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道教 | 腊八和道教

走进道教 | 腊八和道教

寒冬已至,腊月初八,每个华夏节日背后都常有一款特色美食陪伴,像中秋的月饼、端午的粽子…

与腊八相伴的,是一碗香甜软糯的腊八粥。

腊八粥里配料丰富,寓意良多,如红豆代表相思、百合代表好合、桂圆喻示圆满等等。
古书《祀记》中有“蜡者,索也,岁十二月,合聚万物而索飨之也”的记载。
一碗滚烫的腊八粥,以五谷表万物,也同样盛满了种种祝福和美好。

在道教信仰和文化中,素有“三元五腊”一说。
“三元”指正月十五上元节,喜庆团圆,古已有之;七月十五中元节,七月半祭祀先人;十月十五为下元节,以祭祀祖先,同时“三元”日还分别为道教三官大帝三位神明的诞辰。

“五腊”则分别指正月初一(春节)是天腊,五月初五(端午节)名地腊,七月初七(乞巧节)是道德腊,十月初一(寒衣节)是民岁腊,腊月初八(腊八节)是王侯腊。
“三元五腊”均为道教重要节日之一,既是道教神明圣诞和传统节日,也可以看做是道教神明考校信众,降福人间,陟罚臧否的好时机。

而今天,便是王侯腊。
道经《赤松子章历卷二》中着重记载了王侯腊的重要性,“十二月八日为王侯腊,五帝校定生人处所、受禄分野、降注三万六千神气,其日可谢罪、求延年益寿”。
其中,五帝为道教神明中五方上帝,也称五方五老,均为道教先天神明,神阶崇高。

可以这样理解,每逢王侯腊日,也就是每年农历腊月初八时,这些道教神明都要汇聚一堂,在玄都玉京找个大会议室,一起先叙叙旧,再畅想下未来,最后纷纷掏出算盘计算机笔记簿把人间黎民百姓的福祸都计算计算,都算清楚后,便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尤此可见,王侯腊乃至三元五腊日中,我们奉道之徒斋戒沐浴,朝真行道,自然可获福无量。

千百年来,咱们中华文化孕育出的民族节日大多富有积极向上的意义和内涵,我们本土宗教道教,同样强调长生久视、性命双修,着眼当下,这些都与华夏文明的价值导向有着重要联系。
历史上,每逢腊八节这天,炎黄子孙都要祭祀天地神灵和祖先,并祈求丰收与祥瑞。

今天,以道教为宗教代表的中华传统文化全面复兴,祭祀天地神灵和祖先也不再是部分人口中声称的迷信,这些古老传承的背后,是我们炎黄子孙踏实谦卑、懂得感恩的心。
皑皑冬日里,适逢腊八,天上神明正忙着陟罚臧否、考校善恶时,我们且煮一锅香甜又粘稠的粥,和家人围坐一堂,其乐融融。

Read more

走进道教 | 本命文疏上面敲的大印叫什么?

走进道教 | 本命文疏上面敲的大印叫什么?

道经师宝印是道教法印的一种。 道家法印,又称“神印”、“印篆”,是象征天界、神明权威的印章,与古代帝王玉玺和官府印章极其相似,是道教重要法器之一,道士书写符箓、布气治病、辟鬼驱邪、进行斋醮仪式等法务活动时都需要用到法印。 法印通常以金属、玉石或木材镌刻而成,大致可以分为四类,第一类以尊神名号为印文,第二类以符咒为印,第三类以经书文句为印,第四类以神司、道职之名为印。 四大类法印中,依据所需又详细分门别类,有道经师宝印、天罡印、神霄印、通灵印、城隍印、九老仙都印、北极天蓬印、三天太上之印、天师印、斩邪断瘟印、玉皇印、九天玄女印、北极驱邪院印等等。 同时,又由于道教虽分正一全真两大派,但各涵盖很多小的宗派,在法印的使用上,像上清、灵宝、清微、净明、闾山、神霄等等各道派都有代表各自道法特点的法印。 而在众多法印中,道经师宝大印最常见,也几乎是通用于各种道教法务活动中的“万能工”

走进道教 | 春节后,咱们聊聊道教如何看待“拖延症”

走进道教 | 春节后,咱们聊聊道教如何看待“拖延症”

