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道教 | 腊八和道教

走进道教 | 腊八和道教

寒冬已至,腊月初八,每个华夏节日背后都常有一款特色美食陪伴,像中秋的月饼、端午的粽子…

与腊八相伴的,是一碗香甜软糯的腊八粥。

腊八粥里配料丰富,寓意良多,如红豆代表相思、百合代表好合、桂圆喻示圆满等等。
古书《祀记》中有“蜡者,索也,岁十二月,合聚万物而索飨之也”的记载。
一碗滚烫的腊八粥,以五谷表万物,也同样盛满了种种祝福和美好。

在道教信仰和文化中,素有“三元五腊”一说。
“三元”指正月十五上元节,喜庆团圆,古已有之;七月十五中元节,七月半祭祀先人;十月十五为下元节,以祭祀祖先,同时“三元”日还分别为道教三官大帝三位神明的诞辰。

“五腊”则分别指正月初一(春节)是天腊,五月初五(端午节)名地腊,七月初七(乞巧节)是道德腊,十月初一(寒衣节)是民岁腊,腊月初八(腊八节)是王侯腊。
“三元五腊”均为道教重要节日之一,既是道教神明圣诞和传统节日,也可以看做是道教神明考校信众,降福人间,陟罚臧否的好时机。

而今天,便是王侯腊。
道经《赤松子章历卷二》中着重记载了王侯腊的重要性,“十二月八日为王侯腊,五帝校定生人处所、受禄分野、降注三万六千神气,其日可谢罪、求延年益寿”。
其中,五帝为道教神明中五方上帝,也称五方五老,均为道教先天神明,神阶崇高。

可以这样理解,每逢王侯腊日,也就是每年农历腊月初八时,这些道教神明都要汇聚一堂,在玄都玉京找个大会议室,一起先叙叙旧,再畅想下未来,最后纷纷掏出算盘计算机笔记簿把人间黎民百姓的福祸都计算计算,都算清楚后,便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尤此可见,王侯腊乃至三元五腊日中,我们奉道之徒斋戒沐浴朝真行道,自然可获福无量。

千百年来,咱们中华文化孕育出的民族节日大多富有积极向上的意义和内涵,我们本土宗教道教,同样强调长生久视、性命双修,着眼当下,这些都与华夏文明的价值导向有着重要联系。
历史上,每逢腊八节这天,炎黄子孙都要祭祀天地神灵和祖先,并祈求丰收与祥瑞。

今天,以道教为宗教代表的中华传统文化全面复兴,祭祀天地神灵和祖先也不再是部分人口中声称的迷信,这些古老传承的背后,是我们炎黄子孙踏实谦卑、懂得感恩的心。
皑皑冬日里,适逢腊八,天上神明正忙着陟罚臧否、考校善恶时,我们且煮一锅香甜又粘稠的粥,和家人围坐一堂,其乐融融。

Read more

走进道教 | 道教的“祭酒”可不是指把酒供奉给神明

走进道教 | 道教的“祭酒”可不是指把酒供奉给神明

前几天,有小伙伴询问 看到个道教词语‘祭酒’不明白什么意思?我猜祭祀神明的物品叫祭品,那祭祀神明的酒是就是祭酒了吧? 这位小伙伴理解的不能说是谬之千里,只能说是南辕北辙大错特错... 祖天师张道陵于东汉顺帝时创立道教后,为了便于管理和教化民众,遂设立了“二十四治”。 “二十四治”,即:在所辖教区分设的二十四个活动地域,也如现在的城市、地区划分。当时负责这一教区的最高首领,就称为“祭酒”。 “祭酒”,有向教民讲解“道教”教义的义务,有处理“违犯教规”的教民的权利,同时还要主持宗教活动(即宗教仪式)等。 历史上,著名的“祭酒”有许多,如“书圣”王羲之,“田园隐士”陶渊明等。 由于道教信仰历来提倡万物玄同,具有早期男女平等思想,“祭酒”中也不乏女性。 茅山上清派祖师魏华存魏夫人便是女性“祭酒”中的佼佼者,也是有史料记载的第一位女“祭酒”。 魏夫人,

走进道教 | 道长,这位是什么“菩萨”啊?

走进道教 | 道长,这位是什么“菩萨”啊?

