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道教 | 韩湘子酿“逡巡酒”

走进道教 | 韩湘子酿“逡巡酒”

道教八仙之一的韩湘子,是唐代大文豪韩愈的侄孙。

他在唐穆宗长庆三年(823年)考中进士,官至大理丞,可谓少年得志。

韩愈被贬潮州时,曾两次赋诗赠予韩湘子,分别是《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和《宿曾江口示侄孙湘》,足见二人情谊深厚。

尽管韩湘子在官场春风得意,但他自幼便对道家思想心生向往。

最终,他拜入纯阳祖师吕洞宾门下,专心修炼道法,成为“八仙”中的一员。

传说韩湘子拥有“能造逡巡酒,能命花立开”的神奇仙术,在古城西安至今仍流传着许多关于他的仙迹与传说。

西安的街道犹如棋盘,东西南北纵横交错,井然有序。

然而,位于古城中心的湘子庙街却与众不同,斜向西南延伸;而旁边的德福巷则走向西北。这一切都源于先有湘子庙,人们为避让庙宇而形成的独特街巷布局。德福巷的名字也由此而来——“仰德而获福”,即仰慕韩湘子之德行,故称“德福巷”。

那么,韩湘子究竟做了哪些善举,赢得了西安市民的敬仰呢?

原来,古代西安的井水大多苦涩难饮,城内的用水主要依靠由“八水”引出的漕渠、清明渠、永安渠等供应。

一日,韩湘子用自家井水酿酒,竟然顷刻间酿出了美酒!这简直不可思议——“苦水”怎能酿出美酒?消息传开后,众人半信半疑,纷纷犹豫不决。

韩湘子见状,当即吟诵道:“真酒无苦,真水无香,苦尽甘来,玉露琼浆。”说完,他将酒倒入院中的水井中,刹那间,井水散发出阵阵酒香,令人垂涎欲滴。

有人急忙取水试尝,发现并无酒味,但入口甘甜清冽,不仅能解渴润肺,还能洗头洗脸,清爽滑腻,甚至用来沐浴也能使肌肤光洁嫩柔,倍感轻盈。

众人这才相信韩湘子所言非虚,啧啧称奇。从此,西安城内才有了甜水井和西门大井的甜水,市民们终于摆脱了饮用苦水的困扰。

为了感恩韩湘子造福万民的功德,人们将他住所的井水称为“香泉”,意在取韩湘子名字中的湘字谐音,并将他故居旁的街巷命名为“德福巷”。

一位仙真不单单以仙术闻名,更因其善德之举深得民心。

这样一个小故事启示凡尘俗世中摸爬滚打的我们:真正的财富并非功名利禄,而是内心的善良与无私的奉献。

正是这份善德,让韩湘子成为了西安市民心中永远的守护者,也让他的仙迹与传说代代相传,激励着后人继续传递这份美好的精神遗产。

Read more

走进道教 | 道教的“祭酒”可不是指把酒供奉给神明

走进道教 | 道教的“祭酒”可不是指把酒供奉给神明

前几天,有小伙伴询问 看到个道教词语‘祭酒’不明白什么意思?我猜祭祀神明的物品叫祭品,那祭祀神明的酒是就是祭酒了吧? 这位小伙伴理解的不能说是谬之千里,只能说是南辕北辙大错特错... 祖天师张道陵于东汉顺帝时创立道教后,为了便于管理和教化民众,遂设立了“二十四治”。 “二十四治”,即:在所辖教区分设的二十四个活动地域,也如现在的城市、地区划分。当时负责这一教区的最高首领,就称为“祭酒”。 “祭酒”,有向教民讲解“道教”教义的义务,有处理“违犯教规”的教民的权利,同时还要主持宗教活动(即宗教仪式)等。 历史上,著名的“祭酒”有许多,如“书圣”王羲之,“田园隐士”陶渊明等。 由于道教信仰历来提倡万物玄同,具有早期男女平等思想,“祭酒”中也不乏女性。 茅山上清派祖师魏华存魏夫人便是女性“祭酒”中的佼佼者,也是有史料记载的第一位女“祭酒”。 魏夫人,

走进道教 | 道长,这位是什么“菩萨”啊?

走进道教 | 道长,这位是什么“菩萨”啊?

