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箓书法艺术

符箓书法艺术

书法艺术 书法是道教艺术中颇有特色的一个方面,中国历史上许多知名的书法家都与道教有密切的联系。如东晋时的王羲之,就是其中之一。传说王羲之家庭世代信奉五斗米道,又曾从教中人卫夫人学剑。其生性喜鹅,一日听说山阴一道士养有一群好鹅,便前往观赏。道士于是请他写一部道经,提出若然则愿以群鹅相送。王羲之为此书写《黄庭经》,然后欣然笼鹅而归。后世传为佳话。
另外如元时的道士赵孟頫(曾入松江北道堂事道,道号道渊),亦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书法家。他尤精于正、行书与小楷,所写碑刻甚多。其书圆转遒丽,自成一体,人称“赵体”。后人将他与颜真卿、柳公权、欧阳洵合称为四大书法家。他曾用书法技巧作画,绘制古木竹石,变革南宋院体格调,开创元代画风。书法作品中与道教有关的有《洛神赋》、《道德经》、《玄妙观重修三门经》等。兼工篆刻,以“圆珠文”著称。
从总体上看,道教书法家能在笔触中体现道教意境,并较少受到传统观念的束缚,故能摆脱匠气而提供较好的创意,为我国书法艺术的发展作出独特的贡献。
符箓书法 符箓在一般人心中仅是作为道士招神刻鬼的一种手段,因为道士用符箓大多伴有神秘的咒语祭神捉鬼的场面,带有神秘色彩。但是从形式上看,符箓则又是一种具有抽象意义的书法艺术。从其形态及其有文学解说不但可以了解我国古代的书法传统,而且可以为发现先民如何通过点线的组合来表达一定心理冲动的思想萌芽。
符,起源于古老的“云书”。相传是黄帝所作,并以云为纪。古人有云从龙,风从虎之说,意为云有飞龙变化之状,狂风有猛虎下山之势。云书早期为巫师所垄断,作为巫术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而黄帝在道教中以天神面目出现,所以云书又符合神意之意,故有符之称,因此符箓有模拟云彩飘动之状。
箓是道教记录天曹官属佐吏之名的一种秘文。因为两者书写方式与基本性质大体相似。后来遂归为一类。符箓对飘动变化万端的云状的模拟或写照。与绘画作品一样。它们是天地自然物的一种反映,但是随着道教的发展,符箓的模拟对象便趋于复杂和多样。从一定程度上隐含艺术反映的自然逻辑。
符箓模拟对象的扩展,其应受到具体的不同层次之制约。符箓的名称以入品类也变得五花八门。如“玉牒金书”“丹书墨箓”等,都是符箓的变格或名称。符箓演变不仅与模拟对象有关,而且与其书写材料也有密切关系。如“玉牒金书”,据说以紫玉为筒。生金为文,编以金缕,缠以青丝。
从艺术心理上看,符箓模拟的书写或制讲讲究得意自然,道教要求作符时,必须“收视返听”,摄念存诚,心若太虚,内外贞白,意到运笔,一气成符,也即要求心无杂念,全神贯注,显然与中国古代书法家书写时的内心要求一致。

符箓还是很好的象形艺术,故以篆书刻成印章,有“篆刻”,篆刻与符箓在制作过程中有一些共同艺术特征,要求疏密结合,肥瘦均匀,轻重得体,增损自然等。所不同之处,符箓制作中以黑白圆点,曲直修线相交错,从而体现其水火阴阳之分。
作为神界凭信的符,似文非文,似图非图。玄奥难解。《太平经》中的符大抵以多个文字拼合而成,有人称为“複文”,后世的符屈曲繁复称为去篆。在《太上洞玄灵宝素灵真符》卷上说:“凡一切符文皆有文字,但人不解识之。若解读符字者,可以录召万灵,役使百鬼,无所不通也。”“都匠符”(图一)由“合明天帝日”五字组成。其中“明”字由四个日字构成,与通常所写不同。字体已变形,注重线条的流畅,整道符字体和谐,线条平直,表明写符者,运足元气,一笔呵成,下笔不拖泥带水。“合”字为了求得和谐,笔触更注重圆润。
另有一符,由山、水鬼拼成。其实是“魅”字的变形。字形义为鬼头、山水合在一起,表示魅是躲在山水之中的。上述道符则略作变形,用鬼字代替了此且移在下面,而“水”字重复书写,遂使人难以索解了。
在早期符文中,文字重叠之迹明显,比如《太平经》中的複文,就可以看出由多个文字拼成。(图二)复文文字显然较易辩认,很好的融合的古代中国书法的特色,不过更注重结构的配和,使人第一眼看上去有整体的感觉,似乎是一个字,而不是多个字的组合。复文所要求的线条平直,转角圆润等,注重运气功力,同篆文的要求十分相象。

其后,为了显示符文系云气结成,符中线条屈曲缠绕,文字难以辩认。(图三),这便是所谓的云篆了。如果云篆构成的符,没有附字说明的话,旁人无法理解与想象。这时候的符偏向于对风云流动的模仿,在书法中汇入绘画的技巧。不过,有的学者倒觉得整个符的文字同象形文字十分相象,更能发挥人的想象力。对文字注意的越久,所感受到的不是它的字,而是它的形,如蛇般曲折蜿蜒,如云般变幻多端,如风般难以捉摸。有些笔触十分之长,要求书写者的定力和运气,书写不能有断笔,否则破坏了整个符的艺术效果和视觉享受。
在符中还有鬼神形象(图四),画上鬼神形象的符,更加生动有趣,但文字只能意会而不能方述,据鬼神面目表情断定或揣测符的含义。于是使人觉得这符不能讲文字,只能讲线条画,它把鬼神的形体以寥寥数笔给勾勒出来。
阅读星图(图五)、苇索(汉代民间想象神荼郁垒用以缚鬼之物形,图五)、嵌入北斗星图的符,可想而知当时人们已经注重对天象的观测中国古代早有把星象神化的故事和传说,体现了对自然的崇拜。可以想见当时的道人把自然现象仙化,对山东星象加以模仿,都显得形象而生动。书符者在书写时,目的是为了祈福避邪,能与鬼神直接接触,可有鬼神的超自然神力,所以在书写时有可能辅之以进入某种境界。他们可能会灵魂游离在人之外,驾云御风,以鸟瞰的方式游历山川。欠而欠之,由某种模糊的形象进入比较具体的境界。画符者在欲仙欲人时,把要表达的文字以一种传达意蕴的方式表达出来。
由于视符为人神沟的凭信,道教对符的书画有严肃的规定,不仅要求所画正确,而且常伴有叩齿、捏决、存想等形体配合的过程,尤重运气。《道法会元》卷一说:“符者阴阳契合也。为天下至诚者能用之。诚苟不至,自然不灵矣。故曰,以我之精和天地万物之精,精精相附,神神相依”。所以他们认为假尺寸之纸,号召鬼神,鬼神不得不对书符者十分虔诚,只有运足元气,一笔扫去,一气呵成,将自己的精、气同感于灵符,方能使符有效验。这种说法提示出书法写作与人的精神意识乃至形体相配合的重要性。这对我国的相关艺术创作是具有启示性的。
箓即记录,依据录内容分为两种:一是道士名册,称为登真箓,载明道士的姓名道号,师承和道阶:另一种是天神的名录,说明天神的名讳。箓是由道教内部秘受的,以其作用同符类似,并常于符相配合,故合称符箓。符箓是道门传法的凭信,所以教中秘之又秘。同时,又往往与精湛的书法艺术结合在一起,成为可供人观赏的艺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