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信阅读 | 人活着,要知足常乐,更要学会知止
生活是一团乱麻。
从没有一帆风顺,总是波折坎坷;更没有万事亨通,总有不尽人意;无论曾经的理想多么完美,最终还会输给现实,走遍千山万水,看淡人情冷暖,就更能体会人生不易。
这团乱麻中,我们不得不学会知足常乐。
知足是一种处事态度,常乐是一种幽幽释然的情怀。
知足不代表不思进取,是在欲望和能力之间寻找平衡点,享受那些得到的快乐,学会满足,心怀感恩。
除了知足常乐外,还要懂得“知止” “知止”一词出自《礼记·大学》,释义是懂得适可而止;《礼记·大学》:“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朱熹集注:“止者,所当止之地,即至善之所在也。知之,则志有定向。”
《道德真经》第四十四章说,“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懂得满足就不会受到屈辱,懂得适可而止就不会遇到危险。人若想得到长久的清静生活,仅仅懂得知足不受屈辱还不够,要想真正从心神的源头祛除不安的因子,规避人生险境,还要学会“知止”,因此,“知止”比知足境界更弥足珍贵。
知足是人家给多少,你“虽不满意,但可接受”,知止是自己看着到了某个程度,伸手去挡住,说:我不要了。
知足由人,知止由己。
知足是不贪,知止是不随。简单地说,就是知道什么时候够了,知道什么时候该退场。
做到知足和知止的区别,不是难在不知道,是难在不舍得,不愿意。知止,是从心灵出发的;心里这么想,付诸行动,才会成为“行为“。知止,不但是针对“欲壑”说,够了;也要对“痛苦、烦恼”说,行了,不能再这样下去了。因为,遇事如果不“知止”,痛苦往往随之而至。
知止,不被欲望牵绊带着走,妄念即可消失,或许就是人生进退的最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