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道教】文疏,不是文殊

【走进道教】文疏,不是文殊

昨日开始,上海城隍庙便已经开始为期三天的“下元节•谢太岁酬神祈福法会”活动。

谢太岁,顾名思义,便是感谢太岁老爷在这一年中的照顾有加,使得信众们逢凶化吉、祈福增祥。

参与谢太岁法会中有一个主要环节便是将正月里拜太岁时所请的太岁文疏送至庙内,配以金箔等一并焚化,送文上天,以酬谢太岁神一年来的护佑之恩。

金箔银箔这些我们都知道是传统宗教文化中用以酬神的物品,但文疏却常被误会,小道士我正月里一直在为信众写太岁文疏,就亲眼见到多次尴尬情景。

例如某天,有位排了很久队的信众和写文疏的道长发生了以下对话。

信众问:“我请一下文殊菩萨。”

道长回答:额,我们是道观,文殊菩萨在我们这请不了…

信众问:“他们告诉我在这请今年的文殊菩萨啊,怎么会请不了呢”

道长有点恍恍惚惚红红火火,回答:额,你说的是请太岁文疏吧?

信众问:“对对对,就是太岁文殊菩萨…”

道长疾笔书写的同时,又陷入了深思…

以上只是一个小栗子,误会常常五花八门多种多样数不胜数。

不少人由于受到影视作品,尤其是80后90后暑期标配《西游记》的影响,对文殊菩萨印象深刻,所以提到文疏就联想到文殊…

文疏,又称疏文、表文等,起源于道教,最早只在道教科仪法事活动中使用,泛指敬奉神明、祭祀天地的文函,有沟通天地仙凡的作用。简单说:文疏就是凡人祈求于神明的文函,它的功用与书信类似。

自古以来,道教信众们就习惯将自己所祈求的事由写在纸上,交由道长开坛做道场,虔诚叩拜,存思天神恩佑,将纸焚化后由四值功曹,飞云捧送天尊,再上达天庭,架起仙凡之间的桥梁,从而沟通人与神所表达的愿望,来实现人们所祈求的目的。

文疏的书写格式、文字编排都有严格的规范要求,其内容语言也比较严谨,更要注意写清神明的宫阙与圣号,必须相称。一般在神仙的圣诞日祝寿庆贺,上章拜表,或黄道吉庆日为善信做祈福等斋醮活动时,信众都可恭请文疏。

而太岁文疏,则是信众们参拜太岁神所使用的文疏,疏文内容主要表达了善信对太岁神的皈依之心及祈福之意。

看罢本文,这下您清楚了吧,是文疏,不是文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