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养生 | 五一小长假开启,休假也要保持睡眠好习惯!

道教养生 | 五一小长假开启,休假也要保持睡眠好习惯!

五一小长假第一天。
地铁里站满推着行李箱的男男女女,或者回老家看望父母,或者携全家外出旅游,或者探望远方的他/她...
和父母、爱人...一起过节,才是幸福。

每逢长假,着实百感交集,既喜欢这种不用上班又可以放肆睡觉吃吃吃的感觉,又会有一种百无聊赖生活节奏被打乱的紧迫感。
生活,总是这样矛盾。

闲话不说,今天来聊聊长假中的睡眠问题。

当代人常有睡眠困扰,小道士我就有个朋友,常常一天只睡两三个小时,什么睡眠仪褪黑素艾灸中药安神调理等等都试过,收效甚微。
实质上,睡觉,是身体恢复的一大法宝,不管是困了还是累了,只要美美睡上一觉就会迅速恢复。
甚至于渴了、饿了,大概是需要喝红牛了…

常言道“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觉补”,睡觉看似容易,每个人都会,可要能睡的明明白白却不简单,至于能像陈抟老祖一样,睡梦中修成活神仙,那更是万中无一的稀罕事。
历史上,道教医学一直推崇睡觉,认为“养生之诀,当以睡眠居先。睡能还精,睡能养气,睡能健脾益胃,睡能坚骨强筋”。

可时至今日,很多人还有不少关于睡眠的误解。
例如每天只要睡足七八个小时就行,因此晚上熬夜也不要紧,白天补睡就OK;失眠、入睡难只是小问题,吃几片安眠药就行了;还有人喜欢夜间看书、写文章等,觉得过了23点后安静,人也很精神,效率高…
要想走出以上几种对睡眠的认识误区,首先必须要明确不良睡眠习惯对人体的伤害以及何时睡眠有利于养生。

长期缺少睡眠首先使身体处于亚健康状态,进而容易引发眼疾、肝胆、心血管系统、肺脏、肾脏等等隐患,可以说百害无一利。
合理睡眠中,有如下这几个时间段比较重要。

每天的21点-23点为亥时,三焦经最旺,属手少阳三焦经,“三焦通百脉”;23点-1点为子时,胆经最旺,属足少阳胆经,一个是手少阳,一个是足少阳。

少阳是什么?
少阳是初升的太阳!人只有在23点前进入实际的睡眠状态,阳气才足,人体的太阳才能升起来,才会有良好的身体和精神状态,大多数百岁老人晚上都在9点前就寝。
而凌晨1点-3点为丑时,肝经最旺。《黄帝内经》讲“人卧则血归于肝”,而且肝养血、生血的最佳时间是21点到凌晨3点。
如果天天熬夜到1点多,肝回不了血,有毒的血排不掉,新鲜的血生不成,人体脏腑得不到气血的补养,极易失衡而致病。

除了早睡外,道教医学还认为 “胃不和则寝不安”,所以睡前不要饱餐,同时睡前也不要多思,避免扰动心神,更不要直接吹风,例如正对着门窗空调入睡,这样容易吹散卫护体表的阳气,使睡眠更加疲惫。
所以,看到这,这个五一小长假,开心之余也要记得睡个好觉,保持睡眠好习惯哦!

Read more

走进道教 | 道教的“祭酒”可不是指把酒供奉给神明

走进道教 | 道教的“祭酒”可不是指把酒供奉给神明

前几天,有小伙伴询问 看到个道教词语‘祭酒’不明白什么意思?我猜祭祀神明的物品叫祭品,那祭祀神明的酒是就是祭酒了吧? 这位小伙伴理解的不能说是谬之千里,只能说是南辕北辙大错特错... 祖天师张道陵于东汉顺帝时创立道教后,为了便于管理和教化民众,遂设立了“二十四治”。 “二十四治”,即:在所辖教区分设的二十四个活动地域,也如现在的城市、地区划分。当时负责这一教区的最高首领,就称为“祭酒”。 “祭酒”,有向教民讲解“道教”教义的义务,有处理“违犯教规”的教民的权利,同时还要主持宗教活动(即宗教仪式)等。 历史上,著名的“祭酒”有许多,如“书圣”王羲之,“田园隐士”陶渊明等。 由于道教信仰历来提倡万物玄同,具有早期男女平等思想,“祭酒”中也不乏女性。 茅山上清派祖师魏华存魏夫人便是女性“祭酒”中的佼佼者,也是有史料记载的第一位女“祭酒”。 魏夫人,

走进道教 | 道长,这位是什么“菩萨”啊?

