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道教 | 举头三尺有神明,不畏人知畏己知

走进道教 | 举头三尺有神明,不畏人知畏己知

自古以来,咱们中国人就有敬神、拜神的习俗,每逢重大节日,都会用非常隆重的方式来表达虔诚。 烧香、拜神、上供…各个环节都有众多相应规范,而这一切,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就是期望自己可以获得神明的护佑。

在期望神明护佑同时,赏罚分明的天道也同样给与世人以警醒、约束,所以古语有言:“举头三尺有神明”,便是告诫众生多发善心,常结善缘,多持善行。 其实,“举头三尺有神明”这句话并不是完整的。这句话还有非常经典的下半句,看似简简单单的7个字,恰恰是这句俗语的精华。
下半句是,“不畏人知畏己知”。 


这句话表面上是在告诉我们,做了坏事不是担心别人知道,最担心的应该是自己心里知道,每天都过的不踏实。
其实却是在告诉我们,要想活得光明磊落,就要告别所有坏事,哪怕没有人知道自己也不可以做。 


当我们内心萌生恶念的时候,这句话就会像戒尺一样,教导我们不要再继续犯错。 因为这句话蕴含的意义非常重大,所以这句俗语至今被人们口口相传。 很多人都把这句话作为自己为人处事的准则,但却不知道,这句话背后还有一个故事。 


东汉时期,杨震是位赫赫有名的大臣,他在荆州担任刺史的时候,因为功绩不菲被调任他处做太守。
上任途中,一位他曾经帮助过的县令悄悄来访,还带了一箱银子做谢礼。
杨震坚决不收,还非常生气的问他:我那么了解你的才干,可你却不了解我的品行啊!

县令辩解道:这大晚上的,根本没有人知道我送过你什么啊。
听到这番话,杨震更加生气了。
他义正言辞的告诉县令:今天发生的事情我们头顶的天和神都知道,你我二人也知道,怎么能说是无人知晓呢?

听杨震这样说,县令瞬间明白了老上级内心的真实想法,顿时非常羞愧,头上也冒出了冷汗。
后来,事情传开,众人既佩服杨震的清正廉洁,也明白了一个道理,即便坏事做得再隐蔽,依然有天地神明和自己的良心在监督我们。

孔子曾经说过:“君子,慎独”,就是告诉我们,为人最应该注意自己言行的时候,恰恰是独处之时。
在面对诱惑时,即便没有人看到,也要想到我们头顶三尺的神明,做出让自己良心舒服的事情。如果一个人不畏惧祖先,不在乎神灵,任何规则都无法约束他,那就会发生可怕的事情。

《太上感应篇》曰:“三台北斗神君在人头上,录人罪恶,夺其纪算。”只要我们相信神明在上,心中便时刻秉持正念,举心动念间都不敢逾距,有操守,有法度,人前人后都一致,牢记“举头三尺有神明,不畏人知畏己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