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

走进道教 | 本命文疏上面敲的大印叫什么?

走进道教 | 本命文疏上面敲的大印叫什么?

道经师宝印是道教法印的一种。 道家法印,又称“神印”、“印篆”,是象征天界、神明权威的印章,与古代帝王玉玺和官府印章极其相似,是道教重要法器之一,道士书写符箓、布气治病、辟鬼驱邪、进行斋醮仪式等法务活动时都需要用到法印。 法印通常以金属、玉石或木材镌刻而成,大致可以分为四类,第一类以尊神名号为印文,第二类以符咒为印,第三类以经书文句为印,第四类以神司、道职之名为印。 四大类法印中,依据所需又详细分门别类,有道经师宝印、天罡印、神霄印、通灵印、城隍印、九老仙都印、北极天蓬印、三天太上之印、天师印、斩邪断瘟印、玉皇印、九天玄女印、北极驱邪院印等等。 同时,又由于道教虽分正一全真两大派,但各涵盖很多小的宗派,在法印的使用上,像上清、灵宝、清微、净明、闾山、神霄等等各道派都有代表各自道法特点的法印。 而在众多法印中,道经师宝大印最常见,也几乎是通用于各种道教法务活动中的“万能工”

走进道教 | 春节后,咱们聊聊道教如何看待“拖延症”

走进道教 | 春节后,咱们聊聊道教如何看待“拖延症”

春节渐远,小伙伴们早早就返回工作岗位,开始了日出而作、日落继续作的工作生涯。 但也有一些朋友和小道士我一样,遇到事情总想拖延一下,网络上,类似情况都被称为拖延症。 说起来,拖延症不是生理疾病,而是当代社会一种常见的行为模式,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或多或少有些症状,表现为推迟或延迟应该完成的任务,哪怕明明知道这种行为可能会带来负面后果。从心理学角度来看,拖延症通常与焦虑、完美主义等因素有关。然而,从道教信仰和文化的角度来看,我们可以借鉴其哲学思想和实践方法来理解和应对拖延症。 首先,道教尊崇道法自然,顺应天时。 《道德真经》中,道祖太上开示我们“事善能,动善时”,可以简单理解为人的行为应契合自然规律,进而把握当下,而拖延症的本质其实是对“当下“的抗拒,要么沉溺过去,要么担心未来,唯独没有着手眼前,这便是一种违背天时的做法,恐无所获。 其次,道教文化中强调“为而不争”。 提到我们道教,很多人都知道“无为”,殊不知“无为”是指不妄为,不违反大道的乱作为,同时强调心态专注过程,进而减少内耗,

走进道教 | 法事科仪中的“小铃铛”

走进道教 | 法事科仪中的“小铃铛”

法事科仪中,我们常见道长们手拿各种生活中不常见的奇怪“乐器”,今天就聊一聊“小铃铛”——三清铃。 上一次您见到这个“小铃铛”,如果不是在道观,可能还是在古早港剧里。 “小铃铛”的学名叫三清铃,又名帝钟、法钟等,高度约为二十多厘米,口径不超过十厘米,结构上分为手柄和铜钟两部分,手柄部也就是三清铃上端常为剑形,呈山字,分别象征三清祖师,这也是三清铃名字的由来。 三清铃通常以黄铜制造,铃声清脆悠扬,有的铃上还刻有道教符咒及经文等。 道教神仙体系内,三清祖师为大道幻化,是道教最高神,分别是: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和太清道德天尊。 这三位至高神由先天之炁化生而来,是大道本源。元始天尊禀自然之炁,存在于宇宙万物之先。灵宝天尊乃是宇宙未形成之前,从混沌状态产生的元气所化生。道德天尊是大道的化身,为元炁之祖宗,天地之根本也。 以三清祖师尊号命名,可见三清铃在众多法器中独树一帜。《太清玉册》有云:“道家所谓手把帝钟,掷火万里,流铃八冲是也”。作为法坛上的法器,三清铃常在道众行科之时沟通天地、拔度人鬼,高功法师或经师常单手摇动三清铃,

