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道教】这部经典告诉我们,贼盗相夺、杀机四伏中也能得道
在道教经典中,《黄帝阴符经》是最为奇异的一部经典。全文不过三四百字,文辞简朴,言语诡谲,经中充满贼盗相夺、杀机四伏的气息,正如宋人黄震所说:”经以符言,既异矣;符以阴言,愈异矣。……谓五行为五贼,谓三才为三盗。”(《黄氏日钞》卷五十八)贼盗思想贯穿全文,隐含着深远的立意,暗合着丰富的环境伦理观念,具有极大的现实启发意义。
《阴符经》开篇首句”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站在一个很高的角度提出了人类在自然界中生活所面临的最根本的两项任务:一是观察、认识自然界的运行法则和规律;二是掌握、执行这一法则和规律。全文关于五贼三盗理论的阐述过程充分论证了这一观点。
《阴符经》说:”天有五贼,见之者昌。五贼在心,施行于天。宇宙在乎手,万化生乎身”。先贤所注:五贼者,在道为五行,五行各一其性于天下,谓为金、木、水、火、土。五贼是构成天地万物的物质要素。
《阴符经》把五行称作五贼是别有用意的,意在突出五行之间生克顺逆关系是自然的内在理性,就像万物之间互相偷夺、互相掠取一样是一个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过程,夺取它物以为己生之同时亦被它物所贼害。但是,人们并不知晓世界的这一贼害性,人们以为对自然可以为所欲为、无限占有,结果最终为物所累,被物所害。所以,人们只要懂得自然理性的贼意,发现其中内在价值的奥妙,就可以”见之者昌”,为人必能内外沟通、自然和谐;为生必能用之有度、细水常流;为政必能下情上达、政通人和。
《阴符经》在五贼生克的物质基础上,提出了”三才相盗”思想。”天地,万物之盗;万物,人之盗;人,万物之盗,三盗既宜,三才即安。”《阴符经》把天地、万物、人称为三才,”三才”实际是自然整体。如果说”五贼”是从微观角度论述自然世界的物质基础,那么”三盗”就是从宏观角度阐明世界的损益关系。
“盗”与”贼”意类似,具有悄悄偷取,暗中拿走的特点。天地由阴阳之气构成,阴阳二气相摩相荡化生为金木水火土五种基质,五种基质相生相克形成万物。这一过程是天地在不知不觉运动中化生了万物,所以叫做万物盗天地。万物由于受”五贼”矛盾特性的决定,昼夜更迭、四季交替,客观上为人类生存创造了适宜的条件和环境,提供了物质资源和能源,因此人又盗取了万物而生存。但是,人在盗取万物维持生命的同时,又在损耗着生命机体的功能和破坏着生存环境,这就是万物盗人。所以,天地、万物和人之间暗合着相互形成、相互生长与相互克服、相互侵夺的造化之机。
《阴符经》称”三才”的盗之关系为”盗机”,这种”盗机”看不见,摸不着,是一种抽象的自然理性和客观规律,反映着自然的内在价值。聪明的人掌握了它就能清心寡欲,适时而动,安身立命;愚蠢的人不懂得它,疯狂掠夺,贪得无厌,最后折身损命。如果人们懂得”盗机”,利用它的变化规律为人服务,带来利益,又表现了天道”用之至公”的特性。自然的内在价值就是”至私”与”至公”的辩证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