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志怪小说
道教仙话在中国小说的起源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早期小说大多是一些描写关于宣扬炼丹驱鬼去疾禳炎祈福的神仙方术的仙话故事。神仙故事曾一度覆盖了先秦两汉小说领域,不仅成为小说产生的原动力,而且在文学发展史上留下了难以磨来的痕迹,它不但有着深远的文学价值,而且包含着巨大的文化价值。到了魏晋南北朝时,仙话故事内容上更加丰富了,不仅有神仙色彩,还包含有精神鬼话情节。
道教仙话与佛教传说不同,道教仙话主要提倡一种长生不死,羽化升天的思想,和成仙可行,称道灵异。而佛教传说更多的是宣传因果报应、六道轮回的思想。《搜神记》对以前的志怪小说作了总结。是一部集大成的志怪小说,是魏晋六朝志怪小说的代表作。而且,它又为后世志怪小说模式奠定了基础。《搜神记》在中国小说史上处于关键的环节,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蒲松龄在《聊斋志异》自序里宣称“才非干宝,雅爱《搜神》,情类黄州,喜人谈鬼”。元朝关汉卿的著名杂剧《窦娥冤》就明显受到《搜神记》卷十一《东海孝妇》的启发。
魏晋六朝神仙故事在小说史上占有不同凡响的地位,它不仅为后世小说戏剧提供了题材、体裁、情节模式及人物精神风采的参照,而且它所保留的鬼文化信息为我们重现认识那个时代风尚提供了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