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城隍庙

上海城隍庙座落于上海市最为繁华的城隍庙豫园景区,是本地区重要的道教宫观,始建于明代永乐年间(1403-1424),距今已有近六百年的历史。

最近

走进道教 | 本命文疏上面敲的大印叫什么?

走进道教 | 本命文疏上面敲的大印叫什么?

道经师宝印是道教法印的一种。 道家法印,又称“神印”、“印篆”,是象征天界、神明权威的印章,与古代帝王玉玺和官府印章极其相似,是道教重要法器之一,道士书写符箓、布气治病、辟鬼驱邪、进行斋醮仪式等法务活动时都需要用到法印。 法印通常以金属、玉石或木材镌刻而成,大致可以分为四类,第一类以尊神名号为印文,第二类以符咒为印,第三类以经书文句为印,第四类以神司、道职之名为印。 四大类法印中,依据所需又详细分门别类,有道经师宝印、天罡印、神霄印、通灵印、城隍印、九老仙都印、北极天蓬印、三天太上之印、天师印、斩邪断瘟印、玉皇印、九天玄女印、北极驱邪院印等等。 同时,又由于道教虽分正一全真两大派,但各涵盖很多小的宗派,在法印的使用上,像上清、灵宝、清微、净明、闾山、神霄等等各道派都有代表各自道法特点的法印。 而在众多法印中,道经师宝大印最常见,也几乎是通用于各种道教法务活动中的“万能工”

走进道教 | 春节后,咱们聊聊道教如何看待“拖延症”

走进道教 | 春节后,咱们聊聊道教如何看待“拖延症”

春节渐远,小伙伴们早早就返回工作岗位,开始了日出而作、日落继续作的工作生涯。 但也有一些朋友和小道士我一样,遇到事情总想拖延一下,网络上,类似情况都被称为拖延症。 说起来,拖延症不是生理疾病,而是当代社会一种常见的行为模式,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或多或少有些症状,表现为推迟或延迟应该完成的任务,哪怕明明知道这种行为可能会带来负面后果。从心理学角度来看,拖延症通常与焦虑、完美主义等因素有关。然而,从道教信仰和文化的角度来看,我们可以借鉴其哲学思想和实践方法来理解和应对拖延症。 首先,道教尊崇道法自然,顺应天时。 《道德真经》中,道祖太上开示我们“事善能,动善时”,可以简单理解为人的行为应契合自然规律,进而把握当下,而拖延症的本质其实是对“当下“的抗拒,要么沉溺过去,要么担心未来,唯独没有着手眼前,这便是一种违背天时的做法,恐无所获。 其次,道教文化中强调“为而不争”。 提到我们道教,很多人都知道“无为”,殊不知“无为”是指不妄为,不违反大道的乱作为,同时强调心态专注过程,进而减少内耗,

走进道教 | 法事科仪中的“小铃铛”

走进道教 | 法事科仪中的“小铃铛”

法事科仪中,我们常见道长们手拿各种生活中不常见的奇怪“乐器”,今天就聊一聊“小铃铛”——三清铃。 上一次您见到这个“小铃铛”,如果不是在道观,可能还是在古早港剧里。 “小铃铛”的学名叫三清铃,又名帝钟、法钟等,高度约为二十多厘米,口径不超过十厘米,结构上分为手柄和铜钟两部分,手柄部也就是三清铃上端常为剑形,呈山字,分别象征三清祖师,这也是三清铃名字的由来。 三清铃通常以黄铜制造,铃声清脆悠扬,有的铃上还刻有道教符咒及经文等。 道教神仙体系内,三清祖师为大道幻化,是道教最高神,分别是: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和太清道德天尊。 这三位至高神由先天之炁化生而来,是大道本源。元始天尊禀自然之炁,存在于宇宙万物之先。灵宝天尊乃是宇宙未形成之前,从混沌状态产生的元气所化生。道德天尊是大道的化身,为元炁之祖宗,天地之根本也。 以三清祖师尊号命名,可见三清铃在众多法器中独树一帜。《太清玉册》有云:“道家所谓手把帝钟,掷火万里,流铃八冲是也”。作为法坛上的法器,三清铃常在道众行科之时沟通天地、拔度人鬼,高功法师或经师常单手摇动三清铃,

