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道教 | 韩湘子酿“逡巡酒”

道教八仙之一的韩湘子,是唐代大文豪韩愈的侄孙。
他在唐穆宗长庆三年(823年)考中进士,官至大理丞,可谓少年得志。
韩愈被贬潮州时,曾两次赋诗赠予韩湘子,分别是《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和《宿曾江口示侄孙湘》,足见二人情谊深厚。
尽管韩湘子在官场春风得意,但他自幼便对道家思想心生向往。
最终,他拜入纯阳祖师吕洞宾门下,专心修炼道法,成为“八仙”中的一员。
传说韩湘子拥有“能造逡巡酒,能命花立开”的神奇仙术,在古城西安至今仍流传着许多关于他的仙迹与传说。
西安的街道犹如棋盘,东西南北纵横交错,井然有序。
然而,位于古城中心的湘子庙街却与众不同,斜向西南延伸;而旁边的德福巷则走向西北。这一切都源于先有湘子庙,人们为避让庙宇而形成的独特街巷布局。德福巷的名字也由此而来——“仰德而获福”,即仰慕韩湘子之德行,故称“德福巷”。
那么,韩湘子究竟做了哪些善举,赢得了西安市民的敬仰呢?
原来,古代西安的井水大多苦涩难饮,城内的用水主要依靠由“八水”引出的漕渠、清明渠、永安渠等供应。
一日,韩湘子用自家井水酿酒,竟然顷刻间酿出了美酒!这简直不可思议——“苦水”怎能酿出美酒?消息传开后,众人半信半疑,纷纷犹豫不决。
韩湘子见状,当即吟诵道:“真酒无苦,真水无香,苦尽甘来,玉露琼浆。”说完,他将酒倒入院中的水井中,刹那间,井水散发出阵阵酒香,令人垂涎欲滴。
有人急忙取水试尝,发现并无酒味,但入口甘甜清冽,不仅能解渴润肺,还能洗头洗脸,清爽滑腻,甚至用来沐浴也能使肌肤光洁嫩柔,倍感轻盈。
众人这才相信韩湘子所言非虚,啧啧称奇。从此,西安城内才有了甜水井和西门大井的甜水,市民们终于摆脱了饮用苦水的困扰。
为了感恩韩湘子造福万民的功德,人们将他住所的井水称为“香泉”,意在取韩湘子名字中的湘字谐音,并将他故居旁的街巷命名为“德福巷”。
一位仙真不单单以仙术闻名,更因其善德之举深得民心。
这样一个小故事启示凡尘俗世中摸爬滚打的我们:真正的财富并非功名利禄,而是内心的善良与无私的奉献。
正是这份善德,让韩湘子成为了西安市民心中永远的守护者,也让他的仙迹与传说代代相传,激励着后人继续传递这份美好的精神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