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报道】有句话叫“乱世道士下山”,其实并不是毫无缘由

【特别报道】有句话叫“乱世道士下山”,其实并不是毫无缘由

一直以来,有句老话叫“乱世道士下山”,这里说的道士范围较广,不仅仅专指我们正经八百的道士,也指秉持道家风骨,暗合道教济世渡人理念的一些道家人物。

自古以来,每个时代均在道家学派涵养下产生了众多的杰出人才,覆盖了军事、政治、经济等等领域,所以自然在乱世中更能体现道家所学,也成就了道士下山安邦定国的众多传说故事。

这样的道家人物指不胜屈,今天小编就不多讲,只说说一批真正的道士乱世下山的义举。

话说明朝末年,朝廷腐败无能,百姓民不聊生,农民起义风起云涌,北方后金(即满清政权,因方便阅读以下称清)大举南侵,大明王朝就像一艘行驶在狂风暴雨中的破船,摇摇欲坠。

是时,因为道教深受明代统治者青睐,所以各地道众数量较多,在湖南益阳浮邱山一带便有全真道士1000多人、正一道士5000多人。

说起这浮邱山,可是湖南道教圣地,在历史上被誉为“楚南名胜”、“湘中第一道场”,和湖北武当山一样均主供道教祖师玄天上帝(也称真武大帝),山中道观林立,负责管理全山乃至益阳地区道众的道纪司便在山中。

所谓道纪司,是明清时代地方政府管理和协调所属道教事务的机构,道纪司主管被称为都纪,从九品,无俸禄,主要负责掌管本府道众,并进行道士资格审查、颁发度牒等工作,担任都纪者,一般都是当地道众选举出的道教领袖。

时任岳阳道纪司都纪姓李名纯阳,在此国家危难之际,他带领数千名道士拒绝清政府抛来的橄榄枝,抛开全真正一门户之见,在这六千多道士中,选取了三千精通武艺者,仗剑下山,配合明朝湖广总督何腾蛟领导的官军和李定国领导的农民起义部队大西军在洞庭湖一带抗击清军。

这便是湖南民间广为流传的“浮邱山三千道士下洞庭”的故事,在史书上又被称为“洞庭举事”。

可乱世下山,哪有那么容易?

要么成就一番事业,功成身退,像刘伯温张子房…要么便是以死殉国,青冢不知何处,像浮邱山三千余道士。

这些下山的道士们,虽然各个武艺高强,但行军打仗却是弱项,以三尺青峰迎战清军的弓箭长矛甚至是火铳和红衣大炮,最终只能以身殉国,谱写了一曲铿锵悲歌。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

时光轮转,日月成梭,浮邱山这段道士下山的往事已经逐渐埋没在历史的浩瀚中,可道家风骨、道教文化信仰却一直印刻在每个国人的文化基因中。

每逢乱世,总会有那么一批道士下山。

可能他们平时毫不起眼,但满腔热血捍卫中华正气,一副铁肩担起世间道义,谁又不是那个先天下之忧而忧的卫道之人?

9月3日,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向历史致敬,向在国家存亡之际勇于“下山”的华夏前辈们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