走进道教 | 讲个积功累德的小故事

走进道教 | 讲个积功累德的小故事

积功累德一直是很多小伙伴们热衷的事情,今天就讲个相关小故事。 宋朝的镇江太守葛繁,每天都做几件善事,四十年来从不间断。有人向他请教,葛繁说: “我没有其他的方法,只是每天做一两件利益他人的事。” “其实很简单”, 葛繁指着座位间的踏板说:“如果这个踏板放得不正,就会妨碍人,我就将它摆正;别人口渴,就请他喝水。这些都是利人之事,从卿相到乞丐都做得到,只有持之以恒地做,才是真正的积功累德。” 积功累德,字面解释就是积聚德业,累进功绩。德业不积就不会崇高,功绩不累就不会增大。所谓“天天积德,日日累功”,这是奉道修仙的必然之路。 积功累德就怕不肯发心去做,或是做到一半就中途停滞。 所以,发了善愿就要坚持,不可以因为吝啬钱财而中止,不要怕人讥笑而怀疑,不能因为安于逸乐而不愿奋发,不应该被私欲牵绊而犹豫,不要因为事大而怕难,不可因为善小而忽略,不能以事忙而推卸,也不应该为了矜惜名节而不救。 积功累德必须不避嫌、不避怨、不因循、不间断、不鲁莽、不图报、不务名。 凡是遇到有行善事的机会,都要积极从事、

走进道教 | 七夕前,话“桃花

走进道教 | 七夕前,话“桃花

明日七夕,我国民间传统节日。 上海城隍庙将于七夕佳节当日(2024年8月10日)举行“拜月老•顺姻缘”祈福活动。 各界善信可于公众号页面内点击“服务”—“庙观服务”—“近期法会”—“拜月老法会”,填写相关资料随喜功德后点击“提交”。 当日,众道长将开坛做法,遍洒净水,现场祈福,为参与信众虔诚回向。世人若虔诚礼拜月老,则单身者得遇佳偶,恋爱者终成眷属,已婚者幸福美满。 注:本庙修缮工程正在进行,为确保入庙信众安全,本次法会晚间不设活动,由道长在庙观正常开放时间内诵经礼忏,为参与信众共祈良缘。 提到拜月老,很多人便会想到一个词:桃花。 在道教及传统文化中,桃花通常指的是八字中特定组合所代表的异性缘或情感经历。如果一个人的八字中桃花过多,可能会被认为容易有感情纠葛或多角关系。 因此,桃花常常被用来比喻异性缘或浪漫关系的机会,进而引申为人际关系等等。 人们常常用“正桃花”来指代自己的真命天子,形容那些理想中的、能够带来积极影响的正面感情关系或异性缘。 相反,则用“烂桃花”形容那些不理想的、可能带来麻烦或不良影响的负面感情关系或异性缘。

走进道教 | 为什么佛道教都会供奉慈航真人观音大士?

走进道教 | 为什么佛道教都会供奉慈航真人观音大士?

甲辰年六月十九(2024年7月24日),为慈航真人圆通自在天尊成道之时。 上海城隍庙依例于当日启建慈航真人成道日醮会,朝礼慈航真人,上章祈疏,祈愿真人圣力加持,甘露遍洒,为十方信众迎祥纳福,消灾延龄,护佑众善信福寿康宁,诸事顺遂。 各界善信可于公众号页面内点击“服务”—“庙观服务”—“近期法会”,进入菜单后依据提示报名参加。 其实很多小伙伴都会有这样的疑问:即为什么佛道教都会供奉慈航真人观音大士呢? 今天咱们就简单聊聊。 整体来说,慈航真人观音大士在道教和佛教中都被供奉,这主要体现了我国宗教文化和信仰体系的包容性和互动性,这背后的原因涉及到历史上的宗教交流、融合以及民间信仰的演变。 我国历史上,道教与佛教之间存在长期的文化交流和思想融合。 佛教自汉代传入中国以来,逐渐与中国本土的道教、儒家等文化传统相融合,形成了独特的中国佛教。在这个过程中,佛教为了更好地融入中国社会,接纳了一些本土信仰的元素。 佛教中,观世音菩萨原本是男性法身,但在传入我国后,其形象逐渐本土化,演变成了女性形象。 慈航真人作为道教中的女神形象,与观世音菩萨慈悲为怀、救苦救难的精神相契合,因此,两者逐