前两天,小道士我在大殿顶替其他师兄过堂,有位信众走过来,双手合十先鞠了一躬,小道士我连忙起身还礼,接着这位信众手指霍光老爷问:道长,这位是什么菩萨啊? 一番解释后,这位朋友幡然醒悟。 其实类似问题已经不是第一次碰到。 实际上,道教神明并不以菩萨称呼,而是有很多自己的称谓,如“天尊、帝君、真君、星君、元君”等等,而且这些称谓都有特殊的含义。 “天尊”是道教神仙体系里对地位最高神明的一种尊称,极道之尊,至尊至极,故名天尊。 道教最高尊神是三清天尊,由先天之炁化生而来,代表大道本源。又被称为“虚无自然大罗三清三境三宝天尊”,这三位尊神分别是: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和太清道德天尊,其中又以元始天尊为最高神。 排在三清天尊后面的是玉皇大帝,也尊其为玉皇大天尊,玉皇掌管三界十方、四生六道的一切阴阳祸福,是众神之王,在道教神阶中修为境界不是最高,但是神权最大。 此外道教还有化身三界、救苦救难的太乙救苦天尊以及雷部雷祖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等等。 “帝君”是道教神仙的一种尊号,很多天仙真圣也可以被称为帝君,他们的神职常在真君之上。 但一些帝君有时也会被称为天尊,

走进道教 | 聊聊城隍老爷的“管理班子”

走进道教 | 聊聊城隍老爷的“管理班子”

城隍尊神,为一城之守护者,护佑此方水土和黎民百姓。 道教城隍信仰由来已久,可追溯到汉代,上海最早的城隍庙为宋时兴建,到明代,道教发展迅速,城隍信仰更是得到了统治者的大力推广,朱元璋便曾经下诏令要求全国各地每处每城均兴建城隍庙,供奉城隍尊神,城隍信仰自此大兴。 俗话说的好,“县官不如现管”,城隍尊神既是“县官”更是“现管”。 正如一副脍炙人口的楹联写道:“善恶到头皆有报,是非结底自分明”,作为一位监察阴阳二界,掌管承负报应的道教神祗,城隍尊神在冥冥中守护着每个人、每座城、每个故事… 正由于道教城隍信仰深深植根于民众百姓之间,故即便几经波折,各地城隍庙也多香火不断,延续至今。 由于管理范围广、管理人口数量多…城隍尊神同样有自己的一套管理班子,也就是自己的下属,那么,城隍尊神的下属都有谁呢? 今天就以我们庙为例简单聊聊。 首先便是两位判官老爷,分为文武判官,文判官的职务相当等于旧时衙门里的左典史,手握生死簿,调查人们的善恶及寿夭,执行各司的的判文或检阅记录,而武判官则是相当于右典史,对于恶行业已判明者,举笔执行刑罚。 其次便是日游、夜巡二神,负责日夜监察人间,以及一众衙役等差

悟道思理 | 人到中年就是一场修行

悟道思理 | 人到中年就是一场修行

很多小伙伴常常一门心思去名山大川寻仙访道,殊不知,修行不仅在深山古观,也在柴米油盐之间。 时光如弹指,岁月一挥间。 人到中年就是一场修行。 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工作、家庭和生活虽然日益安稳,但时代在前进,年轻人越来越多,而我们却越来越拘谨小心,变得生机不再,就连原本茁壮成长的根根青丝,都明显出现了下岗再就业的趋势。 日益发福好像事业有成的中年人们,并不比年轻人轻松到哪里去。 或许唯一好些的,便是豁达的心境。 中年人渐渐学会明辨是非。 中年的你我,走过了那么多的路,经历了那么多的事,也见识过形形色色的人和事,如果不是童心未泯,大多有了明辨是非的能力。 同时也明白了,生活里聪明人会做到与良师益友结交,亲君子远小人,三五朋友闲聊时,每人的看法都不一样,说出来的话是对是错,都有了自己的辨别能力,夸你的,不能听着舒服就喜欢,数落你的,也不能因心生反感就避而远之。 中年人更要明白滴水之恩涌泉相报。 人生很短,没有谁能一帆风顺。 一路走来,免不了磕磕碰碰,经历挫折困苦,要感谢生命中每一个向你伸出援手的人,淡看世事去如烟,铭记恩情存如血。 没有任何帮助是理所当然,生活的低谷

地址: 上海市黄浦区方浜中路249号 / (全年无休) 每日对外开放时间: 8:30~16:30 / 沪ICP备0601519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