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rt Blog Type 1 (Full Width Image) and Sidbar

29
10 月 2021
走进道教 | 日用道教而不自知

有个观点一度流传很广,那就是“中国人没有信仰”。

实则,这个看法有失偏颇。

广义上,信仰可以有很多种,在持续数千年的发明、实践、总结、积淀下,中华大地上的信仰有着丰富内涵和表现形式,我们从不缺少信仰。

狭义上,信仰特指宗教,百度百科上这样定义:“人群对其所信仰的神圣对象(包括特定的教理教义等),由崇拜认同而产生的坚定不移的信念及全身心的皈依。”

不提广义方面,也不论其他宗教,小道士我单单说说咱们中国人和道教。

有些人不了解道教,提起道教甚至以为是封建迷信,实则,我们每个人有颗憧憬大道、秉持大道的道心,不信,听小道士我给你聊一聊。

道教修行讲究“长生久视”,你可能觉得和自己无关,但如果我说“长寿健康”呢?你还会觉得这不是自己想要的吗?

注:“长生久视”【出处】《道德真经》五十九章:“有国之母,可以长久,是谓深根固祗,长生久视之道。”即通过修炼,得到生命的长久和健康,“久视”直译为可以长时间地看,引申为身体健康的意思。

道教修行讲究“性命双修”,你可能觉得和自己无关,但如果我说“身心康健”呢?你还会觉得这不是自己想要的吗?

注:“性”指人内在的道,心性、思想、秉性、性格、精神等。“命”指人外在的道,身体、生命、能量、命运、物质等。性命双修也就是指“神形兼修”、心身全面修炼,达到精神生命和生理生命的双重融合,也就是人们通常说要身心健康,亏其一即残缺不全。

道教修行讲究“见素抱朴、少私寡欲”,你可能觉得和自己无关,但如果我说“知足常乐”呢?你还会觉得这不是自己想要的吗?

注:【出处】《道德真经》第十九章,即减少个人私欲之意,现其本真,守其纯朴,不为外物所牵,自然便能达到知足而长乐的地步。

道教修行讲究“上德不德”,你可能觉得和自己无关,但如果我说“不要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俯瞰别人”呢?你还会觉得这不是自己想说的吗?

注:【出处】《道德真经》第三十八章: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不德”意为具备高尚品德的人,因任自然,不刻意表现为形式上的德。

道教修行讲究“强大处下,柔弱处上”,你可能觉得和自己无关,但如果我说“平易近人、以德服人”呢?你还会觉得这不是自己想做的吗?

注:【出处】《道德真经》第七十六章,可以这样理解,土地比植物强大却永远在植物的下方,水比万物强大,却处在万物之下。越强大越应处下,“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于之争。”体会一下强大处下,柔弱处上的智慧吧!

看完上面这些,你还觉得道教信仰和你毫无干系吗?


28
10 月 2021
走进道教 | 你参加过“放生”吗?

提起“放生”,其实不陌生。
小伙伴们即便自己没参与过,也一定看到过媒体的相关报道。

前几天和一个老年信众朋友聊到放生,他说这就是大家吃饱饭了才开始琢磨的,要是放在60年自然灾害那会,放生?
这叫浪费口粮。

但实则不是,关于放生自古有之。
冲虚真人在《列子》说符篇中就开示了一则关于放生的故事。

晋国有个大官叫赵简子,热衷放生,每年正月初一都会放生邯郸特有的一种斑鸠(“正旦放生,示有恩也”),下属官僚为了迎合他便纷纷参与,当地百姓为了表达对他的拥护,也纷纷跑到山中去捕捉斑鸠然后进献给官府,结果反而造成斑鸠鸟的大量死亡。
后来,有个门客劝告他如此放生的危害,赵简子听从并停止了放生。
故事虽小,但放眼当下,是不是还有此类放生呢?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明代有本劝善书融合了儒释道三家,名为《了凡四训》,小道士我早期接触宗教时读过,书中对所谓善事有这样一个评价:
“为善而不穷理,则自谓行持,岂知造孽,枉费苦心,无益也。”
即不搞明白做善事的道理和里面的是非曲直就盲目地去做,自认为是行善,殊不知可能却是在造孽,枉费一番苦心,徒劳无益!
说的严重些,有些人的所谓放生就是如此。

在道教信仰和文化中,仙道贵生,我们尊重生命内在价值,力求诉诸丹道等修炼实践使自我生命彻底释放并积极带动他人提升,老重今生,这种积极人生态度与独特实践主张,决定了道教对生命相关问题的认识具有与众不同的鲜明个性。

道法自然,在这种对生态环境真实的感恩心态下,“齐同慈爱,异骨成亲”,道教徒把万物放在和人甚至比人更重要的位置上,护生戒杀也是道教基本五戒之一,不仅规定道士本人不能杀生,也不可教唆别人杀生。
本质上,道教是支持放生这一行为的。