走进道教 | 三足金蟾和招财猫

走进道教 | 三足金蟾和招财猫

三足金蟾和招财猫,小伙伴们一定见过。 他们都是商家常常摆放店内寓意招财进宝的吉祥摆件,只不过一个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风水物品,一个是来自日本充满卡哇伊风的吉祥物。 今天咱们就来聊聊三足金蟾。 我国古代神话中,月宫中有一只三条腿的蟾蜍,通常被认为是玉兔的伴侣,象征着长寿和吉祥。 在道教文化中,三足金蟾却因为一位道教祖师而逐渐演化成了招财进宝的象征,被认为能够口吐金钱,带来财富和好运。 这位道教祖师便是刘海蟾刘祖,今日农历六月初十,正是刘祖诞辰。刘海蟾祖师,原名刘操,字宗成,五代时期道士,也是道教全真道北五祖之一。 元世祖时被封为“海蟾明悟弘道真君”,后又加封为“海蟾明悟弘道纯佑帝君”。 为著名炼丹家、医学家和内丹术士,对后世道教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而三足金蟾之所以成为民间可以招财进宝的吉祥摆件,便源自与刘祖的一段佳话——刘海戏金蟾。 传说中,刘祖在修行过程中遇到了一只危害百姓的金蟾妖精。经过一番较量,他成功收服了这只金蟾,但在斗法中导致金蟾失去了一条腿,从而变成了三足金蟾。 刘祖收服金蟾后,金蟾为了赎罪,展现出了它能够吐出金银财宝的能力,帮助刘祖救济穷人,布施财物

走进道教 | 某地12345成了许愿池?

走进道教 | 某地12345成了许愿池?

这几天,又看到一则消息,蛮有趣。 说某地12345公布了一批不合理诉求,小道士我仔细看了下,好吗,这些诉求还真奇葩,这哪是投诉,这是把12345当许愿池了呀! 人生不易,勿增人负。 诉求,也可以理解为许愿。提到许愿、还愿,小伙伴们一定不陌生。 虽说来庙礼神烧香不是为了贿赂神明,但我们大多数朋友来庙烧香,尤其是跪在神明前的那刻,还是想向神明许下心中美好愿望。 但有些新朋友对许愿和还愿,常常混淆。 简单概括,许愿是求神明护佑自己,使自己的心愿得以实现。 还愿是自己的心愿得以实现后,将许愿时候在神明前许下的诺言予以兑现。 许愿、还愿的日期无需特别选择,可在方便时,或身心清净之时进行。 但许愿的目的一定要正当合理,不能求神明帮助满足非分之想,例如天上掉馅饼之类... 更不能祈求神明帮助做有违道德和法律之事。 通常我们可以许愿祈求身体健康、事业顺利、家庭幸福等等,但切记不能歪心和贪心,不能要求超出本分。 许愿之前最好能沐浴其身,斋戒净口。 许愿时,先在殿前敬三炷香,然后在神前伏拜虔诚祈祷,默念所求心愿,祈求神明护佑实现其心愿。许愿时,若许诵经、做道场、

道教养生 | 小长假马上结束,这几个解酒小妙法分享的算不算晚?

道教养生 | 小长假马上结束,这几个解酒小妙法分享的算不算晚?

我国拥有历史悠久的酒文化,“无酒不成席”的观念似乎早已深入人心,饭桌上也常常少不了推杯换盏。饮酒过多容易伤身的道理虽然人人都懂,但碍于面子或人情,喝多甚至醉酒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屡见不鲜。 五一小长假期间,不知道您醉过没有哦,下面就给大家提供几条简单有效的解酒妙方: 1、解酒最快的方法——葡萄糖。在消化道中,葡萄糖是最容易被人体吸收利用的单糖。酒后用温开水冲泡葡萄糖粉,可以短时间内快速提升血糖浓度,分解酒精,最大程度缓解醉酒后的不适。 2、酒后止吐——蜂蜜。蜂蜜有润肠的作用,酒后肠胃不适,可用温水冲泡蜂蜜止吐。另外蜂蜜还有安神的作用,能使人很快入睡,并且第二天起床后也不头痛。 3.消除酒后口气——柚子。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早就记载了柚子能够解酒。将柚肉切丁,沾白糖吃更是对消除酒后口腔中的酒气和臭气有奇效。 4.缓解酒后头痛——头、肩、手部穴位按摩。按摩太阳、百会、风池、肩井、合谷五个穴位能快速有效地缓解因醉酒引起的头痛、头晕、恶心等症状。 5.宿醉—

道教养生 | 五一小长假开启,休假也要保持睡眠好习惯!

