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rt Blog Type 1 (Full Width Image) and Sidbar

09
6 月 2019
【走进道教】一份来自财神老爷的人生大智慧

在道教神仙信仰和我国传统民俗中,财神老爷是掌管人世间所有财富的神仙,人们通过礼拜财神,祈求事业顺遂、财源广进,并时刻以财神老爷生财有道之德约束自身言行,克己待人。

财神信仰是道教乃至中华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

在道教众位财神老爷中,范蠡因生前巨富,三散家财,德义有佳,而功德成神,被尊为文财神之一,在很多道教庙观中,都塑有范蠡神像,常锦衣玉带、冠冕朝靴,面带笑容。

关于范蠡的事迹,《史记》《国语》《越绝书》《吴越春秋》等史籍方志和《列仙传》等道教仙传以及历代文人诗词歌赋多有记载传颂。

范蠡(约公元前536年—公元前448年),字少伯,春秋末期楚国宛地三户邑人(今河南南阳淅川),是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实业家,中国古代商人的鼻祖,中国最早的慈善家,被后人奉为商圣,祀为财神,也是我们道教“入世致太平,出世求成仙”的功德成神典范。

在范蠡巅峰的一生中,他最大的智慧就是能够将道祖老子所言“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这句话知行合一。

“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摘选自《道德真经》第九章,简而言之也就是俗话说的见好便收。

见好便收说起来容易,但做起来却难上加难。

在范蠡一生中,作为杰出政治家的他曾经辅佐勾践复国,越王“卧薪尝胆”,苦心经营二十年后,终于“三千越甲可吞吴”,范蠡便是功不可没的现场导演,然而成功执导这幕历史大剧后,范蠡却功成身退,隐居山林。

然而,是金子早晚也会发光。

没隐居多久,范蠡便觉得索然无味,“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在遍游华夏山河美景后,很快,范蠡做公务员时积攒的体己钱花费一空。

于是,他一边五湖泛舟一边下海经商,期间三次成为巨富,又三次散尽家财,由于经营有道,每次散尽家财后,范蠡却会再赚到更多的钱,终于“忠以为国,智以保身;商以致富,成名天下”,世人尊他为“商圣”“陶朱公”,乃至成为道教财神,被历代供奉。

从政,范蠡功成而不居,经商,他又能财聚而不守。

这份人生大智慧,小编写下来了,您能收好吗?


08
6 月 2019
【走进道教】高考第二天,来看看哪些道教神明负责管理人间功名

一年一度的高考季,今朝又逢端午长假,备战三年的莘莘学子还有他们心里火急脸上却还要装作宠荣不惊的爸妈们,在这呼吸都是火热的几天里,着实辛苦。

每逢高考这一在某种程度上能决定一生命运的大考前,便少不了各种“花式祈福”,例如送考妈妈们穿旗袍寓意“旗开得胜”,家长们也会因为某个品牌运动鞋的logo很像对号,便给孩子买一双这个牌子的运动鞋,甚至淘宝上还有一些商家搞笑般卖出了“智商充值卡”、“挂科险”等令人啼笑皆非的产品。

这些都过于魔幻,还是妥妥地来默念道教负责管理人间功名的神明尊号,祈求神明护佑吧。

要说这掌管人间功名的道教神明中,首推文昌帝君,也便是谈经演教消劫行化更生永命天尊。

文昌帝君,亦称梓潼星君,是掌管功名禄位之神。据《史记·天官书》记载,北斗星上方有六颗星组成一个星座,象筐形,它就叫文昌宫,六星的最后一颗星是司禄之星,它的职责是“司禄赏功进士”,也就是主宰人间赏罚功名、提拔士人为官。

后来,由于读书人广泛崇拜,文昌宫逐渐成为主宰读书人追求禄位命运的专职星君。尤其是隋唐开科取士以后,热衷功名的文人学子更加专注供奉文昌,以求得神灵保佑。

在古代,文昌帝君祭被列为国家层面的重要祭典之一,凡是读书人必要奉祀文昌帝君,每年二月初三文昌帝君神诞和重大考试举行之前,上至皇帝官府、下至普通文人都会到供奉文昌帝君的庙宇中奉祀,吟诗作文,并举行文昌会。

如今,文昌帝君信仰影响力仍然流传深远,每逢考试季更是有无数父母家长走进道教庙观祈求文昌帝君大降神威,护佑考生考试顺利,学业有成。

除了文昌帝君外,还有几位道教神明也同样管理人间功名,分别有魁斗星君、天聋地哑和纯阳孚佑帝君等。

其中,魁斗星君就是魁星,主宰文运兴衰的神。传说他那支笔专门用来点取科举士子的名字,一旦点中,文运、官运就会与之俱来,所以科举时代的读书人将其视若神明。唐宋时,皇宫正殿的台阶正中石板上,雕有龙和鳌的图像。如果考中进士,就要进入皇宫,站在正殿下恭迎皇榜。按规定,考中第一名进士的人才有资格站在鳌头之上,故有“魁星点斗,独占鳌头”一说。

而天聋地哑则是文昌帝君的两个侍童,一个掌管文人录运薄册,一个手持文昌大印。名为天聋地哑是取意能知者不能言,能言者不能知,以确保考试成绩出来前不泄密,看来这天界对高考此等大事,也是十分谨慎小心。

