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真仙话】药王孙思邈悬壶济世救苍生

【仙真仙话】药王孙思邈悬壶济世救苍生

我国隋唐两代著名医学家孙思邈,是道教尊奉的“药王”,他在山西洪洞度过了63个春秋。在槐乡大地,不但保存有药王庙、药王碑等极其珍贵的文物古迹,而且还流传着很多动人的故事与传说。

公元618年,李渊称帝,建立唐朝,定都长安。唐高祖武德二年(公元619年),孙思邈由京兆府北渡黄河,来到洪洞,隐居于洪洞城南的南坂里村,继续用自己的精湛医术免费为百姓治病。

当时隋、唐仍在交战中。隋将宋金刚帐下有一员名叫尉迟恭的大将,作战英勇异常,在一次战役中,尉迟恭追赶李渊的儿子李世民一天一夜,马不停蹄的跑了300多里。李世民途中遇到接应,才将尉迟恭杀退,在洪洞南坂一带休整,由于连日劳累,突然吐血不止,众多将士也身负重伤。唐军上下,惶恐不安。孙思邈闻知,入帐求见,自称能治好李世民的病。一剂药下,过了两个时辰,李世民顿觉痊愈。好多将士的伤势,在孙思邈的精心治疗下也很快康复。李世民重振雄风率军北上,一举歼灭隋军的残余部队。
李世民对孙思邈感激万分,并欲封孙为“谏议大夫”。孙思邈婉言谢绝,说道:“公乃天生圣人,以拯民于水火之中。我的医术,也只是从民之命,济百姓之望,并非自己的功劳。”李世民无奈,在率军北上前,封孙为“安乐真人”。自此,南坂村即改名为南坂安乐村。

隋唐交战,天下尚未安定

孙思邈在洪洞还发现了夜盲症的治疗方法。那时,洪洞东西两山的老百性,有的人白天视力正常,一到了晚上,什么也看不见了,感到奇怪,便找到孙思邈诊治。孙思邈潜心研究发现,患这种病的人都是贫穷家。穷苦百姓,不得温饱,更缺乏营养食品。他想到医书中有“肝开窍于目”的说法,又想到洪洞东西两山的飞禽走兽很多,便让夜盲症病人吃捕获动物的肝脏。病人吃上一段时间,夜盲症便慢慢地好转了。同时,在当地也有几家富人找他看病。他看到病人身上发肿,肌肉疼痛,浑身没劲,孙思邈诊断为脚气病。他想,为啥穷人得的是夜盲症,而富人得的是脚气病呢?这很可能也和饮食有关系。他比较了穷人和富人的饮食。富人多吃精米白面,鱼虾蛋肉,而穷人吃五谷杂粮。他仔细分析,粗粮内夹杂着不少米糠麦麸,精米白面把这类东西全去掉了。他估计,脚气病很可能是缺少米糠和麦麸这些物质引起的。于是,他试着用米糠和麦麸来治疗脚气病,果然很是灵验。不到半年,周围几家富人的脚气都陆续治好了。
孙思邈不仅钻研医术,而且不畏艰险,手执小镐,身背药篓,穿山越岭,攀登陡崖,进山采药。他走遍附近的名山大川,还北上到五台山采药。他每次采药回来,都要亲自将药进行晾晒、加工,有时还亲自试用。孙思邈在山地采集药材过程中,随时随地给老百姓看病治疗,为山区的百姓解疾病痛苦。

采药解疾患

孙思邈在长期的诊疗实践中还发现了人体的新穴位。

一次,一个腿疼的病人前来就诊,孙思邈便给他针灸。他按照传统的疗法,扎了几针,都未能止疼。他想,难道除了古人发现的365个穴位之外,再没有别的穴位了吗?他认真仔细地寻找新的穴位,一面用大拇指轻轻按掐,一面问病人按掐的部位是不是疼?病人一直都摇头。当孙思邈手指按掐住一个新的部位时,病人立即感到腿疼的症状减轻了好多。孙思邈就在这一点扎了一针,病人的腿立刻不疼了。这种随疼点而定的穴位,叫做“阿是穴”,又名“天应穴”或“不定穴”。这是孙思邈对针灸学的一大贡献。

药王孙思邈的恩德,世人永远铭记。宋徽宗时候追封孙思邈为“妙应真人”。到了元代至正年间,由道士贾奇主持,在当年孙思邈救治唐太宗李世民的原地旧址——洪洞县南坂安乐村,修建了规模宏大的药王庙,名曰孙真人庙。孙真人庙共占地30余亩,建筑面积达3000余平方米,其规模之宏大,建筑之雄伟,历史之悠久,影响之深远,在全国成千上万的药王庙中可谓首屈一指了。

孙真人庙药王神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