前两天,小道士我在大殿顶替其他师兄过堂,有位信众走过来,双手合十先鞠了一躬,小道士我连忙起身还礼,接着这位信众手指霍光老爷问:道长,这位是什么菩萨啊? 一番解释后,这位朋友幡然醒悟。 其实类似问题已经不是第一次碰到。 实际上,道教神明并不以菩萨称呼,而是有很多自己的称谓,如“天尊、帝君、真君、星君、元君”等等,而且这些称谓都有特殊的含义。 “天尊”是道教神仙体系里对地位最高神明的一种尊称,极道之尊,至尊至极,故名天尊。 道教最高尊神是三清天尊,由先天之炁化生而来,代表大道本源。又被称为“虚无自然大罗三清三境三宝天尊”,这三位尊神分别是: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和太清道德天尊,其中又以元始天尊为最高神。 排在三清天尊后面的是玉皇大帝,也尊其为玉皇大天尊,玉皇掌管三界十方、四生六道的一切阴阳祸福,是众神之王,在道教神阶中修为境界不是最高,但是神权最大。 此外道教还有化身三界、救苦救难的太乙救苦天尊以及雷部雷祖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等等。 “帝君”是道教神仙的一种尊号,很多天仙真圣也可以被称为帝君,他们的神职常在真君之上。 但一些帝君有时也会被称为天尊,

走进道教 | 聊聊城隍老爷的“管理班子”

走进道教 | 聊聊城隍老爷的“管理班子”

城隍尊神,为一城之守护者,护佑此方水土和黎民百姓。 道教城隍信仰由来已久,可追溯到汉代,上海最早的城隍庙为宋时兴建,到明代,道教发展迅速,城隍信仰更是得到了统治者的大力推广,朱元璋便曾经下诏令要求全国各地每处每城均兴建城隍庙,供奉城隍尊神,城隍信仰自此大兴。 俗话说的好,“县官不如现管”,城隍尊神既是“县官”更是“现管”。 正如一副脍炙人口的楹联写道:“善恶到头皆有报,是非结底自分明”,作为一位监察阴阳二界,掌管承负报应的道教神祗,城隍尊神在冥冥中守护着每个人、每座城、每个故事… 正由于道教城隍信仰深深植根于民众百姓之间,故即便几经波折,各地城隍庙也多香火不断,延续至今。 由于管理范围广、管理人口数量多…城隍尊神同样有自己的一套管理班子,也就是自己的下属,那么,城隍尊神的下属都有谁呢? 今天就以我们庙为例简单聊聊。 首先便是两位判官老爷,分为文武判官,文判官的职务相当等于旧时衙门里的左典史,手握生死簿,调查人们的善恶及寿夭,执行各司的的判文或检阅记录,而武判官则是相当于右典史,对于恶行业已判明者,举笔执行刑罚。 其次便是日游、夜巡二神,负责日夜监察人间,以及一众衙役等差

悟道思理 | 人到中年就是一场修行

悟道思理 | 人到中年就是一场修行

很多小伙伴常常一门心思去名山大川寻仙访道,殊不知,修行不仅在深山古观,也在柴米油盐之间。 时光如弹指,岁月一挥间。 人到中年就是一场修行。 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工作、家庭和生活虽然日益安稳,但时代在前进,年轻人越来越多,而我们却越来越拘谨小心,变得生机不再,就连原本茁壮成长的根根青丝,都明显出现了下岗再就业的趋势。 日益发福好像事业有成的中年人们,并不比年轻人轻松到哪里去。 或许唯一好些的,便是豁达的心境。 中年人渐渐学会明辨是非。 中年的你我,走过了那么多的路,经历了那么多的事,也见识过形形色色的人和事,如果不是童心未泯,大多有了明辨是非的能力。 同时也明白了,生活里聪明人会做到与良师益友结交,亲君子远小人,三五朋友闲聊时,每人的看法都不一样,说出来的话是对是错,都有了自己的辨别能力,夸你的,不能听着舒服就喜欢,数落你的,也不能因心生反感就避而远之。 中年人更要明白滴水之恩涌泉相报。 人生很短,没有谁能一帆风顺。 一路走来,免不了磕磕碰碰,经历挫折困苦,要感谢生命中每一个向你伸出援手的人,淡看世事去如烟,铭记恩情存如血。 没有任何帮助是理所当然,生活的低谷

地址: 上海市黄浦区方浜中路249号 / (全年无休) 每日对外开放时间: 8:30~16:30 / 沪ICP备0601519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