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道教理论的大总结—葛洪和《抱朴子内篇》

魏晋道教理论的大总结---葛洪和《抱朴子内篇》

葛洪,字稚川,号抱朴子,丹阳句容人,葛玄的重孙,是著名的道教理论家。
葛洪生于晋太康四年(283),出身贵族,先世在吴历仕显官,其父葛悌,历任中书郎等职。吴亡后仕晋,累官至邵陵太守。悌卒后,家道中落,时葛洪仅十三岁,饥寒困瘁,农耕劳作,极尽艰辛。但困难之中,葛洪犹“伐薪卖,,以给纸笔,就营田园处,以柴火写书”(《抱朴子外篇·自序》)。十六岁时开始读《论语》、《诗》、《易》等经典,但他并没有成为一个纯儒,却因好神仙炼养之法,将功夫多下在道教的修炼方面。师事道士郑隐,得其所传丹经,并获见郑所搜集的道书。太安二年(303)二十一岁时,曾一度从军,任将兵都尉,以后因战功被封为伏波将军。但他无意仕途,却在西晋的社会动乱中,葛洪深感“荣位势利,譬如寄客,既非常物,又其去不得留也”(同上),更加强了修道的决心。建兴元年(313)之后,论军功被赐爵关内侯,食句容之邑二百户。晋成帝咸和初(326-334年),被召补州主簿,转司徒橼,迁咨议参军。洪以年事渐老,欲炼丹求长生,闻交趾出丹砂,求为勾漏令,携子侄南行,至广州,为刺史邓岳所留,遂至于罗浮山炼丹。在山多年,“犹游闲养,著述不辍”(《晋书·葛洪传》)后殁于此山。卒年有两说,一说卒于建元元年(343);一说卒于兴宁元年(363)。
葛洪在中国道教史具有多方面的贡献。葛洪所传的道派,实为丹鼎派。据其自称其道术系传自郑隐,源于左慈、葛玄,主要经典是《九鼎神丹经》等炼丹著作。葛洪的《抱朴子内篇》中记述金丹、黄白术的资料素来治中国古科技史者所重视。
此外,葛洪又对符、图、隐形变化、守一、房中等道术都深有研究。所以他的《抱朴子内篇》有如魏晋道术的百科全书。在医药方面的,则集中表现在他收辑的《肘后备急方》中。它被公认为中国第一部实用的急症手册,其中对结核、伤寒和狂犬病的记载或治疗验方,都领先于世界。
葛洪在潜心研究道术的过程中,十分重视对道教教义理论的研究。《抱朴子内篇》中的《畅玄》、《道意》、《明本》诸篇中对道教哲学的“道”、“玄”和“一”的最高观念作了系统和完整的论述。他的神仙哲学的“道”、“玄”和“一”的最高观念作了系统和完整的论述。他的神仙可学而且能学成的思想曾长期影响着后世的道教。在道教理论发展史上,葛洪是魏晋时期的代表人物。
葛洪的另一项贡献,是致力于道教神仙谱系的记述。他撰作的《神仙传》十卷,记述广成子以下迄西晋的得道仙真。这部《神仙传》不仅在内容、神仙数量上比《列仙传》多而详,并且贯串了神仙必积学而成的思想,指明了他们的道术和学道过程,其中保留了不少魏晋时期流行的道术。本来,汉末的道教一般都奉老子为教主,道经的传授也多托名老子。及至晚年居罗浮山时,他觉得未得“极妙之根”。又托真人启示,写了部《枕中书》,将道教始祖推到二仪未分时的“盘古真人”,盘古自称“元始天王”,在此之后,南方道教将元始天王(后称天尊)作为最高始祖。几经演变后,道教遂出现元始天尊、太上大道君、太上老君(老子)的三清尊神。
葛洪的道教著作主要是《抱朴子内篇》,另外还有谈论儒家学说为主的《抱朴子外篇》,反映了葛洪对社会、道德、风俗等问题的看法,在魏晋子书中也很有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