走进道教 | 讲个积功累德的小故事

走进道教 | 讲个积功累德的小故事

积功累德一直是很多小伙伴们热衷的事情,今天就讲个相关小故事。 宋朝的镇江太守葛繁,每天都做几件善事,四十年来从不间断。有人向他请教,葛繁说: “我没有其他的方法,只是每天做一两件利益他人的事。” “其实很简单”, 葛繁指着座位间的踏板说:“如果这个踏板放得不正,就会妨碍人,我就将它摆正;别人口渴,就请他喝水。这些都是利人之事,从卿相到乞丐都做得到,只有持之以恒地做,才是真正的积功累德。” 积功累德,字面解释就是积聚德业,累进功绩。德业不积就不会崇高,功绩不累就不会增大。所谓“天天积德,日日累功”,这是奉道修仙的必然之路。 积功累德就怕不肯发心去做,或是做到一半就中途停滞。 所以,发了善愿就要坚持,不可以因为吝啬钱财而中止,不要怕人讥笑而怀疑,不能因为安于逸乐而不愿奋发,不应该被私欲牵绊而犹豫,不要因为事大而怕难,不可因为善小而忽略,不能以事忙而推卸,也不应该为了矜惜名节而不救。 积功累德必须不避嫌、不避怨、不因循、不间断、不鲁莽、不图报、不务名。 凡是遇到有行善事的机会,都要积极从事、

走进道教 | 七夕前,话“桃花

走进道教 | 七夕前,话“桃花

明日七夕,我国民间传统节日。 上海城隍庙将于七夕佳节当日(2024年8月10日)举行“拜月老•顺姻缘”祈福活动。 各界善信可于公众号页面内点击“服务”—“庙观服务”—“近期法会”—“拜月老法会”,填写相关资料随喜功德后点击“提交”。 当日,众道长将开坛做法,遍洒净水,现场祈福,为参与信众虔诚回向。世人若虔诚礼拜月老,则单身者得遇佳偶,恋爱者终成眷属,已婚者幸福美满。 注:本庙修缮工程正在进行,为确保入庙信众安全,本次法会晚间不设活动,由道长在庙观正常开放时间内诵经礼忏,为参与信众共祈良缘。 提到拜月老,很多人便会想到一个词:桃花。 在道教及传统文化中,桃花通常指的是八字中特定组合所代表的异性缘或情感经历。如果一个人的八字中桃花过多,可能会被认为容易有感情纠葛或多角关系。 因此,桃花常常被用来比喻异性缘或浪漫关系的机会,进而引申为人际关系等等。 人们常常用“正桃花”来指代自己的真命天子,形容那些理想中的、能够带来积极影响的正面感情关系或异性缘。 相反,则用“烂桃花”形容那些不理想的、可能带来麻烦或不良影响的负面感情关系或异性缘。

走进道教 | 为什么佛道教都会供奉慈航真人观音大士?

走进道教 | 为什么佛道教都会供奉慈航真人观音大士?

甲辰年六月十九(2024年7月24日),为慈航真人圆通自在天尊成道之时。 上海城隍庙依例于当日启建慈航真人成道日醮会,朝礼慈航真人,上章祈疏,祈愿真人圣力加持,甘露遍洒,为十方信众迎祥纳福,消灾延龄,护佑众善信福寿康宁,诸事顺遂。 各界善信可于公众号页面内点击“服务”—“庙观服务”—“近期法会”,进入菜单后依据提示报名参加。 其实很多小伙伴都会有这样的疑问:即为什么佛道教都会供奉慈航真人观音大士呢? 今天咱们就简单聊聊。 整体来说,慈航真人观音大士在道教和佛教中都被供奉,这主要体现了我国宗教文化和信仰体系的包容性和互动性,这背后的原因涉及到历史上的宗教交流、融合以及民间信仰的演变。 我国历史上,道教与佛教之间存在长期的文化交流和思想融合。 佛教自汉代传入中国以来,逐渐与中国本土的道教、儒家等文化传统相融合,形成了独特的中国佛教。在这个过程中,佛教为了更好地融入中国社会,接纳了一些本土信仰的元素。 佛教中,观世音菩萨原本是男性法身,但在传入我国后,其形象逐渐本土化,演变成了女性形象。 慈航真人作为道教中的女神形象,与观世音菩萨慈悲为怀、救苦救难的精神相契合,因此,两者逐

