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道教 | 神仙出行,都乘坐哪些交通工具?

走进道教 | 神仙出行,都乘坐哪些交通工具?

神仙们如果出门,都乘坐什么交通工具呢?
只有腾云驾雾这一个选择吗?肯定不是。
而且小道士我猜想腾云驾雾应该是神仙出门方式中舒适度最差的那一个,否则便无法解释为什么很多神仙都自备了交通工具。

仙界交通工具1——各种神兽瑞兽

道教神仙信仰中,很多神仙都以神兽为坐骑,例如道祖老子的青牛,太乙救苦天尊的九头狮子,张果老仙师的毛驴等等。

以神兽为交通工具的好处想来有以下两点,一是速度快,效率高。像救苦天尊的九头狮子,在凡间,狮子的速度比普通人可是快上很多,那同理,在仙界里,这九头狮子飞起来也理应比仙人自己腾云驾雾要快上几分。

第二个好处吗,也显而易见,旅行途中可以谈心解闷啊!
咱们凡人看神仙好像嗖的一声就能指哪到哪,可在仙界来看,什么十洲三岛、十方三十六天的,估计有的旅途也挺漫长,跟咱们做绿皮卧铺车一个赶脚,这时候,要是自己腾云驾雾,那可无聊透顶,可要是骑着坐骑就不一样了,这坐骑也是神兽啊,会说话,能捧哏,一神一兽一路上东家长西家短,好嘞,到站。

除了这神兽瑞兽外,仙界还常见第二大类的交通工具。
仙界交通工具2——各种法宝

像八仙之一铁拐李仙师手中的拐杖、吕祖爷的宝剑、麻婆自己种出来的葫芦,都是他们各自独一无二的“交通工具”。
一般来说,这些工具都是“可大可小”,平时拿在手里就是一个看上去很普通的物件,但是需要的时候就会变成能载人飞行的“飞行器”。最主要的是到了关键时刻,这些个宝贝除了是交通工具外,还能帮助神仙祖师们斩妖除魔,当真是一物多用的杰出典范。

除了这神兽瑞兽和各种法宝物件外,神仙出行最常见的交通工具就是
仙界交通工具3——云和风


南华真人在《南华真经》逍遥游篇中这样写道:“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冲虚真人列子,名为列御寇,是春秋时期郑国的一位崇尚逍遥的道家名士,他修道多年,习得御风之术,不借助其它器械,可以乘风飞翔,随心所欲地在空中遨游。

古籍中,除了《南华真经》外,祖冲之也记叙了列子御风而行半年后才返回的事迹。
而云作为另一种神仙常用交通工具,在道教典籍和神话传说中出现频率超高,完全就是神仙专属交通工具的入门级标配,哪位神仙老爷要是不会腾云驾雾,简直都不好意思和别人打招呼。

最后,就如同我们出门可以选择不同交通工具一般,神仙老爷们出行时,真真就应了那句老话“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Read more

走进道教 | 道教的“祭酒”可不是指把酒供奉给神明

走进道教 | 道教的“祭酒”可不是指把酒供奉给神明

前几天,有小伙伴询问 看到个道教词语‘祭酒’不明白什么意思?我猜祭祀神明的物品叫祭品,那祭祀神明的酒是就是祭酒了吧? 这位小伙伴理解的不能说是谬之千里,只能说是南辕北辙大错特错... 祖天师张道陵于东汉顺帝时创立道教后,为了便于管理和教化民众,遂设立了“二十四治”。 “二十四治”,即:在所辖教区分设的二十四个活动地域,也如现在的城市、地区划分。当时负责这一教区的最高首领,就称为“祭酒”。 “祭酒”,有向教民讲解“道教”教义的义务,有处理“违犯教规”的教民的权利,同时还要主持宗教活动(即宗教仪式)等。 历史上,著名的“祭酒”有许多,如“书圣”王羲之,“田园隐士”陶渊明等。 由于道教信仰历来提倡万物玄同,具有早期男女平等思想,“祭酒”中也不乏女性。 茅山上清派祖师魏华存魏夫人便是女性“祭酒”中的佼佼者,也是有史料记载的第一位女“祭酒”。 魏夫人,

走进道教 | 道长,这位是什么“菩萨”啊?

走进道教 | 道长,这位是什么“菩萨”啊?

