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奇谈】清代一场席卷中国十二个省的“叫魂”奇案

【古今奇谈】清代一场席卷中国十二个省的“叫魂”奇案

道教文化中,人有三魂七魄一说,道经《云笈七签》载:“魂为阳,魄为阴”,《黄帝内经》也说“五藏者,合神气魂魄而藏之”,可见魂魄对人身之重要。

“叫魂”,还叫“收惊”“喊魂”等,起源于道教文化中魂魄说,是一种广泛流传各地的除病消灾方法,现在多指儿童因为受到惊吓而致魂不附体并不断哭闹,这时便需要叫魂收惊,使魂魄归来。

但在从前,叫魂也可以指一种邪术,据说术士们通过搜集对方的姓名、毛发和贴身衣物等作法,从而夺人魂魄。

失了魂魄的人轻则疾病缠身,重则命丧黄泉。

美国著名汉学家孔飞力教授便曾经以“叫魂”为名写过一本书,客观还原了一场清代轰动全国的叫魂奇案。

《叫魂》讲述的是在乾隆三十三年发生的一起全国性“叫魂”大案,案件波及十二省,从流浪的乞丐行脚,到各省封疆大吏,再到乾隆皇帝本人都被这件事闹得不得安宁、头痛不已,但最后这个“叫魂”案由于牵扯过于广泛而不了了之。

叫魂案的起因其实仅仅是几个平凡人。

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浙江德清县东边的水门和桥梁因年久失修而倒塌,来自附近仁和县的石匠工头吴东明承包了修复工程,这件事本来极为普通,但是当时德清县正好有“叫魂”的流言四处扩散,以讹传讹中,就成了工头吴石匠能偷盗人的灵魂去帮助自己修桥。

后来,甚至有人来求吴石匠用“叫魂”方式去害仇人,吴石匠害怕惹出麻烦,将其扭送官府,而当地官员同样为了避免事情闹大,只是杖责了一顿这个居心叵测的人,但不想却使得越来越多的人知道并相信这个谣言。

于是,一个小小的导火索,造成了全国上下人人谈“叫魂”色变,彼此无端猜疑,蓄意诬陷,互相栽赃的乱象。

当时的人们有多疯狂,给大家举个几个例子:

有天,两个游人来到杭州一户人家门口,看到一个在玩耍的小孩很爱笑,就笑眯眯问了句小朋友你叫什么名字啊?

陌生人问我们家孩子叫什么名?天啊,这一定是叫魂的!

于是小孩家人抱着这个想法冲出来就把两个游人一顿胖揍,打完还不算,又将俩人送到了官府享受一番辣椒水老虎凳,屈打成招下,这两人就成了叫魂党。

比这俩游人更惨的,是汉阳府一个做小生意的流动摊贩,他被人怀疑是“叫魂党”,直接围住打死。

打死还不算,又用柴焚烧了他的尸体,省得他的魂魄继续回来害人…

有一本研究大众心理学的著作叫《乌合之众》,截止到2013年已经翻译成近二十种文字,可谓影响广泛。

书中指出:当个人是一个孤立的个体时,他有着自己鲜明的个性化特征,而当这个人融入了群体后,他的所有个性都会被这个群体所淹没,他的思想立刻就会被群体的思想所取代。而当一个群体存在时,他就有着情绪化、无异议、低智商等特征。

在清代这场“叫魂”奇案中,恐慌的百姓们将大众盲目心理表现的淋漓尽致。

最后,拿“叫魂”来说,不管是指如今收惊驱邪的正术还是清代流传的此类邪术,都永远比不过人心的可敬或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