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王精技——孙思邈对养生学和医药学的伟大贡献
在道教史上出了不少名医。道士研习医药,不是个人的一进兴趣,而是因为道教讲究养生,精研长寿之方,对医理自然十分看重。同时,历代道士也将替人治病看成修仙的题中应有之义,认为救人性命是最大的功德。道教中的名医,有的只影响于当时,有的则泽被后世。唐代名医孙思邈,便是影响中国医学史达数千年之久的人物。
孙思邈(581-682,一说生年为541),隋唐时期著名道教医学家、养生家,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旧唐书》本传称他“弱冠善谈《庄》《老》及百家之说,兼好释典”。又致力医学的研究,成为名医。北周宣帝时,“思邈以王室多故,乃隐居太白山”。(《旧唐书》卷一百九十一)隋文帝辅政,征为国子博士,称疾不起。及唐太宗即位,才召至京师,“将授以爵位,固辞不受”。(同上)显庆四年(659)唐“玄宗召见,拜谏议大夫,又固辞不受”。(同上)上元元年(674),辞疾请归,“特赐良马,及鄱阳公主邑司以居焉”,(同上)永淳元年(682)卒。
孙思邈一生以修道和行医济世为务,留下的道教著作很多,尤其在中医学、养生学上有突出贡献。所有后世的道教尊其为“孙真人”,而世称“药王”。
孙思邈的中医学和养生学著作大多留存了下来。其中,最有影响的是《千金方》、《千金翼方》这两部医学著作和一系列摄生、炼气的著作。他医德高尚,他的著作称为《千金方》,就是因为“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愈于此,故以为名也”(《千金要方·序》)。他行医几十年,“志存救济”,也要求其他医生将医德放在第一位。他的医学著作不仅是方剂的汇集,而且以论带方,体现了一个医学科学家的深邃思想。在养生方面,介绍给世人的多是简捷易行、验有实效的方法,《千金方养性》著录导引按摩、服气、服饵、房中损益、饮食起居宜忌也平实可行,至今尚有参考价值。至于《存神炼气铭》等养生著作也无其他道书的神秘缺点。所以他的中医学和养生著作,长期以来广为流传,影响至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