前两天,小道士我在大殿顶替其他师兄过堂,有位信众走过来,双手合十先鞠了一躬,小道士我连忙起身还礼,接着这位信众手指霍光老爷问:道长,这位是什么菩萨啊? 一番解释后,这位朋友幡然醒悟。 其实类似问题已经不是第一次碰到。 实际上,道教神明并不以菩萨称呼,而是有很多自己的称谓,如“天尊、帝君、真君、星君、元君”等等,而且这些称谓都有特殊的含义。 “天尊”是道教神仙体系里对地位最高神明的一种尊称,极道之尊,至尊至极,故名天尊。 道教最高尊神是三清天尊,由先天之炁化生而来,代表大道本源。又被称为“虚无自然大罗三清三境三宝天尊”,这三位尊神分别是: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和太清道德天尊,其中又以元始天尊为最高神。 排在三清天尊后面的是玉皇大帝,也尊其为玉皇大天尊,玉皇掌管三界十方、四生六道的一切阴阳祸福,是众神之王,在道教神阶中修为境界不是最高,但是神权最大。 此外道教还有化身三界、救苦救难的太乙救苦天尊以及雷部雷祖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等等。 “帝君”是道教神仙的一种尊号,很多天仙真圣也可以被称为帝君,他们的神职常在真君之上。 但一些帝君有时也会被称为天尊,

走进道教 | 聊聊城隍老爷的“管理班子”

走进道教 | 聊聊城隍老爷的“管理班子”

城隍尊神,为一城之守护者,护佑此方水土和黎民百姓。 道教城隍信仰由来已久,可追溯到汉代,上海最早的城隍庙为宋时兴建,到明代,道教发展迅速,城隍信仰更是得到了统治者的大力推广,朱元璋便曾经下诏令要求全国各地每处每城均兴建城隍庙,供奉城隍尊神,城隍信仰自此大兴。 俗话说的好,“县官不如现管”,城隍尊神既是“县官”更是“现管”。 正如一副脍炙人口的楹联写道:“善恶到头皆有报,是非结底自分明”,作为一位监察阴阳二界,掌管承负报应的道教神祗,城隍尊神在冥冥中守护着每个人、每座城、每个故事… 正由于道教城隍信仰深深植根于民众百姓之间,故即便几经波折,各地城隍庙也多香火不断,延续至今。 由于管理范围广、管理人口数量多…城隍尊神同样有自己的一套管理班子,也就是自己的下属,那么,城隍尊神的下属都有谁呢? 今天就以我们庙为例简单聊聊。 首先便是两位判官老爷,分为文武判官,文判官的职务相当等于旧时衙门里的左典史,手握生死簿,调查人们的善恶及寿夭,执行各司的的判文或检阅记录,而武判官则是相当于右典史,对于恶行业已判明者,举笔执行刑罚。 其次便是日游、夜巡二神,负责日夜监察人间,以及一众衙役等差

悟道思理 | 人到中年就是一场修行

悟道思理 | 人到中年就是一场修行

很多小伙伴常常一门心思去名山大川寻仙访道,殊不知,修行不仅在深山古观,也在柴米油盐之间。 时光如弹指,岁月一挥间。 人到中年就是一场修行。 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工作、家庭和生活虽然日益安稳,但时代在前进,年轻人越来越多,而我们却越来越拘谨小心,变得生机不再,就连原本茁壮成长的根根青丝,都明显出现了下岗再就业的趋势。 日益发福好像事业有成的中年人们,并不比年轻人轻松到哪里去。 或许唯一好些的,便是豁达的心境。 中年人渐渐学会明辨是非。 中年的你我,走过了那么多的路,经历了那么多的事,也见识过形形色色的人和事,如果不是童心未泯,大多有了明辨是非的能力。 同时也明白了,生活里聪明人会做到与良师益友结交,亲君子远小人,三五朋友闲聊时,每人的看法都不一样,说出来的话是对是错,都有了自己的辨别能力,夸你的,不能听着舒服就喜欢,数落你的,也不能因心生反感就避而远之。 中年人更要明白滴水之恩涌泉相报。 人生很短,没有谁能一帆风顺。 一路走来,免不了磕磕碰碰,经历挫折困苦,要感谢生命中每一个向你伸出援手的人,淡看世事去如烟,铭记恩情存如血。 没有任何帮助是理所当然,生活的低谷

地址: 上海市黄浦区方浜中路249号 / (全年无休) 每日对外开放时间: 8:30~16:30 / 沪ICP备0601519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