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道教 | 过年要穿的红腰带、红内衣,你买好了吗?

走进道教 | 过年要穿的红腰带、红内衣,你买好了吗?

传统民俗中,每逢本命年,也就是遇到和自己属相相同的年份,男女老少常会穿着红色衣裤,如今这种祈求新春吉利喜庆的习俗已经逐渐扩大,红色衣物成为很多小伙伴每逢农历春节都会采购的物品。

图|某宝上随便搜搜便有很多

为什么新春佳节里,我们尤其喜欢红色衣物?

其实何止衣物,春节的红色元素向来有很多,例如鞭炮是红色的、对联福字是红色的、红包中国结也都是红色的…

这种尤其喜好红色的民俗与道教信仰割舍不开。

在道教信仰中,依据八卦类象,乾卦为大赤,是以红色属于纯阳之色,阳气长邪气消,所以红色能起到趋吉避凶的功效。

此种认识下,数千年来,浸润在中华传统文化里的华夏儿女们莫不以红色为喜庆之色。

古时青年才俊们进京赶考,新科状元揭的榜单叫做红榜;民间男女婚嫁时,女孩子身披红色嫁衣,头盖红盖头,被同样一身红装的新郎官用大红花轿迎娶进门…

红色寓意吉祥,而本命年在道教信仰中,命犯太岁,也就是俗话说的“太岁当头坐,无喜必有祸”。

出于对本命年犯太岁的顾虑,很多大众便选择穿戴红色祈求吉祥喜庆,趋吉避凶。

在现代医学和心理学研究里,红色能激发人体激素分泌,产生兴奋感,也是代表积极、主动、开放、热情、乐于与人交往的性格特征。
可见,无论是古老的道教信仰里,抑或是现代科学论证中,红色都是一种充满正能量的颜色。

正因为以上种种,临到春节时,人们纷纷购买红色衣物,其实也是想借此表达自己对美好未来的祝福与憧憬。
今天,随着道教信仰和文化的传播和普及,大众逐渐对道教拜太岁活动了解更多,众多道教庙观也纷纷举办大型的拜太岁祈福活动。

比起穿戴红色衣物的“业余祈福行为”,参与道教庙观拜太岁祈福活动就好像是专业选手,祈福消灾的效果更胜一筹。
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去做。

小道士我就曾经对想自己在家拜太岁的朋友开玩笑说“别拿你的兴趣去挑战别人吃饭的本事”。
所以,如果来道观参加了拜太岁祈福法会,那么过年要穿的红腰带、红内衣,不买也罢。
再一个,红色穿起来如果hold不住,反而多少会显得有那么一丢丢土气。

注:
上海城隍庙拜太岁法会报名方式:公众号底部
点击**“庙观服务”-“近期法会”-“拜太岁”-选择法会时间、填写个人资料、选择代办物品随喜功德后提交,即为报名成功。**

Read more

走进道教 | 道教的“祭酒”可不是指把酒供奉给神明

走进道教 | 道教的“祭酒”可不是指把酒供奉给神明

前几天,有小伙伴询问 看到个道教词语‘祭酒’不明白什么意思?我猜祭祀神明的物品叫祭品,那祭祀神明的酒是就是祭酒了吧? 这位小伙伴理解的不能说是谬之千里,只能说是南辕北辙大错特错... 祖天师张道陵于东汉顺帝时创立道教后,为了便于管理和教化民众,遂设立了“二十四治”。 “二十四治”,即:在所辖教区分设的二十四个活动地域,也如现在的城市、地区划分。当时负责这一教区的最高首领,就称为“祭酒”。 “祭酒”,有向教民讲解“道教”教义的义务,有处理“违犯教规”的教民的权利,同时还要主持宗教活动(即宗教仪式)等。 历史上,著名的“祭酒”有许多,如“书圣”王羲之,“田园隐士”陶渊明等。 由于道教信仰历来提倡万物玄同,具有早期男女平等思想,“祭酒”中也不乏女性。 茅山上清派祖师魏华存魏夫人便是女性“祭酒”中的佼佼者,也是有史料记载的第一位女“祭酒”。 魏夫人,

走进道教 | 道长,这位是什么“菩萨”啊?

走进道教 | 道长,这位是什么“菩萨”啊?

