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道教】“鬼节”前聊聊“怕鬼”这事

【走进道教】“鬼节”前聊聊“怕鬼”这事

明天便是道教节日中元节,因为中元地官赦罪阴阳两界,故冥府大开,百鬼夜行,所以民间也常常称中元节为鬼节。

故老相传,在鬼节这一天,很多小孩子能看见不干净的东西,大人们可千万别不当一回事!

例如,曾经有个信众说他儿子小时候就经常看到两个小孩站在他家空调上,把他们一家人吓得七荤八素,又是请法师又是找风水先生的,各种灵魂操作也没用,儿子坚持说空调上有两小孩。

无奈之中,信众便宜卖掉徐家汇的房子,搬到莘庄。

直到儿子长大后,他才知道当年儿子看到空调上的两个小孩是海尔兄弟…

当然了,这是个段子,为了让朋友们乐呵一下。

不过,民间确实流传了很多关于中元节这一天的各种禁忌,例如晾晒的衣服要及时收回来,不在室外过夜;八字轻的人和小朋友们晚上尽量不要出门;十字路口焚化的纸钱灰烬不要故意去踩等等。

这一切其实都源自我们内心深处的一种恐惧心理——怕鬼。

在道教信仰中,鬼指人死后的灵魂,为什么叫鬼呢?古人给出答案:“鬼,归也”,也就是人死后成鬼(归),回到生命最初的地方。

古人这个解释听起来诗情画意,也很富有哲理,既然鬼就是归,那我们早晚有一天都要回到这个生命的起初,谁又怕谁呢?

有不少古人们也的确这么想的。

我们都读过《宋定伯捉鬼》,课文里一个思想单纯有啥说啥的老鬼被胆大腹黑的人类宋定伯变成山羊给卖了,是的,给卖了…

小时候读完全文,很受鼓励,心中暗想,只要胆大心细开动智慧的大脑就可以战胜一切妖魔鬼怪,今天再琢磨一下,却依稀觉得老谋深算的糟老头子宋定伯才真是人中之人,鬼中之鬼。

至清代,纪晓岚在《阅微草堂笔记》里记录了他老爸告诫他不必怕鬼的一段说辞。

当时纪晓岚在福州任职,所居住的衙门是原明朝官府所在,曾经在此杀害过很多无辜百姓,于是有个房间一直闹鬼,家里很多奴仆都深受其扰。

纪晓岚父亲听说后就搬到闹鬼房间居住,几天下来毫发无损,纪晓岚来问询,于是纪父便告诉纪晓岚他为什么不怕鬼:

鬼不侵正,正人君子之气就是正气、阳气。鬼必然是怕人的,因为阴气总是胜不过阳气。假如有人被鬼所侵犯,那必是因为他的阳气敌不过阴气,世间人常常误以为阳气盛就是指血气壮、性情粗暴等等,这是不对的。

实际上,如果一个人慈祥和蔼、坦诚清白、公正刚直等等,这些都是阳气,但如果心里怀着惨毒凶狠、阴险狡诈、自私谄曲等等,这便是阴气。

遇到邪魔鬼魅,一身正气、阳气的人就好比炽热的炉火,无论多坚固的冰冻也会融化。你(纪晓岚)读了那么多书,曾见过史传里有品行端正博学的人被鬼魅侵袭的记载吗?

后来,纪晓岚时常回忆起纪父这段话,直至今日,其实同样可以给怕鬼的朋友们平添几分勇气。

回到道教信仰中,天地万物的生长枯荣,都是阴阳二气相互轮转的结果,鬼也一样。

虽然阴阳两隔,人鬼殊途,却是彼此互生且缺一不可的存在,没有孰高孰低。

回想祖天师立教之初,常被称为“鬼道”,其道徒名为“鬼卒”,就是因为天师道善于驱神御鬼之术。据李膺《蜀记》记载,祖天师在鹤鸣山学道,“避病疟于丘社之中,得咒鬼之术书,为之,遂解使鬼法”。

时至今日,道门传承的诸多讳字中常有“鬼”字偏旁,体现的仍是对鬼之力量的借用。

可见,在道教信仰中,鬼不仅绝不可怕,甚至在某种特殊机缘下,还可以成为修道弘法的助力。

实际上,“怕鬼”并不是中国人特有的恐惧,在全世界各地都流传着鬼怪精灵的吓人传说。

说到底,人类对于未知、新奇、不可掌控的种种事物和现象当做危险并做出适度防御,是一种维持生存的心理机制。

回看几千年的人类历史,某种程度上,正因为心存对鬼的恐惧和对神的崇敬,人类的道德才能守住底线,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跌跌撞撞中一步步走到今天。

这样一想,“怕鬼”,也没什么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