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道教 | 为什么佛道教都会供奉慈航真人观音大士?

走进道教 | 为什么佛道教都会供奉慈航真人观音大士?

甲辰年六月十九(2024年7月24日),为慈航真人圆通自在天尊成道之时。


上海城隍庙依例于当日启建慈航真人成道日醮会,朝礼慈航真人,上章祈疏,祈愿真人圣力加持,甘露遍洒,为十方信众迎祥纳福,消灾延龄,护佑众善信福寿康宁,诸事顺遂。

各界善信可于公众号页面内点击“服务”—“庙观服务”—“近期法会”,进入菜单后依据提示报名参加。

其实很多小伙伴都会有这样的疑问:即为什么佛道教都会供奉慈航真人观音大士呢?

今天咱们就简单聊聊。

整体来说,慈航真人观音大士在道教和佛教中都被供奉,这主要体现了我国宗教文化和信仰体系的包容性和互动性,这背后的原因涉及到历史上的宗教交流、融合以及民间信仰的演变。

我国历史上,道教与佛教之间存在长期的文化交流和思想融合。

佛教自汉代传入中国以来,逐渐与中国本土的道教、儒家等文化传统相融合,形成了独特的中国佛教。在这个过程中,佛教为了更好地融入中国社会,接纳了一些本土信仰的元素。

佛教中,观世音菩萨原本是男性法身,但在传入我国后,其形象逐渐本土化,演变成了女性形象。

慈航真人作为道教中的女神形象,与观世音菩萨慈悲为怀、救苦救难的精神相契合,因此,两者逐渐成为同一神灵的不同显化称呼。

同时,我国的宗教信仰崇尚包容、开放,信众也往往不严格区分道教和佛教,而是更注重神灵的慈悲与威力。

慈航真人观音大士因其慈悲为怀、普渡众生的特质深受信众推崇和喜爱,这样,无论在道教还是佛教的宗教场所中,都常常供奉。

很多历史传说与文学作品也对这一现象起到影响。

比如在《封神演义》等古典文学作品中,慈航真人先道后释的经历,在加深慈航真人在民间影响力同时,也让信众更加认可了佛道教供奉尊奉真人的现状。此类文学作品传播广,口耳相传中相互交织,使共同尊奉真人更加具备信众基础。

某种程度上,慈航真人观音大士在广大信众中深受尊敬和崇拜,体现了我国宗教信仰的灵活性和文化开放的深厚底蕴。

上善若水,有容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