延症的本质其实是对“当下“的抗拒,要么沉溺过去,要么担心未来,唯独没有着手眼前,这便是一种违背天时的做法,恐无所获。 其次,道教文化中强调“为而不争”。 提到我们道教,很多人都知道“无为”,殊不知“无为”是指不妄为,不违反大道的乱作为,同时强调心态专注过程,进而减少内耗,

地址: 上海市黄浦区方浜中路249号 / (全年无休) 每日对外开放时间: 8:30~16:30 / 沪ICP备0601519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