前两天,小道士我在大殿顶替其他师兄过堂,有位信众走过来,双手合十先鞠了一躬,小道士我连忙起身还礼,接着这位信众手指霍光老爷问:道长,这位是什么菩萨啊? 一番解释后,这位朋友幡然醒悟。 其实类似问题已经不是第一次碰到。 实际上,道教神明并不以菩萨称呼,而是有很多自己的称谓,如“天尊、帝君、真君、星君、元君”等等,而且这些称谓都有特殊的含义。 “天尊”是道教神仙体系里对地位最高神明的一种尊称,极道之尊,至尊至极,故名天尊。 道教最高尊神是三清天尊,由先天之炁化生而来,代表大道本源。又被称为“虚无自然大罗三清三境三宝天尊”,这三位尊神分别是: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和太清道德天尊,其中又以元始天尊为最高神。 排在三清天尊后面的是玉皇大帝,也尊其为玉皇大天尊,玉皇掌管三界十方、四生六道的一切阴阳祸福,是众神之王,在道教神阶中修为境界不是最高,但是神权最大。 此外道教还有化身三界、救苦救难的太乙救苦天尊以及雷部雷祖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等等。 “帝君”是道教神仙的一种尊号,很多天仙真圣也可以被称为帝君,他们的神职常在真君之上。 但一些帝君有时也会被称为天尊,

走进道教 | 聊聊城隍老爷的“管理班子”

走进道教 | 聊聊城隍老爷的“管理班子”

城隍尊神,为一城之守护者,护佑此方水土和黎民百姓。 道教城隍信仰由来已久,可追溯到汉代,上海最早的城隍庙为宋时兴建,到明代,道教发展迅速,城隍信仰更是得到了统治者的大力推广,朱元璋便曾经下诏令要求全国各地每处每城均兴建城隍庙,供奉城隍尊神,城隍信仰自此大兴。 俗话说的好,“县官不如现管”,城隍尊神既是“县官”更是“现管”。 正如一副脍炙人口的楹联写道:“善恶到头皆有报,是非结底自分明”,作为一位监察阴阳二界,掌管承负报应的道教神祗,城隍尊神在冥冥中守护着每个人、每座城、每个故事… 正由于道教城隍信仰深深植根于民众百姓之间,故即便几经波折,各地城隍庙也多香火不断,延续至今。 由于管理范围广、管理人口数量多…城隍尊神同样有自己的一套管理班子,也就是自己的下属,那么,城隍尊神的下属都有谁呢? 今天就以我们庙为例简单聊聊。 首先便是两位判官老爷,分为文武判官,文判官的职务相当等于旧时衙门里的左典史,手握生死簿,调查人们的善恶及寿夭,执行各司的的判文或检阅记录,而武判官则是相当于右典史,对于恶行业已判明者,举笔执行刑罚。 其次便是日游、夜巡二神,负责日夜监察人间,以及一众衙役等差

悟道思理 | 人到中年就是一场修行

悟道思理 | 人到中年就是一场修行

很多小伙伴常常一门心思去名山大川寻仙访道,殊不知,修行不仅在深山古观,也在柴米油盐之间。 时光如弹指,岁月一挥间。 人到中年就是一场修行。 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工作、家庭和生活虽然日益安稳,但时代在前进,年轻人越来越多,而我们却越来越拘谨小心,变得生机不再,就连原本茁壮成长的根根青丝,都明显出现了下岗再就业的趋势。 日益发福好像事业有成的中年人们,并不比年轻人轻松到哪里去。 或许唯一好些的,便是豁达的心境。 中年人渐渐学会明辨是非。 中年的你我,走过了那么多的路,经历了那么多的事,也见识过形形色色的人和事,如果不是童心未泯,大多有了明辨是非的能力。 同时也明白了,生活里聪明人会做到与良师益友结交,亲君子远小人,三五朋友闲聊时,每人的看法都不一样,说出来的话是对是错,都有了自己的辨别能力,夸你的,不能听着舒服就喜欢,数落你的,也不能因心生反感就避而远之。 中年人更要明白滴水之恩涌泉相报。 人生很短,没有谁能一帆风顺。 一路走来,免不了磕磕碰碰,经历挫折困苦,要感谢生命中每一个向你伸出援手的人,淡看世事去如烟,铭记恩情存如血。 没有任何帮助是理所当然,生活的低谷

地址: 上海市黄浦区方浜中路249号 / (全年无休) 每日对外开放时间: 8:30~16:30 / 沪ICP备0601519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