走进道教 | 道长,这位是什么“菩萨”啊?

前两天,小道士我在大殿顶替其他师兄过堂,有位信众走过来,双手合十先鞠了一躬,小道士我连忙起身还礼,接着这位信众手指霍光老爷问:道长,这位是什么菩萨啊? 一番解释后,这位朋友幡然醒悟。 其实类似问题已经不是第一次碰到。 实际上,道教神明并不以菩萨称呼,而是有很多自己的称谓,如“天尊、帝君、真君、星君、元君”等等,而且这些称谓都有特殊的含义。 “天尊”是道教神仙体系里对地位最高神明的一种尊称,极道之尊,至尊至极,故名天尊。 道教最高尊神是三清天尊,由先天之炁化生而来,代表大道本源。又被称为“虚无自然大罗三清三境三宝天尊”,这三位尊神分别是: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和太清道德天尊,其中又以元始天尊为最高神。 排在三清天尊后面的是玉皇大帝,也尊其为玉皇大天尊,玉皇掌管三界十方、四生六道的一切阴阳祸福,是众神之王,在道教神阶中修为境界不是最高,但是神权最大。 此外道教还有化身三界、救苦救难的太乙救苦天尊以及雷部雷祖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等等。 “帝君”是道教神仙的一种尊号,很多天仙真圣也可以被称为帝君,他们的神职常在真君之上。 但一些帝君有时也会被称为天尊,

走进道教 | 聊聊城隍老爷的“管理班子”

走进道教 | 聊聊城隍老爷的“管理班子”

城隍尊神,为一城之守护者,护佑此方水土和黎民百姓。 道教城隍信仰由来已久,可追溯到汉代,上海最早的城隍庙为宋时兴建,到明代,道教发展迅速,城隍信仰更是得到了统治者的大力推广,朱元璋便曾经下诏令要求全国各地每处每城均兴建城隍庙,供奉城隍尊神,城隍信仰自此大兴。 俗话说的好,“县官不如现管”,城隍尊神既是“县官”更是“现管”。 正如一副脍炙人口的楹联写道:“善恶到头皆有报,是非结底自分明”,作为一位监察阴阳二界,掌管承负报应的道教神祗,城隍尊神在冥冥中守护着每个人、每座城、每个故事… 正由于道教城隍信仰深深植根于民众百姓之间,故即便几经波折,各地城隍庙也多香火不断,延续至今。 由于管理范围广、管理人口数量多…城隍尊神同样有自己的一套管理班子,也就是自己的下属,那么,城隍尊神的下属都有谁呢? 今天就以我们庙为例简单聊聊。 首先便是两位判官老爷,分为文武判官,文判官的职务相当等于旧时衙门里的左典史,手握生死簿,调查人们的善恶及寿夭,执行各司的的判文或检阅记录,而武判官则是相当于右典史,对于恶行业已判明者,举笔执行刑罚。 其次便是日游、夜巡二神,负责日夜监察人间,以及一众衙役等差

悟道思理 | 人到中年就是一场修行

悟道思理 | 人到中年就是一场修行

很多小伙伴常常一门心思去名山大川寻仙访道,殊不知,修行不仅在深山古观,也在柴米油盐之间。 时光如弹指,岁月一挥间。 人到中年就是一场修行。 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工作、家庭和生活虽然日益安稳,但时代在前进,年轻人越来越多,而我们却越来越拘谨小心,变得生机不再,就连原本茁壮成长的根根青丝,都明显出现了下岗再就业的趋势。 日益发福好像事业有成的中年人们,并不比年轻人轻松到哪里去。 或许唯一好些的,便是豁达的心境。 中年人渐渐学会明辨是非。 中年的你我,走过了那么多的路,经历了那么多的事,也见识过形形色色的人和事,如果不是童心未泯,大多有了明辨是非的能力。 同时也明白了,生活里聪明人会做到与良师益友结交,亲君子远小人,三五朋友闲聊时,每人的看法都不一样,说出来的话是对是错,都有了自己的辨别能力,夸你的,不能听着舒服就喜欢,数落你的,也不能因心生反感就避而远之。 中年人更要明白滴水之恩涌泉相报。 人生很短,没有谁能一帆风顺。 一路走来,免不了磕磕碰碰,经历挫折困苦,要感谢生命中每一个向你伸出援手的人,淡看世事去如烟,铭记恩情存如血。 没有任何帮助是理所当然,生活的低谷

地址: 上海市黄浦区方浜中路249号 / (全年无休) 每日对外开放时间: 8:30~16:30 / 沪ICP备0601519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