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rt Blog Type 1 (Full Width Image) and Sidbar

21
7 月 2019
【邑庙轶闻】上海城隍庙也分新和老?

上海城隍庙举世闻名,有趣的是,有很多人一直称现在的城隍庙为“老城隍庙”,难道有老城隍庙,还有新城隍庙不成?实际上,上海还曾真有过一个新城隍庙。

老上海都知道,过去金陵西路、连云路、延安东路这一带有座庙被称为新城隍庙。为什么上海已经有一个方浜路的城隍庙,还要在法租界的地盘上再造一个新城隍庙呢?事情的起因有两个说法。


一是说,往昔上海的城隍庙在每年的清明节、七月半、十月朔,都要遣人抬着城隍神像出巡,俗称“三巡会”,这是旧时上海的最重要道教民俗文化活动之一。1924年农历七月十五上海城隍庙在举行巡会时,不慎碰翻烛台失火。于是,上海地方的绅士、闻人等人就集资捐款准备重新翻造。但是老百姓总感到没有城隍庙,烧香拜城隍老爷也没个地方,于是为救急,邑人就在老城外法租界的吕宋路(即今连云路北延中绿地附近)建造了上海临时城隍庙,迎请了城隍老爷的神像和神主牌位,一时香火旺盛,后被称作新城隍庙。

二是说,1937年11月淞沪抗战之后,上海除租界之外,全部沦陷被日军占领,租界地区被称为“孤岛”。避居租界的信众再也不能到位于沦陷区的城隍庙烧香还愿,深感不便。为此社会名人发起筹资,于1940年秋冬之际在现在连云路、金陵西路、延安东路附近新建了一座城隍庙。此庙规模较小,仅神殿一楹,因时间紧急,从老城隍庙迎请了小型城隍神像一尊,其他神像判官鬼役,则由画匠直接在神殿墙壁上画像后设案供奉。来年元旦开放后,进香者摩肩接踵,络绎不绝,为一时之盛,后这里就被称为新城隍庙。抗战胜利光复之后老城隍庙又成为正宗,此处渐趋冷落,但是一些年画、炮竹、香烛铺子依然犹存,春秋两季花鸟虫鱼市场也还很兴旺。新中国成立后,该处庙宇建筑停止开放。

时过境迁,”新”城隍庙已成为历史名词,方浜路上的上海城隍庙依然是这座城市城隍信仰的中心。但这段独特的历史也恰恰印证了,即使战争岁月也无法剪断维系上海市民精神信仰的纽带,相反地,愈加挫折,愈加坚定,这又何尝不是我们国家民族凝聚力的生动反映呢?


19
7 月 2019
【走进道教】道教代言词:神马都是浮云?

“无为”是道教根本教义之一,也是最容易被世人误解的一种思想,究其原因,许多人仅仅从字面意出发,得出“无为”就是“无所作为”的意思,觉得道教就是不讲拼搏、消极避世的代名词。更有甚者,用当今的网络语言解释得出结论,“无为”就是“神马都是浮云”,俨然成为道教的代言词。

“无为”就是“无所作为”,就是“浮云”吗?当然不是,这是典型的“望文生义”,片面理解。

无为的思想,源于《道德经》第二章“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使夫知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早期道教以“无为”作为得道意、得天心、致太平的根本。《淮南子·原道》说:“所谓无为者,不先物为也;所谓无不为者,因物之所为”。魏晋以后,“无为”逐渐成了道教社会观的基础,也成为当时社会的主流认知,正是在“无为”思想影响下,魏晋南北朝,以至于后世的唐宋社会都深受其影响,颇有“玄风道韵”。

“无为”是一种智慧

古人对“无为”思想有着很高的评价:“法道无为,治身则有益精神,治国则有益万民”。所谓“治身”的“无为”,应当“无为事主,无为事师,寂若无人”,这样才能全身、去危、离咎。所谓“治国”的“无为”,应当按自然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来治理天下,这样才能使黎民百姓得益。

那么,怎样才能做到“无为”呢?《云笈七签》指出:“欲求无为,先当避害。何者?远嫌疑、远小人、远苟得、远行止;慎口食、慎舌利、慎处闹、慎力斗。常思过失,改而从善。又能通天文、通地理、通人事、通鬼神、通时机、通术数。是则与圣齐功,与天同德矣”。可见道教的“无为”,并非消极避世,而是应该努力学习,积极进取,通晓自然和社会,善于处理人际关系。所以说,“无为”并非无所作为,什么事情都不做;而是应该按“道”行事,处世立命,必须摒弃妄自作为,远祸慎行,追求朴素节俭、清静寡欲的境界,这样才能“无为而无不为”。


18
7 月 2019
【走进道教】许愿目的,还愿方式,你做对了吗?