至于纯阳孚佑帝君,便是我们熟悉的吕洞宾吕祖。

因吕祖读书人出身,修道成仙后,不忘根本,常显化护佑应考的士子,以黄梁梦点醒赶考的学生。

今天是高考第二天,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高考也仅仅是人生中一个插曲,没有比脚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跨越高考,又是蓝天。

最后,家中有考生的朋友们别忘记志心称念,更生永命天尊,玄都万寿天尊,不可思议功德。


07
6 月 2019
【走进道教】端午的标配可不仅仅是粽子、龙舟或屈原

又到一年端午时。

端午节,“端”字有“初始”的意思,“端五”就是“初五”,因按照传统历法的天干地支排列,五月正是“午”月,因此“端五”也就渐渐演变成了“端午”,《燕京岁时记》记载:“初五为五月单五,盖“端”字之转音也”。

这一天,不仅仅是南北粽子的聚餐,也不单单是两广龙舟的赛会。

传统节日,剥去其物质载体后,留下的精神内核,才是一个民族最关键的文化基因。

如果说,划龙舟是要打捞屈原的遗体,吃粽子是为了喂饱水里鱼虾,以希望它们饱餐一顿后便不再咬食屈原,但仅仅这些可绝不是端午的标配,否则我们便没法解释为什么要在端午的时候挂菖蒲、艾草,戴香包,拴五色丝线,喝雄黄酒……

而这些端午民俗都有一个共同目的:驱邪。

从农历五月开始,仲夏来临,毒虫、蚊蝇滋生,洪水瘟疫来临,在卫生医疗条件都较差的古代,常易爆发瘟疫等传染病,因此民间又将农历五月称为“五毒月”。

在古人眼中,“五毒月”寓意着不祥和邪祟盛行,端午是五月初五,更是“毒上加毒”,最初,被古人深深厌恶,连这一天出生的孩子都不能要,否则便会“男害父,女害母”,《史记》中记载,“战国四公子”之一的孟尝君因为生于五月初五,他老爸竟然想要把他丢掉。

无独有偶的是,宋代道君皇帝宋徽宗也是在“五月初五”这一天出生的,成人后因自觉生日这天不好,偌大个皇帝竟因此改了生日。

因此,为了平安度过“五毒月”,人们便延用了多种方式来驱邪禳灾,像前面提过的门前挂菖蒲和艾草,便源自道教老祖天师张道陵化菖蒲为剑、取艾草成虎斩妖除邪保一方水土平安的故事。

总的来看,端午节这一天里的辟邪主题是建立在道教信仰基础上的。

例如,除了艾草菖蒲外,端午这一天挂钟馗神像、跳钟馗等等也颇为盛行,“终南进士舞龙泉,端午时节壁上悬。仗君辟邪歼群丑,免得鬼魅扰人间。”描写的就是这一习俗。

还有端午时,长辈常给晚辈系上五彩线,便以道教五行为基础,五彩暗合五行,道经《抱朴子》中也记述过将五色纸挂于山中,以五色象征五方神明齐来护佑之意。

而饮雄黄酒的习惯也和道教相关,《道藏》中有记载服用过雄黄酒后能使“腹中三虫伏尸皆去,心开目明,使人有威武,入水辟蛟龙,入山辟虎狼,入军辟五兵”,由于道教对雄黄酒功效的肯定,以及种种神话传说的普及,如《白蛇传》中白素贞饮雄黄酒后现出原型等等,都使得民间愈加熟悉,并逐渐形成了端午饮用雄黄酒辟百毒的风俗。

可见,和很多传统节日一样,深究起来,端午节的道教内涵同样不少。

最后,今天还是高考第一天,端午节庆之余,同样祝福所有考生旗开得胜,金榜题名。


06
6 月 2019
【道教养生】聊聊“芒种”节气的“三有”

今日为二十四节气中的“芒种”,养生应依据”三有”:起居有常,饮食有度,精气有节。

农历书记载:“斗指巳为芒种,此时可种有芒之谷,过此即失效,故名芒种也”。就是说,芒种节气是最适合播种有芒的谷类作物,如晚谷、黍、稷等。芒种也是种植农作物时机的分界点,由于天气炎热,已经进入典型的夏季,农事种作都以这一时节为界,过了这一节气,农作物的成活率就越来越低。农谚“芒种忙忙种”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芒种”时节,天气变得渐为炎热、潮湿,人也变得懒散。因此,在芒种节气里要注意增强体质,避免季节性疾病和传染病的发生,如中暑、腮腺炎、水痘等。

“芒种”时节的养生重点要根据季节的气候特征,在精神调养上应该使自己的精神保持轻松、愉快的状态,恼怒忧郁不可有,这样气机得以宣畅,通泄得以自如。

从“芒种”始,要晚睡早起,适当地接受阳光照射(避开太阳直射,注意防暑),以顺应阳气的充盛,利于气血的运行,振奋精神。夏日昼长夜短,中午小憩可助恢复疲劳,有利于健康。芒种过后,午时天热,人易汗出,衣衫要勤洗勤换。为避免中暑,芒种后要常洗澡,这样可使皮肤疏松,“阳热”易于发泄。但须注意的一点,在出汗时不要立即洗澡,中国有句老话,“汗出不见湿”,若“汗出见湿,乃生痤疮。”

天气炎热易导致食欲不振,因此,在饮食调理方面要少油腻,以清淡、质软、易消化为主,如山药、大米、大枣、荞麦、豆类等,这些食物既能清热、防暑、敛汗,还能增进食欲。

起居有常,饮食有度,精气有节,所以说“芒种”虽忙,养生不能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