但如同《清静经》中所言:大道无形,生育天地,大道无情,运行日月,大道无名,长养万物。

放生如果不符合大道,就看似放生,实则杀生

那道教徒该如何护生放生?小道士我前面回复留言时候也简单聊过。
首先随缘放生,例如遇见动物临当被杀时,劝解救下,此为救生。
其次择物放生,一些专门养殖的动物本身就是供人食用或玩赏的,就不必强求把它们拿来放生,而且实际上就算把这些动物放生但由于它们不具备野外生存能力也很难存活。
最后随时放生,时刻持清静心、慈悲心从身边小事做起来护生放生,而不是在什么新年新春,初一十五等固定日子,花大价钱买来各种小动物去为放生而放生。

同时放生过程中,还要科学看待此事。
例如不随意放生外来物种,避免破坏生态平衡;放生前提是不能影响他人生活,尤其放生蛇等动物时更要多加考虑。
还要避免大规模放生,如在池塘里放生大量鱼类,就好比八十平房子里群租了50个小伙子,让大家怎么愉快交流?
不提了,除了原住民外,谁在大城市里没住过群租房呢。


26
10 月 2021
走进道教 | 道士的称呼

在不同历史时期,道士们的称谓有很多,如,道士之名源于战国、秦汉时的方士,即有方术之士,祖天师创立道教后,道士则专指从道修行的道教神职人员。
到隋唐,道教发展迅猛,影响益大,对道士的称谓也更多样化,通常习惯上男性神职人员称道士、黄冠;女性神职人员称女冠、女真。较晚至今,则分别称男、女道士为乾道和坤道。

除了上面提到的名称外,纵观道教发展的千百年历史,由于时间久跨度长,在各时期社会文化影响下,结合道士自身修行程度和教理造诣,以及担任的教职,演变出不同的相匹配称谓,例如:
天师:通常指祖天师张道陵及天师后裔,但后世也有个别道士被称为“天师”,如北魏寇谦之寇天师等。

高功法师:泛指道众中精通经戒、可主持斋仪,又精通道法,能养生教化,为人师表,堪为众范的道士,称为高功法师,有时也简称法师。

炼师:起初多指修习茅山上清法的道士,后泛指修炼丹法达到较高境界的道士。
祖师、宗师:各道派的创始人曰祖师;各派传道的首领称之为宗师。
真人:通常尊称那些体悟大道,道行高深,羽化登仙的道士。

羽客:亦称“羽士”、“羽人”。以鸟羽比喻修真成仙以飞升上天,引申为神仙方士,进而专指道士。
道人:最初与方士同义,最早出现于《汉书·京房传》。道教创立后,道人一词曾专指道士。南北朝时代,还出现佛教徒以道人自称的情况,唐朝以后,又以道人泛指有道术之人,也即道士。

此外,还有因教内职务不同而产生的称呼,如方丈、住持、会长(道教协会)等,西北等地还可尊称年长者为道爷等。
如今,游客信众到道教宫观中如果看到道士,都可以称呼一声道长就好,既能体现对道教和道士的尊重,也符合华夏文明之邦的传统仪轨。


25
10 月 2021
道教养生 | 恍然暮秋至,静候冬日来

过了“霜降”,就到了秋天的末尾。秋末时节,空气干燥,也是呼吸道疾病的高发期,可以时常搓揉鼻翼两侧的迎香穴,多练练道家六字吐纳功法中的”呬”字功等,都有助于我们预防呼吸道疾病。

下面小道士我就先说说这个”呬”字吐纳法。

呬,读(si),口型为开唇叩齿,舌微顶下齿后。


呼气时口念呬字,两手从小腹前抬起,逐渐转掌心向上,至两乳平,两臂外旋,翻转手心向外成立掌,指尖对喉,然后左右展臂宽胸推掌如鸟张翼。呼气尽,随吸气之势两臂自然下落垂于体侧,重复六次,再慢慢调息。

这是道家养生六字诀一部分,可别小看这套简单易行的吐纳功法,2003年国家体育总局都曾经通过央视国际频道向全球推广过呢!

加强锻炼同时,秋末时分也要保证睡眠的充足,道医认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秋冬交替之际,尤其要注意保养体内阴气。因为气候变冷时,正是人体阳气收敛、阴精潜藏于内之时,我们日常的运动、起居、情志等,皆应顺应“秋收”的原则。

也就是,睡眠要充足,早睡早起。早睡的好处无需多言,可顺应时节利于收藏阴精,而早起则能让人精力充沛,使体内阳气舒展。

  秋末时分,四季轮回,秋季对应七情之悲忧。
放眼四顾,天气渐冷,阳光日稀,风起叶落甚至凄风苦雨,容易引起人们心中的凄凉之感,尤其一些空巢老人极易产生孤独悲凉的感觉,从而终日闷闷不乐,情绪忧郁,不利于身心健康。

因此,精神调养也不容忽视,应收敛神气,做到内心宁静、心情舒畅,切忌过分悲忧伤感,可以在空闲时暇练练书法,听听古琴,持诵下道教《清静经》…
以平和自然的心态积极乐观生活。

同时,我们在调节自身情绪外,也要常和家中长辈们沟通,帮助他们排遣负面情绪,因势利导,积极宣泄,培养老人们乐观豁达的心态。
当然,如果能空闲时陪家中长辈们一起来城隍庙里烧烧香,拜拜神,以信仰之力慰藉老人情感世界,那更为殊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