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道教】为什么老一辈人常告诉年轻人要“多积阴德”?

【走进道教】为什么老一辈人常告诉年轻人要“多积阴德”?

生活中,常会听到老辈人说多积点阴德这样类似的话,阴德到底指什么?又为什么要多积阴德?

道祖老子在《道德真经》中告诉我们:万物负阴而抱阳。即万物都由阴阳构成,孤阳不生、独阴不长,所谓的“德”也有阴阳之分。

《了凡四训》中,简要讲述了“阴德”和“阳德”的区别:“凡为善而人知之,则为阳善。为善而人不知,则为阴德”。

也就是说,你做的好事完全显露出来,别人都知道,网络、电视等各种媒体都报道出来,这就是阳善,即阳德;而如果你做的善事没有人知道,你自己也没有刻意去告诉他人,这就是阴德。

阴德和阳德间区别很大,我们都说积阴德,而不强调积阳德,就是因为两者有别。

阴德天报之,阳善享世名

在道教信仰中,阴德是别人都不知道的,它就积在那里,别人抢不走,夺不去,偷也偷不走,永远都是你的,越积越厚,无形中的福报非常殊胜而且长远,子孙后代都得以承负。

阳德就不一样,现实生活中做了好事,大家知道后,自然会引来俗世的名声和赞誉,例如生活中常见的送锦旗、发奖金,或者当榜样等等,这福报便消耗掉了。

所以说,阳德是随修随报,享的是名声和赞誉。

但是,出名未必是好事。

尤其是这个时代,很多人通过包装、炒作等方式获得知名度,实质目的却是金钱,譬如现在良莠不齐的网红产业,一些人即使获得了很高的知名度但没有真实的德行支撑,即使也做过一些好事善事,可名过其实,常会如《易经》中所言“德不配位,必有灾殃”。

正是因为阴德和阳德的这些不同之处,所以老辈人常教导年轻晚辈要“多积阴德”。

现实生活中,累积阴德也不难,像古人一样,筑桥铺路、急难救助是积阴德;功成不居、不称己善、不扬人过更是阴德;见人危急,勇于搭救,甚至是随手捡起地上垃圾,使人不致滑倒,也都是阴德;乃至于给人喜悦的面容,令郁闷者一笑解千愁;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发心、用心、热心,让领导者安心、同事们欢心,都是在积阴德。

在道教经典中,还有一部专门劝人行善积阴德的典籍,叫《文昌帝君阴骘文》,经中记载,只要常积阴德,即使孤身一人、无人知晓时也从不做坏事,那么以文昌帝君为代表的诸多道教神明就会暗中保佑,赐予福、禄、寿。

不过,虽然老一辈们常告诉我们要多积阴德,但时至今日,我们在注意累积阴德的同时也可以适当累积阳德,即通过一些发声渠道将好人好事描画出来,达到鼓舞大众行善、扬善,驱动社会更加美好的目的。

如果让小道士我来说,那就是:阴德阳德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