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道教音乐简介

上海道教音乐简介

道教音乐是道教仪式所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它是道教内涵向外延伸的演艺形式,是完善道教内容的一个基本要素。
道乐在道教仪式中有四种功能:一是通神的功能,指通过如此形式在精神上与天神取得沟通;二是养生的功能,即所谓治身、守形的功能;三是遣欲的功能,亦即顺意、致思、检束心念的功能;四是宣化的功能,即显示威仪以靖众的功能。这四功能中,通神功能是举行仪式的最直接的目的。因为以音乐沟通天人是道教科仪运用音乐的基本出发点。道教音乐的风格亦由此而建立。道乐不但代表了道教的内涵,也是中国音乐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上海的道教音乐除了具备上述道教音乐的一般性质之外,另具其特有的地域性特点。
跨地域性的道教文化传统
上海以前是小地方,比不上苏州这样的大城市。鸦片战争之后,上海才开始发展起来,道教活动也跟着社会条件的变化而发展,并形成了本帮,苏州帮,无锡帮等诸多帮派。
旋律的婉转曲折作为上海道教音乐的民俗特色,包括了江南吴语地域的语言系统、生活习俗、民间俗乐(民歌小调、器乐、说唱、戏曲)等因素。
另外,吹、拉、弹旋律器乐与声乐唱腔的紧密配合,唱腔中唱段之间的空隙由器乐伸延填补,使两者的旋律连续为一体,使唱腔更具有起伏连绵的音乐性,这也是上海道乐地域性风格的体现。

上海郊区东乡道教传统
上海市郊道乐,以风格、地区可分为东郊和西郊道乐,市内城帮(即本帮)道乐与西郊道乐不同之处较大。西郊道教的传派属茅山上清派,经苏州传入,与苏州道乐关系较密切。上海城帮传统与浦东的川沙、南汇等地有渊源关系。

上海市区道乐兼备正一、全真两派特点,以市内海上白云观和地处浦东的钦赐仰殿两大宫观为代表。两者有不同之处。前者含有东乡道乐的风格较浓。在风格上较注重庄严华丽的仙道气氛,曲目以细乐为主。而浦东的东乡道乐则以京胡为其重要的旋律乐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