上海城隍庙每日都有许多善信来庙在神前许愿、还愿。那么,许愿、还愿有什么要求吗?
许愿是求神真护佑自己,使自己的心愿得以实现。还愿是自己的心愿得以实现,对神真许下的诺言予以兑现。许愿、还愿的日期无需特别选择,可在方便时,或身心清净之时进行。
许愿的目的一定要“正”。许愿目的一定要正当。不能求神真帮助满足非分之想,更不能让神真帮助做有违道德和法律之事。可以求身体健康、事业发展、家庭幸福等等,但切记不能歪心和贪心,不能要求过高。许愿之前最好能沐浴其身,斋戒净口。许愿时,先在殿前敬三炷香,然后在神前伏拜虔诚祈祷,默念所求心愿,祈求神灵护佑实现其心愿。许愿时,若许诵经、做道场、献神供品、重塑金身、助印善书赠送、捐资修庙等事,则功德福报更为显著。
还愿的方式一定要“善”。求神护佑实现心愿后,求神护佑之时许下的什么诺言都必须兑现。还愿的方式最好能和许的愿相对应,比如求身体健康的,可用合理放生的方式来还愿;求事业发展、生活幸福的,可用公益慈善、帮助他人等方式来还愿。最好的还愿方法,就是存好心,说好话,做好事,当好人。


16
7 月 2019
【国学讲堂】除了拜月老外,古代“单身狗”们还有哪些脱单方式?

结婚,从古至今都是人生大事,小到家庭家族的人丁兴旺,大到对整个社会而言,都是我们人类延续发展的根本所在。

可总有些事情无法尽如人意。

目前,社会高速发展下,虽然每个人交际的圈子都足够大,网络更是拉近了彼此距离,但剩男剩女却越来越多,不仅让人疑惑,此时尚且如此,那在车马邮件都很慢圈子又小的古代,除了今天还常见的拜月老外,年轻的“单身狗”们又该怎样脱单呢?

不得不说,和今天相比,古代的剩男剩女们是幸福且快乐着的。

因为在那时,决定一个王朝兴衰的众多原因中,人口数量占据着很大作用,所以古代政府一直鼓励早结婚生子,来促进人口增长,甚至超过一定年龄还没有婚娶的话,是要被政府罚款滴。

例如在周代,专门设置了管理男婚女嫁的政府官员;越王勾践也曾规定男子20岁而娶,女子15岁而嫁;宋仁宗时又提前了婚育年龄,规定男子15岁而娶,女子13岁而嫁;明太祖同样规定男子16岁而娶,女子14岁而嫁…

到了法定年龄而不婚嫁的男子或女子,政府执法必严,甚至还牵连家人,例如《宋书·周朗传》中就有记载“女子十五不嫁,家人坐之”。

种种法律法规下,当时的男女到了适婚年龄,马上要思考一个问题:是选择不嫁娶还是犯罪?

答案太简单,因此,大批剩男们喜闻乐见,压根不愁没媳妇,大批剩女们也不用羞羞答答,喜结良缘才是人生奥义。

不过,今天的齐天大圣们就别动这个心思了,虽然国家放开二孩,鼓励生育,但结婚确实是个人私事,怎么可能行政干预。

除了罚款和定罪外,古人为了把剩男剩女送进婚姻的围城还下了很多力气。

例如,官媒,您没听错,找男女朋友有困难?没事,找政府啊!

在元朝,政府为了解决剩男剩女问题,专门设置了一个机构——媒户人,也就是今天的婚姻介绍所,专门为剩男剩女们介绍对象,有着官方背景的婚介,非常靠谱,受到广大古代“单身狗”们一致好评。

当然,元朝官媒的出现也是有着其自身特殊性的,由于疆域辽阔,地广人稀,在当时想要找到合适的结婚伴侣可比现在要困难的多,因此设立这种官方婚介机构是很有必要的。

除了官媒外,古代民间还有发达的媒人行业,而且身处熟人社会中,媒人对婚配双方都比较了解,由媒人介绍成婚的几率一直很高。

谁说古代封建社会不好的?这简直是我们“单身狗”们的春天!

可以总结地说,古代“单身狗”们脱单除了和今天一样要比拼个人财力和才力外,历朝历代政府也都为这个事情操碎了心,如今,婚姻自由,来自政府层面的帮助不如古代直接。

不过,我们还可以拜月老呀!这可是妥妥的神助攻哦!

上海城隍庙将于农历己亥年“七夕”佳节(2019年8月7日)晚上七时举行“拜月老•顺姻缘”祈福法会活动。世人若虔诚礼拜月老,则单身者得遇佳偶,恋爱者终成眷属,成家者婚姻美满。

报名地点:上海城隍庙客堂

联系电话:63284494

地址:方浜中路2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