走进道教 | 三足金蟾和招财猫

走进道教 | 三足金蟾和招财猫

三足金蟾和招财猫,小伙伴们一定见过。 他们都是商家常常摆放店内寓意招财进宝的吉祥摆件,只不过一个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风水物品,一个是来自日本充满卡哇伊风的吉祥物。 今天咱们就来聊聊三足金蟾。 我国古代神话中,月宫中有一只三条腿的蟾蜍,通常被认为是玉兔的伴侣,象征着长寿和吉祥。 在道教文化中,三足金蟾却因为一位道教祖师而逐渐演化成了招财进宝的象征,被认为能够口吐金钱,带来财富和好运。 这位道教祖师便是刘海蟾刘祖,今日农历六月初十,正是刘祖诞辰。刘海蟾祖师,原名刘操,字宗成,五代时期道士,也是道教全真道北五祖之一。 元世祖时被封为“海蟾明悟弘道真君”,后又加封为“海蟾明悟弘道纯佑帝君”。 为著名炼丹家、医学家和内丹术士,对后世道教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而三足金蟾之所以成为民间可以招财进宝的吉祥摆件,便源自与刘祖的一段佳话——刘海戏金蟾。 传说中,刘祖在修行过程中遇到了一只危害百姓的金蟾妖精。经过一番较量,他成功收服了这只金蟾,但在斗法中导致金蟾失去了一条腿,从而变成了三足金蟾。 刘祖收服金蟾后,金蟾为了赎罪,展现出了它能够吐出金银财宝的能力,帮助刘祖救济穷人,布施财物

走进道教 | 某地12345成了许愿池?

走进道教 | 某地12345成了许愿池?

这几天,又看到一则消息,蛮有趣。 说某地12345公布了一批不合理诉求,小道士我仔细看了下,好吗,这些诉求还真奇葩,这哪是投诉,这是把12345当许愿池了呀! 人生不易,勿增人负。 诉求,也可以理解为许愿。提到许愿、还愿,小伙伴们一定不陌生。 虽说来庙礼神烧香不是为了贿赂神明,但我们大多数朋友来庙烧香,尤其是跪在神明前的那刻,还是想向神明许下心中美好愿望。 但有些新朋友对许愿和还愿,常常混淆。 简单概括,许愿是求神明护佑自己,使自己的心愿得以实现。 还愿是自己的心愿得以实现后,将许愿时候在神明前许下的诺言予以兑现。 许愿、还愿的日期无需特别选择,可在方便时,或身心清净之时进行。 但许愿的目的一定要正当合理,不能求神明帮助满足非分之想,例如天上掉馅饼之类... 更不能祈求神明帮助做有违道德和法律之事。 通常我们可以许愿祈求身体健康、事业顺利、家庭幸福等等,但切记不能歪心和贪心,不能要求超出本分。 许愿之前最好能沐浴其身,斋戒净口。 许愿时,先在殿前敬三炷香,然后在神前伏拜虔诚祈祷,默念所求心愿,祈求神明护佑实现其心愿。许愿时,若许诵经、做道场、

道教养生 | 小长假马上结束,这几个解酒小妙法分享的算不算晚?

道教养生 | 小长假马上结束,这几个解酒小妙法分享的算不算晚?

