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邑庙轶闻】上海曾有一所宏道义务小学

【邑庙轶闻】上海曾有一所宏道义务小学

道教传入上海已有千余年历史,上世纪初,上海道教界有识之士提出教育改革,开始普及道教教育,民国元年(1912年),创建明道学校,拟培训青年道士。30年代,创办宏道义务小学,以及上海仙学院。上世纪80年代,上海市道教协会创办上海道学班,后改称上海道教学院,上海道教教育的正规发展得到了系统化的推进。

宏道义务小学

       民国时期,上海道教教育的最显著成果是创办了宏道义务小学。

民国17年夏(1928年),中华道教联合会成立,该会决定在海上白云观创设义务小学。次年7月,该会执监常委会再次决议:(1)在海上白云观创立中华道教会义务小学校;(2)办学经费由各庙观香火收入中提取,及各道友、各热心士绅官商捐助;(3)公推姚天民、谢强公、林康侯、王一亭、龙积之、黄涵之、葛虞臣、陶建华、陈叔任为校董。由于海上白云观前院当时为上海淞沪警备司令部侦缉大队所占用,校舍不能落实,不得已将校舍一分为二,分设在西门大境关帝庙和乔家栅中华道教联合会会所内,学校正式定名为宏道义务小学。

由于姚天民、谢强公等校董的尽力主持,翁寅初、郁葆青等人的热心赞助,校务日臻完善。民国20年,共有学生100余人。上海市教育局考评该校以“成绩显著,虽值战事(一二八事变)影响,亦继续不辍”,准予立案。民国21年,又增聘教员,增设课程,贫民子弟入学者众多。民国26年(1937年),终因日军侵华日深,宏道义务小学只得停办。

民国时期上海白云观

大境关帝庙曾作为宏道小学校舍

除宏道义务小学外,民国时期上海道教界还积极开展针对社会人士的文化教育和培训活动,其中较为著名的是“上海仙学院”。

民国27年5月(1938年5月),上海翼化堂主张竹铭倡导建立“上海仙学院”。虽有学院的名称,但并不设立固定的学制和教学计划,而是采用每周一次公开的“道教经籍”讲座;教学地点选择市中心地带的学校教室;授课对象为开放制,社会上爱好道学的民众皆可自由听讲。主讲教授是著名道教学者陈撄宁。该院先后讲授《灵源大道歌白话注解》、《黄庭经讲义》、《孙不二女丹诗注》、《悟真篇》、《参同契》等道教经籍。后因日军侵沪,时势险恶,仙学院解散。

著名道教学者陈撄宁大师

1986年,刚刚成立不久的上海市道教协会,在西林后路的老白云观筹建了“上海道学班”,招收了第一届学员。2005年,国家宗教局正式批准设立上海道教学院,作为全日制道教高等院校,也成为国内唯一专门培养正一道教徒的道教学院。学院的校址迁到了松江区的东岳庙,并在2006年开办了第四届的大专班,与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联合办学。
截至目前,上海道教学院共培养了130余名学生,并于2013年初正式开设了首届本科班,专业为“道教教义与文化”,继续采取联合高校办学的模式。

2015年6月,上海道教学院成立30周年庆典大会暨新校区、鹤坡观奠基仪式在闵行区浦江镇举行,重建的鹤坡观将作为上海道教学院的新址,开设大专、本科专业,还将首次招收研究生,学院新址可同时容纳240名学生就读。

弘道育人,继往开来,上海道教教育的明天一定更美好!

上海道教学院新址效果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