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宫观】“海上丝绸之路”的妈祖信仰在这里启航
郑和下西洋,发生在距今600余年前的明朝永乐年间,自公元1405年(永乐三年)至1433年(宣德六年),郑和历时28年先后七次下西洋,将先进的中华文化远播海外。为海外华人的生存、发展,创造了前所未有的良好的国际环境,从而谱写了人类航海史上崭新的篇章。
郑和下西洋的起点就在古刘家港——今日的浏河镇,浏河人民因此对郑和下西洋这一重大的历史事件有着深切的感念,对郑和作为中华使者进行对外文化交流和经贸交流所作出的不朽贡献,铭记不忘。郑和下西洋也极大推动了天妃妈祖信仰在全世界的传播,而浏河天妃宫,就是浏河人民纪念郑和和天妃的信仰圣地。
浏河天妃宫
浏河天妃宫,又名“天妃灵慈宫”,俗称“娘娘庙”,为我国明代航海家郑和下西洋的重要历史遗迹。始建于北宋宣和五年(公元1123年),元代至正二年(公元1342年)移建于现址。
据文献记载,浏河天妃宫同湄洲妈祖庙、泉州天后宫、天津天后宫一起被统称为大陆元代“四大妈祖庙”。浏河天妃宫因此成为江南地区最古老、最负盛名、最具独特历史价值的妈祖庙。
据史料记载:当年郑和七次下西洋都在这里祭拜妈祖,以祈求海上的平安,场面非常隆重。郑和每次从刘家港出海之前都要必先率船队官兵把天妃宫修葺一新,在此进香朝拜天妃娘娘,祈佑出海平安,而每次平安归航时又要至此朝拜谢神,并供奉船模,并将记载七次下西洋经过的《通番事迹碑》立于天妃宫内。此外,郑和还把出使各国带回的西域海棠,大红牡丹、黄蕃薇等植于宫内。
历经历史沧桑,浏河天妃宫几经兴衰,在当代重现辉煌。天妃宫1995年被列为江苏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获准开放的道教活动点。2011年,浏河天妃宫修复暨妈祖神像开光仪式在天妃宫隆重举行,如今已成为苏南地区的重要宫观。
“海上丝绸之路”推动妈祖信仰传播
郑和下西洋的同时,还积极地传播属于中国本土文化代表之一的妈祖文化,成为中国海洋文化的独特篇章。
妈祖作为渔民、船员心目中的海上保护神,经数百年的信仰,其“真善大爱、不畏艰险”的文化特质已成为妈祖信仰的精神核心。真善大爱与不畏艰险是没有国界的,因而传播妈祖文化亦是郑和进行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一项重要内容——让妈祖文化走出国门,成为世界人民共同的精神财富。
为把妈祖信仰远播海外,郑和采取了多种措施。其一,郑和船队每船必设神龛,祀奉天妃妈祖神位。其二,船队每次启航之前都举行“设祭开洋”仪式。其三,所到之地建造大小不等的妈祖庙(泰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等地的妈祖庙至今香火鼎盛)。其四,船队为沿途民众讲解《太上说天妃救苦灵应经》经卷,并将经卷刊刻发送。今天,世界各地的妈祖庙数量上已达到5000座,妈祖信奉者亦近2亿人,表明妈祖文化有着强大的生命力。郑和作为妈祖文化的传播者和推动者,功勋卓著。
太仓浏河天妃宫,作为妈祖信仰向全世界传播的启航地,其历史价值和人文价值不可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