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知识】何谓《道藏》”三洞四辅十二类”分类法?
《道藏》是道教所有经典的汇集统编,搜集了几乎全部天尊神真降授之经文、道家哲学思想的名著、注释和教义、科仪符箓、仙传、山志等方面的文献,还网罗了大量杂科典籍,是修道必遵的根本经典,有丰富的思想文化资料,还有大量的古代科技资料,不愧为中华民族的大宝藏。在不断汇编道经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三洞四辅十二类的分类方法。那么,“三洞四辅十二类”具体指的是什么呢?
《道藏》的内部结构是按照”三洞四辅十二类”的分类法来编纂的。其三洞者,谓洞真、洞玄、洞神。天宝君说十二部经为洞真教主;灵宝君说十二部经为洞玄教主;神宝君说十二部经为洞神教主。故三洞合成三十六部尊经。
三洞真经的地位极为重要。《道门大论》云:三洞者,洞言通也。通玄达妙,其统有三,故云三洞。第一《洞真》,第二《洞玄》,第三《洞神》。乃三景之玄旨,八会之灵章,凤篆龙书,金编玉字,修服者因兹入悟,研习者得以还源。故《玉经隐注》云:三洞经符,道之纲纪。《本际经》云:若有经文,具十二部,应三洞者,是名正法。
三洞真经教化圣意也各具特色。《洞真》以不杂为义,《洞玄》以不滞为名,《洞神》以不测为用。故洞言通也。三洞上下,玄义相通。《洞真》者,灵秘不杂,故得名真。《洞玄》者,生天立地,功用不滞,故得名玄。《洞神》者,召制鬼神,其功不测,故得名神。此三法皆能通凡入圣,同契大乘,故得名洞也。
所谓“四辅”就是把“三洞”以外的经论分为太玄部、太平部、太清部、正一部四类。“太玄”取玄之又玄的重玄之义,“太平部”因以《太平经》为首而得名,“太清”取至清虚无之意,此经降自太清境,因而得名,这三部分别辅助洞真、洞玄、洞神三部。“正一部”是以道德为宗,贯通三洞,故曰三洞四辅合为七部玄教。
在“三洞”之中,每洞又分为十二部(类),内容如下:
1、本文,指经书的原本真文;
2、神符,指龙章凤篆之文,灵迹符书之字;
3、玉诀,指对道经的注解和疏义;
4、灵图,指对本文的图解或以图像为主的著作;
5、谱录,指记录高真上圣的应化事迹和功德名位的道书;
6、戒律,指戒规、科律的经书及功过格;
7、威仪,指斋醮科仪方面的著作;
8、方法,指论述修真养性和设坛祭炼等各种方法之书;
9、众术,指外丹炉火,五行变化和其他数术书;
10、记传,指众仙传记、碑铭及道观志书;
11、赞颂,指歌颂赞唱神灵的著作;
12、章表,指建斋设醮时上呈天帝的章奏、青词等。
在三洞经下各分十二部,合为三十六部真经。
“三洞四辅十二类”分类法被历代的《道藏》编辑者所采用,其影响是深远的,此种分类法对道教经书的整理、分类具有重大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