春节渐远,小伙伴们早早就返回工作岗位,开始了日出而作、日落继续作的工作生涯。 但也有一些朋友和小道士我一样,遇到事情总想拖延一下,网络上,类似情况都被称为拖延症。 说起来,拖延症不是生理疾病,而是当代社会一种常见的行为模式,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或多或少有些症状,表现为推迟或延迟应该完成的任务,哪怕明明知道这种行为可能会带来负面后果。从心理学角度来看,拖延症通常与焦虑、完美主义等因素有关。然而,从道教信仰和文化的角度来看,我们可以借鉴其哲学思想和实践方法来理解和应对拖延症。 首先,道教尊崇道法自然,顺应天时。 《道德真经》中,道祖太上开示我们“事善能,动善时”,可以简单理解为人的行为应契合自然规律,进而把握当下,而拖延症的本质其实是对“当下“的抗拒,要么沉溺过去,要么担心未来,唯独没有着手眼前,这便是一种违背天时的做法,恐无所获。 其次,道教文化中强调“为而不争”。 提到我们道教,很多人都知道“无为”,殊不知“无为”是指不妄为,不违反大道的乱作为,同时强调心态专注过程,进而减少内耗,

走进道教 | 法事科仪中的“小铃铛”

走进道教 | 法事科仪中的“小铃铛”

法事科仪中,我们常见道长们手拿各种生活中不常见的奇怪“乐器”,今天就聊一聊“小铃铛”——三清铃。 上一次您见到这个“小铃铛”,如果不是在道观,可能还是在古早港剧里。 “小铃铛”的学名叫三清铃,又名帝钟、法钟等,高度约为二十多厘米,口径不超过十厘米,结构上分为手柄和铜钟两部分,手柄部也就是三清铃上端常为剑形,呈山字,分别象征三清祖师,这也是三清铃名字的由来。 三清铃通常以黄铜制造,铃声清脆悠扬,有的铃上还刻有道教符咒及经文等。 道教神仙体系内,三清祖师为大道幻化,是道教最高神,分别是: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和太清道德天尊。 这三位至高神由先天之炁化生而来,是大道本源。元始天尊禀自然之炁,存在于宇宙万物之先。灵宝天尊乃是宇宙未形成之前,从混沌状态产生的元气所化生。道德天尊是大道的化身,为元炁之祖宗,天地之根本也。 以三清祖师尊号命名,可见三清铃在众多法器中独树一帜。《太清玉册》有云:“道家所谓手把帝钟,掷火万里,流铃八冲是也”。作为法坛上的法器,三清铃常在道众行科之时沟通天地、拔度人鬼,高功法师或经师常单手摇动三清铃,

走进道教 | 讲个积功累德的小故事

走进道教 | 讲个积功累德的小故事

积功累德一直是很多小伙伴们热衷的事情,今天就讲个相关小故事。 宋朝的镇江太守葛繁,每天都做几件善事,四十年来从不间断。有人向他请教,葛繁说: “我没有其他的方法,只是每天做一两件利益他人的事。” “其实很简单”, 葛繁指着座位间的踏板说:“如果这个踏板放得不正,就会妨碍人,我就将它摆正;别人口渴,就请他喝水。这些都是利人之事,从卿相到乞丐都做得到,只有持之以恒地做,才是真正的积功累德。” 积功累德,字面解释就是积聚德业,累进功绩。德业不积就不会崇高,功绩不累就不会增大。所谓“天天积德,日日累功”,这是奉道修仙的必然之路。 积功累德就怕不肯发心去做,或是做到一半就中途停滞。 所以,发了善愿就要坚持,不可以因为吝啬钱财而中止,不要怕人讥笑而怀疑,不能因为安于逸乐而不愿奋发,不应该被私欲牵绊而犹豫,不要因为事大而怕难,不可因为善小而忽略,不能以事忙而推卸,也不应该为了矜惜名节而不救。 积功累德必须不避嫌、不避怨、不因循、不间断、不鲁莽、不图报、不务名。 凡是遇到有行善事的机会,都要积极从事、

地址: 上海市黄浦区方浜中路249号 / (全年无休) 每日对外开放时间: 8:30~16:30 / 沪ICP备0601519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