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道教】城隍老爷秦公裕伯为何被加封为“护海公”

【走进道教】城隍老爷秦公裕伯为何被加封为“护海公”

清代同治年间,上海城隍尊神秦裕伯老爷被加封为“护海公”,于是南来北往的海舟,齐祈城隍神力庇护,凡进出浦江的船只,必向城隍庙烧香祈祷。

因此每次城隍庙修葺,不仅上海商民踊跃捐赠,不恤财力以助,四方富商巨贾也皆“捆载辐辏而集”,城隍香火由此兴盛不绝。

城隍老爷除了掌管一方水土上的各种问题外,也能管大海吗?为何被加封为“护海公”呢?

其实答案很明显,上海作为海滨城市,上海城隍尊神自然有着护海功能,城隍庙山门牌楼的“保障海隅”匾额即为明证。

至于清同治年间加封上海城隍尊神为“护海公”,这里还有一段神奇的传说:

清朝同治年间,因边关军情和北方天灾,国库已经亏空。年幼的同治皇帝虽然掌握实权,但也拿不出充盈国库的有效对策,只能命江南八府限期七天解粮进京。


时光飞逝,转眼已经到了第六天,皇帝接到奏报:老天不帮忙,江南连日大雾,运粮船恐难按时到京。同治帝虽焦急万分,文武百官却也束手无策。

第七天清早,同治帝刚上朝,就接到奏报说,江南八府抚台已在午门候旨。同治帝急忙召他们前来觐见。

君臣一见面,同治帝就责问百官:“谁说江南连日大雾?粮船不都到京了么!”

抚台慌忙回答:“路遇大雾,确是实情。”

同治帝不信:“那你们粮船何以如期到京?”

抚台答道:“我们在雾海之中无法行舟,而万难之际幸遇神灵相助。”

同治帝兴奋了,忙追问是何方神圣相助。

抚台答:“不知来了哪路神仙,在大雾之中亮出三盏大灯笼,我们就跟随它全速前进,转眼就到了京城。”

同治帝好奇地问:“那灯笼上有何标记?”

抚台答道:“每盏灯笼上,各有一个大字“秦”、“裕”、“伯”,秦裕伯乃上海县城隍神,想必是上海城隍神神力护佑吧。”
同治帝追问得知,船队途经上海时,负责押运的官员曾到上海城隍庙进香,以求城隍神护佑,因此才得以摆脱大雾,迅疾到京。

于是同治帝下旨,加封上海县城隍秦裕伯为“护海公”,祈望他庇护南来北往的航船。

此后,凡船只进出黄浦江,船主或押船官员必定进上海城隍庙烧香,以祈求“护海公”保佑其行程稳妥、平安归来。

岁月更迭,上海已经从一个海边小县城发展成为如今的国际大都市,但上海城隍神护佑城市,保境安民的职责却延续至今,成为城隍神受到虔诚信仰的重要原因之一,为世人所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