道教养生 | 五一小长假开启,休假也要保持睡眠好习惯!

五一小长假第一天。 地铁里站满推着行李箱的男男女女,或者回老家看望父母,或者携全家外出旅游,或者探望远方的他/她... 和父母、爱人...一起过节,才是幸福。 每逢长假,着实百感交集,既喜欢这种不用上班又可以放肆睡觉吃吃吃的感觉,又会有一种百无聊赖生活节奏被打乱的紧迫感。 生活,总是这样矛盾。 闲话不说,今天来聊聊长假中的睡眠问题。 当代人常有睡眠困扰,小道士我就有个朋友,常常一天只睡两三个小时,什么睡眠仪褪黑素艾灸中药安神调理等等都试过,收效甚微。 实质上,睡觉,是身体恢复的一大法宝,不管是困了还是累了,只要美美睡上一觉就会迅速恢复。 甚至于渴了、饿了,大概是需要喝红牛了… 常言道“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觉补”,睡觉看似容易,每个人都会,可要能睡的明明白白却不简单,至于能像陈抟老祖一样,睡梦中修成活神仙,那更是万中无一的稀罕事。 历史上,道教医学一直推崇睡觉,认为“养生之诀,当以睡眠居先。睡能还精,睡能养气,睡能健脾益胃,睡能坚骨强筋”。 可时至今日,

道教养生 | “春捂”究竟怎么捂?

道教养生 | “春捂”究竟怎么捂?

春天到了,俗话说“春捂秋冻”,此时气温往往“上蹿下跳、忽左忽右”,而且春季还是各种传染病多发、高发的季节,所以“春捂”很重要。 那么,“春捂”究竟应该怎么捂呢? 时机:在冷空气到来前24—48小时提前预防。 许多疾病的发病高峰,与冷空气南下和降温持续时间长密切相关。比如感冒、消化不良,早在冷空气到来之前便捷足先登,而青光眼、心肌梗死、中风等,在冷空气过境时也会骤然增加。因此,捂的最佳时机,应该是在气象台预报的冷空气到来之前24—48小时。 气温15℃是春捂的临界温度。 每个人的体质不同,耐受冷热的程度也不同。对老年人或者体弱多病的人来说,15℃可以视为捂与不捂的临界温度。也就是说,当气温持续在15℃以上且相对稳定时,就可以不捂了。 日夜温差大于8℃是捂的信号。 面对“孩子脸”似的春天,要随天气变化加减衣服。而何时加衣呢?一般认为,日夜温差大于8℃

走进道教 | 道教庙观建在高处是因为空气好日照足?

走进道教 | 道教庙观建在高处是因为空气好日照足?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自古以来,许多名山大川中,都有历史悠久的道教庙观,例如武当山金顶太和宫、青城山上清宫等等,而且细心的小伙伴们也会发现,很多庙观都是建在山顶或较高处,这是为什么呢? 其实原因很简单。 第一、道士把自身修行作为修道最重要的一部分,为了更好的达到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境界,往往会选择远离尘世喧嚣的地方进行修行,求的是平和的意境和心境,以更好证道。 当代社会发展迅速,日新月异中,一些人适应不了这种快节奏和压力,便借修行之名想去深山里当个逃避责任的逍遥“隐士”,岂不知山上清苦的生活并不能慰藉他们内心的犬儒,人在山中,心在红尘,反而离道远矣。 第二、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山顶往往自然环境优美,气场充盈,登高远望,使人思想开阔,利于修行。在修道者看来,蜿蜒起伏的山峦不仅能给人壮美舒畅之感,还具有将人隐迹于自然,修炼静心的功用。 第三、道教是一个崇拜神仙的宗教,道教认为,神为道气所化,仙为得道所成,神仙神通广大,造福人间,所以要对神明加以敬畏和崇拜。 将道观建在山顶上是希望能够无限接近天上的神仙,

地址: 上海市黄浦区方浜中路249号 / (全年无休) 每日对外开放时间: 8:30~16:30 / 沪ICP备0601519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