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道教 | 春节后,咱们聊聊道教如何看待“拖延症”

走进道教 | 春节后,咱们聊聊道教如何看待“拖延症”

春节渐远,小伙伴们早早就返回工作岗位,开始了日出而作、日落继续作的工作生涯。

但也有一些朋友和小道士我一样,遇到事情总想拖延一下,网络上,类似情况都被称为拖延症。

说起来,拖延症不是生理疾病,而是当代社会一种常见的行为模式,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或多或少有些症状,表现为推迟或延迟应该完成的任务,哪怕明明知道这种行为可能会带来负面后果。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拖延症通常与焦虑、完美主义等因素有关。然而,从道教信仰和文化的角度来看,我们可以借鉴其哲学思想和实践方法来理解和应对拖延症。

首先,道教尊崇道法自然,顺应天时。


《道德真经》中,道祖太上开示我们“事善能,动善时”,可以简单理解为人的行为应契合自然规律,进而把握当下,而拖延症的本质其实是对“当下“的抗拒,要么沉溺过去,要么担心未来,唯独没有着手眼前,这便是一种违背天时的做法,恐无所获。

其次,道教文化中强调“为而不争”。

提到我们道教,很多人都知道“无为”,殊不知“无为”是指不妄为,不违反大道的乱作为,同时强调心态专注过程,进而减少内耗,在结果上不争的“为”。


有些人的拖延是因为过于追求完美或畏惧失败,导致行动停滞,这便与“为而不争”恰恰相反。

回到具体如何对抗拖延症上,道教文化也有着很强的指导意义。


例如做事可以积微成著,化繁为简。


《道德真经》云:“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做任何事前,不要去过于患得患失进而停滞不前,部分人常因目标庞大而畏惧,觉得这是自己不能完成的任务进而干脆放弃,不妨尊听祖师教诲,从细微处积累,将一件事拆分为若干部分,进而逐步完成。

同时,还要以戒为师,增强自律。


道教修行中强调戒律的重要性,“不得怠慢经教”“当勤修善行”等等祖师言语都在告诫我们要保持勤勉同时加强自律。


张宇初天师《道门十规》中强调“先严戒行规矩为要,警以罪福因果之报”。

王重阳祖师也曾制定《立教十五论》,要求弟子“定时诵经、劳作修心”。


这些都是我们以道教修行中戒律对抗生活中拖延症的法宝,如设定每日工作时刻表,用严守戒律的心态来对抗拖延。

总之,我们不妨借事修心,化拖延为修行,将克服拖延症视为性命双修中心性修炼的契机。

在心态上以“顺应自然”化解焦虑,以“为而不争”消解执念;生活实践中借持戒等法养成良好工作和生活习惯;再以历代祖师大定力破除怠惰,终成大道等事迹为榜样,相信大家一定能够战胜拖延症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