我国拥有历史悠久的酒文化,“无酒不成席”的观念似乎早已深入人心,饭桌上也常常少不了推杯换盏。饮酒过多容易伤身的道理虽然人人都懂,但碍于面子或人情,喝多甚至醉酒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屡见不鲜。 五一小长假期间,不知道您醉过没有哦,下面就给大家提供几条简单有效的解酒妙方: 1、解酒最快的方法——葡萄糖。在消化道中,葡萄糖是最容易被人体吸收利用的单糖。酒后用温开水冲泡葡萄糖粉,可以短时间内快速提升血糖浓度,分解酒精,最大程度缓解醉酒后的不适。 2、酒后止吐——蜂蜜。蜂蜜有润肠的作用,酒后肠胃不适,可用温水冲泡蜂蜜止吐。另外蜂蜜还有安神的作用,能使人很快入睡,并且第二天起床后也不头痛。 3.消除酒后口气——柚子。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早就记载了柚子能够解酒。将柚肉切丁,沾白糖吃更是对消除酒后口腔中的酒气和臭气有奇效。 4.缓解酒后头痛——头、肩、手部穴位按摩。按摩太阳、百会、风池、肩井、合谷五个穴位能快速有效地缓解因醉酒引起的头痛、头晕、恶心等症状。 5.宿醉—

道教养生 | 五一小长假开启,休假也要保持睡眠好习惯!

道教养生 | 五一小长假开启,休假也要保持睡眠好习惯!

五一小长假第一天。 地铁里站满推着行李箱的男男女女,或者回老家看望父母,或者携全家外出旅游,或者探望远方的他/她... 和父母、爱人...一起过节,才是幸福。 每逢长假,着实百感交集,既喜欢这种不用上班又可以放肆睡觉吃吃吃的感觉,又会有一种百无聊赖生活节奏被打乱的紧迫感。 生活,总是这样矛盾。 闲话不说,今天来聊聊长假中的睡眠问题。 当代人常有睡眠困扰,小道士我就有个朋友,常常一天只睡两三个小时,什么睡眠仪褪黑素艾灸中药安神调理等等都试过,收效甚微。 实质上,睡觉,是身体恢复的一大法宝,不管是困了还是累了,只要美美睡上一觉就会迅速恢复。 甚至于渴了、饿了,大概是需要喝红牛了… 常言道“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觉补”,睡觉看似容易,每个人都会,可要能睡的明明白白却不简单,至于能像陈抟老祖一样,睡梦中修成活神仙,那更是万中无一的稀罕事。 历史上,道教医学一直推崇睡觉,认为“养生之诀,当以睡眠居先。睡能还精,睡能养气,睡能健脾益胃,睡能坚骨强筋”。 可时至今日,

道教养生 | “春捂”究竟怎么捂?

道教养生 | “春捂”究竟怎么捂?

春天到了,俗话说“春捂秋冻”,此时气温往往“上蹿下跳、忽左忽右”,而且春季还是各种传染病多发、高发的季节,所以“春捂”很重要。 那么,“春捂”究竟应该怎么捂呢? 时机:在冷空气到来前24—48小时提前预防。 许多疾病的发病高峰,与冷空气南下和降温持续时间长密切相关。比如感冒、消化不良,早在冷空气到来之前便捷足先登,而青光眼、心肌梗死、中风等,在冷空气过境时也会骤然增加。因此,捂的最佳时机,应该是在气象台预报的冷空气到来之前24—48小时。 气温15℃是春捂的临界温度。 每个人的体质不同,耐受冷热的程度也不同。对老年人或者体弱多病的人来说,15℃可以视为捂与不捂的临界温度。也就是说,当气温持续在15℃以上且相对稳定时,就可以不捂了。 日夜温差大于8℃是捂的信号。 面对“孩子脸”似的春天,要随天气变化加减衣服。而何时加衣呢?一般认为,日夜温差大于8℃

走进道教 | 道教庙观建在高处是因为空气好日照足?

