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道教】上海城隍庙殿堂里的拜垫怎么不见了?

【走进道教】上海城隍庙殿堂里的拜垫怎么不见了?

常态化疫情防控期间,信众游客如果想来上海城隍庙礼神烧香,需要提前预约,并在正门前经过重重“关卡”——提供绿色健康码、出示预约码、现场测量体温、洗手液消毒、口罩佩戴整齐等等,才能顺利入庙。

麻烦确实有一些,但为了疫情防控,为了彼此健康,还请信众游客们谅解。

小道士我有个朋友,庙观恢复开放后首次来庙,他告诉我:在接过庙门口志愿者递来的三支环保香后,他顿时有种“过五关斩六将”和“我胡汉三又回来了”的赶脚。

诚然,城隍庙自1月24日起暂停开放,到7月10日恢复限流开放,历经近半年,很多信众都通过电话、公众号留言等方式询问何时开放。

好在此时,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

心心念的城隍庙恢复限流开放后,很多信众发现庙内还是发生了一些小变化,例如,往常我们拜神时候的拜垫怎么不见了?

原来摆放拜垫的位置空了下来

拜垫,顾名思义,即我们跪拜神明时使用的垫子,在敬神礼拜过程中,有防止膝盖受伤等用处,是道教、佛教等宗教常用物品之一。

但在常态化疫情防控期间,由于大家叩拜神明,难免会和拜垫“亲密接触”,因此,带来方便、舒适的同时,拜垫也变成了潜在危险源,所以,如今来城隍庙礼神烧香,我们会发现拜垫不见了…

面对不能给神明磕头问礼的现状,小伙伴们脑洞频开。

这几天,小道士我发现有老香客自带拜垫,卫生方便,又可以按往常的拜神礼节行礼;还有小伙伴选择硬刚,直接水泥地上三拜九叩,看的小道士我心疼三分钟;更多的小伙伴无师自通地选择了躬身礼,也就是作揖。

和拱手礼相同,作揖也是我国民间传统礼节之一,相对于拱手礼来讲,作揖是一种更显隆重的礼节,通常为士族相见问候或表达感激等时候使用,为了便于理解,小伙伴们可以把作揖视作加强版的拱手礼。

如今,随着握手礼等西方礼节兴起,作揖礼并不常见,但在道教礼仪规范中很好地延续下来。

行道教作揖礼时,首先要澄心存神,敬对神明,全身放松,两目平视,双臂自然下垂,中指与裤缝对齐,两足平行分开,与肩同宽。

然后两手结子午诀,或者简单地以左手抱住右手,双手举至眉际,身子磬折,表示向神明或者长者敬礼。

但作揖时候不要过分屈身,以免臂部突出,略显不雅。

当下,如前所述,庙观不设置拜垫时,小道士我建议大家不妨多行道教作揖礼,省却了自带拜垫的麻烦和硬刚水泥地的痛苦。

需知,礼节虽然可以增进信仰的坚持,但若只是身体跪下去了,与生俱来的自私自利、不懂感恩等等贪欲还高昂着头颅,那跪不跪还有何益?

只有常怀恭敬心、感恩心和忏悔心去礼神,进而知行合一到生活里,秉持道心为人处世,遵照经典待人接物,才得神明加持护佑。

福生无量天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