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讲堂】大音希声的太古之音——古琴

【国学讲堂】大音希声的太古之音——古琴

太上道祖在《道德经》中开示:“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可直译为越好听的音乐越寂静无声,越美丽的形象越飘渺无形。仅就音乐而言,可以理解为美好的声音直指内心深处,不以喧杂为美,也就是于超然洒脱之中,追求一份悠然自得的心境。

世上乐器多种多样,那么哪一种乐器最接近“大音希声”的境界呢?唯有古琴。

古琴,我国传统民族乐器,又称瑶琴、玉琴,具有音域宽广,音色深沉,余音悠远等特点。在近代,为区别西方乐器“琴”而命名为古琴,至今已有三千年以上历史。

古籍记载伏羲作琴,又有黄帝造琴、唐尧造琴等传说。后来,舜定琴为五弦,文王增一弦,武王伐纣又增一弦形成七弦流传至今,可见古琴文化的源远流长,历史悠久。

数千年来,”琴、棋、书、画”历来被视为文人雅士修身养性的必由之径,琴作为汉文化中地位最崇高的乐器,有“士无故不撤琴瑟”和“左琴右书”之说,也因其清、和、淡、雅的音乐品格寄寓了文人风凌傲骨、超凡脱俗的处世心态,被视为品性高雅的代表,俞伯牙和钟子期更凭借“高山流水”成知音的友情故事流传至今。

在古琴演奏中,历代琴人无不将道祖所言“大音希声”作为古琴演奏的至境,以追求琴乐的含蓄之美。

宋代《琴史》中说:“昔圣人之作琴也,天地万物之声皆在乎其中矣”,晋时嵇康作《琴赋》曰:“众器之中,琴德最优”,他认为在各种乐器中,古琴具有最优异的品德,最适宜君子作为修养之具。

诚然,古琴音的松沉旷远,能让人心生清静,感受和平泰然,体验内心祥和;古琴乐的洁净精微,能让人抒发心志、泻泄幽情,化导不平之气、升华心灵意境。

归根结底,就是以古琴中的“含至德之和平”,来养成君子“清静”、“中和”的品德、进而达成“乐教”的目的。

历史上,很多道教祖师也爱弹奏古琴,据明代蒋克谦《琴书大全·圣贤》记载,祖天师张道陵 “尤妙抚琴,别得真趣”,而魏晋道士孙登的琴艺也十分了得,乃至于著名琴家阮籍、嵇康都曾拜访请教过他,但他认为二人还没有完全免俗而不予理睬,还有茅山上清派陶弘景祖师、唐代高道司马承祯祖师等等,也都是一时无两的古琴大家。

如今,传统文化复兴之际,古琴作为一门具有深刻历史文化背景的艺术,它以独特的高雅品质,引人无限向往和追求。在流于浮躁的今时今日,亟需古琴这般恬淡、平和的音乐,让人心得以守住清静,道法自然,回归内心丰富的精神世界。

PS:关于古琴,请关注由上海慈爱公益基金会主办,上海城隍庙慈爱功德会承办的“国学·古琴启蒙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