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城隍祈吉祥】说说上海的“城”与“隍”

【拜城隍祈吉祥】说说上海的“城”与“隍”

威灵显赫,护国安邦扶社稷;圣道高明,降施甘泽救生民。

城隍,城,指城墙;隍,指干涸的护城河,城和隍都是保护城市的军用设施。因此,城隍神也就是一地的保护神,管理一方土地,保护一方民众。

城隍神,保一方城池,得万民敬仰。对城隍神的信仰,古来有之。 所谓“功施于民则祀之”,城隍神,一般由对当地作出过重大贡献的人士担任,如北京城隍杨椒山、福州城隍陈文龙、福建省都城隍周苛、柳州城隍柳宗元,上海城隍秦裕伯等等。城隍神守护城邦,惩恶扬善,主管一地民众生死祸福,因此上至天子帝王,下到黎民百姓,都须对城隍神虔诚礼拜

上海城隍尊神

上海城隍尊神为秦裕伯。秦裕伯,字景容,号蓉卿,元末明初大名府人,北宋著名词人、龙图阁学士秦观(秦少游)七世孙。元至正年间考取进士,后仕途平顺,官至福建行省郎中。元末,有感于时局纷乱,弃官归隐,迁至上海县长寿里(今上海市闵行题桥地区)居住。秦裕伯为官清正,为人正直,关心民间疾苦,尽心尽责,上海地区百姓称其“奋身一出,为民请命”,在民间享有盛誉。明太祖朱元璋感念其有功于社稷,于明洪武六年(1373年),敕封秦裕伯为上海县城隍正堂显佑伯,清同治年间加封为“护海公”。

六百多年来,城隍尊神公忠正直、有求必应,保障海隅,功勋卓著,护佑申城成为国际繁华之都,实乃神恩浩荡,万民感佩。


作为一位“本乡本土”的城隍神,秦裕伯及其家族在上海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历史印记,城隍信仰及其文化深入人心。

秦氏家族世居维杨(今扬州),元兵来,南宋亡时,家族避难至浦东,定居于闸港(今浦东南汇地区鲁汇镇一带)。元末,天下纷乱,秦裕伯弃官返上海,从闸港迁移而出,居住在长寿里地区,即今闵行区浦江镇陈行一带。历经六百余年,秦氏家族依然兴旺,成为当地望族。如今,召稼楼、陈行地区仍留有许多城隍尊神留下的圣迹,最著名的当属“题桥”。

洪武年间,已年逾古稀的秦裕伯上书告老还乡长寿里,得到批准后,在故乡长寿里建桥,裕伯题桥名为“大通”,乡民直呼“裕伯题桥”,简称题桥,后成为集镇名(今陈行乡题桥镇)。明、清之际,桥东形成(棉)花、米集市,清同治时称桥头市。1924年(民国13年)上南路通小火车,并在东北3公里许设天花庵车站,题桥成为陈行诸村至上海市区的交通要道。繁盛时期,东西街长约200米,店摊鳞次栉比,并有特产题桥白梨瓜名闻遐迩。如今,题桥老街及召稼楼古镇一带作为城隍尊神的故里,民居处处,清闲安逸,成为上海近郊为数不多的较好保持了古貌的地区。

品历史、鉴古今,民众隆重庆祝上海城隍尊神华诞,感怀城隍尊神护佑上海的浩荡神恩,以此献上一份后世子民的崇敬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