走进道教 | 道教庙观建在高处是因为空气好日照足?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自古以来,许多名山大川中,都有历史悠久的道教庙观,例如武当山金顶太和宫、青城山上清宫等等,而且细心的小伙伴们也会发现,很多庙观都是建在山顶或较高处,这是为什么呢? 其实原因很简单。 第一、道士把自身修行作为修道最重要的一部分,为了更好的达到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境界,往往会选择远离尘世喧嚣的地方进行修行,求的是平和的意境和心境,以更好证道。 当代社会发展迅速,日新月异中,一些人适应不了这种快节奏和压力,便借修行之名想去深山里当个逃避责任的逍遥“隐士”,岂不知山上清苦的生活并不能慰藉他们内心的犬儒,人在山中,心在红尘,反而离道远矣。 第二、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山顶往往自然环境优美,气场充盈,登高远望,使人思想开阔,利于修行。在修道者看来,蜿蜒起伏的山峦不仅能给人壮美舒畅之感,还具有将人隐迹于自然,修炼静心的功用。 第三、道教是一个崇拜神仙的宗教,道教认为,神为道气所化,仙为得道所成,神仙神通广大,造福人间,所以要对神明加以敬畏和崇拜。 将道观建在山顶上是希望能够无限接近天上的神仙,

走进道教 | 道教里赫赫有名的几位“战神

公众号

走进道教 | 道教里赫赫有名的几位“战神

道教修行中,我们常讲要结交善缘、多行善事和与人为善,但善良并不意味着无底线的容忍,所以在道教神明中也会有擅长斩妖除魔、武力值“爆表”的几位“战神”,今天小道士我就借机聊聊这几位道教神明。 勾陈大帝勾陈上宫天皇大帝简称“勾陈大帝”, 尊居南极绛霄宫勾陈上宫,神诞为二月初一。其神职是协助玉皇大帝执掌执南北二极和天、地、人三才,并主管人世间的兵革战争之事。 与北极紫微大帝、南极长生大帝、承天效法后土皇地祇合称“四御”,与北斗七元君、北极紫微大帝合称“北斗九皇”。 玄天上帝真武祖师玄天上帝真武祖师在民间常被简称为真武大帝,身披金锁甲胄,执剑赤足,身旁有龟蛇二将,又称真武荡魔大天尊、玄武大帝等。 他与天蓬元帅、天猷元帅和翊圣元帅构成了北极四圣,统伏三界群魔诸妖邪,下摄酆都幽冥鬼魅,令三界逆魔邪首不敢残害生灵。 《元始天尊说北方真武妙经》中描述了真武大帝奉元始天尊之命,带领三十万神将、六丁六甲、五雷神兵下届到凡间收斩妖魔,永镇北方。 九天玄女九天玄女,又称玄女,俗称九天玄女娘娘,她不但救危助难,同时也是一位上古时期的道教女战神。 《云笈七签》有记载:“九天玄女者,

走进道教 | 都说初五迎财神,迎的是哪位财神?

公众号

走进道教 | 都说初五迎财神,迎的是哪位财神?

今日大年初三,年初五迎财神的热闹和喜庆已经在倒计时中。上海城隍庙财神殿,前来礼拜的信众熙熙攘攘。殿中端坐着五位财神,通称“五路财神”。正中为赵公明元帅,又称赵玄坛,手持元宝、钢鞭,身骑黑虎,威风凛凛;赵公明元帅的左面和右面是他的部下招财使者陈九公和利市仙官姚少司。这二位神灵都有掌管人间买卖的职能。在财神殿两边的是纳珍天尊曹宝和招宝天尊萧升,他们都有招纳财富和珍宝的职能。五位尊神,合称“五路财神”。 “五路财神”信仰,是从五路神信仰发展而来的。五路,指的是“东、西、南、北、中”,五路神又叫路头,是“五祀”之一的“行”神。“行”神祭祀与商业财富联系起来也有久远的历史,民间追求财富的愿望,也往往由行神代为受理。 江南商品经济的发达,使得祭祀五路财神的历史悠久,人们把道教尊奉的赵公元帅、招宝、纳珍、招财、利市五位正神视为行业神和财神的代表。如今,上海城隍庙财神殿供奉的“五路财神”

道教与年俗 | ​上海春节的年味全在城隍庙?

公众号

道教与年俗 | ​上海春节的年味全在城隍庙?

拿上海来说,早在开埠以前,城隍庙作为信众礼神敬神的皈依处,同时也成为了春节期间甚至日常里百姓民众都喜欢游玩的休闲好地方,便源自城隍庙周围形成的良好庙会氛围。 例如:这里有园林可供观赏、有商铺方便采购,还有琳琅满目的江南小吃等等。 在宗教含义之外,俨然是当年可满足大众吃住行游购娱的“商业中心”,所以,直到今天,不少上海人都常在春节期间来城隍庙逛一逛,回忆回忆老上海的年味。 某种意义上,上海城隍庙及其周边的豫园商业区代表了上海的历史与传统,是海派文化的一个载体,也因此被誉为上海滩旅游的名片。 各地春节赶庙会的习俗也都与上海极其相似。 春节来庙会逛一逛,既为家人祈福保平安,为自己许愿得好运,还能看戏、淘货、品美食,又锻炼了身体、开阔了视野,而且还能增长见识,何乐而不为呢? 所以直到今天,赶庙会也都是中国最为传统的庆祝春节方式之一,尤其是这个赶字,含有从一个庙会再前往另一个庙会之意,可见在从前,赶庙会是春节期间大众尤其喜爱的一个风俗习惯。 旧时,庙会又称“庙市”或“节场”,是我国集市贸易形式之一,顾名思义,庙会的形成和发展以“庙”为前提,即宗教信仰文化是庙会形成的基础,以此吸引大量香客

走进道教 | “道教三不问”指的是什么?

公众号

走进道教 | “道教三不问”指的是什么?

自古以来,道教就不只单纯强调信仰,更强调在信仰前提下不断加强自身修为,在不断修持的过程中自然就产生了很多与世俗不同的禁忌。 今天小道士我就来介绍下所谓的道教三不问,以便小伙伴们日常来到道观、遇见道长时,能够谨遵仪范。 三不问,总结说,就是一不问寿,二不问俗事,三不问籍贯。 不问寿,源自道家看淡生死,如《南华真经》中记叙:“庄子妻死,惠子吊之,庄子则方箕踞鼓盆而歌”,并将此篇命名为至乐,可一窥道家的生死观。 道家修行目的是求得解脱,超脱生死,认为生与死仅是生命在瞬间的转换,万物知“机”而生,又归于“机”,人也不例外,具体的年龄并无实际意义,只看生命是否“向道而行”,所以,修道者不在乎年纪大小,故忌问寿。 不问俗事,主要因为修道以清静为本,正所谓“净扫迷云无点翳,一轮光满太虚空”。 特别是与全真出家道长沟通时,他们往往因为看透繁杂世俗对人产生的种种烦恼,才出家全心求道,若小伙伴们再问俗家琐事,重提烦恼,犯了出家人的忌讳,也自讨无趣。

走进道教 | ​道教四大天师,你只知道张天师吧?

公众号

走进道教 | ​道教四大天师,你只知道张天师吧?

“天师”一词,始见于《南华真经》徐无鬼篇中:“黄帝再拜稽首称天师而退”,最初表尊敬之辞,在道教中,逐渐演化为借指合乎天地至理的高道大德。 提起天师,很多人马上会想到龙虎山祖天师张道陵。实际在道教历史上还有三位天师,与祖天师并称为道教四大天师。 张天师祖天师张道陵,民间俗称张天师,本名张陵,字辅汉,道教徒尊称为张道陵,汉留候张良的八世孙,沛国(今江苏丰县)人,他于东汉末期创建天师道,成为今日道教正一派的主要渊源。 据《列仙全传》记载,张天师擅用符水治病,功德渐著,曾经在云台山修九还七返之功,准备升天,但因其为救助苍生而杀鬼过多,终未成功,于是道祖太上老君又让张天师仍居留人间以修行谢过,于是,祖天师回鹤鸣山,著道书二十四篇,创建天师道。后又数度率弟子游历修行,终至大功告成,于是,道祖太上老君引领祖天师升天,朝拜元始天尊,封为正一大法师。 张天师道法高深,在道教中地位十分崇高,产生了巨大的民间影响,至今仍广受奉祀。 此外,祖天师的后世子孙世袭天师道法,

地址: 上海市黄浦区方浜中路249号 / (全年无休) 每日对外开放时间: 8:30~16:30 / 沪ICP备0601519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