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rt Blog Type 1 (Full Width Image) and Sidbar

24
5 月 2019
【走进道教】在道教文化中,镜子可非同一般

镜子,可谓我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即使再不修边幅的人,家中也总会摆放一面镜子,而爱美的小仙女们更是要时不时从包包里掏出镜子理理云鬓贴贴花黄。

传统文化中,镜子也被赋予了厚重的文化内涵,例如唐太宗那句流传千古的名句: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在很多仙侠神话文艺作品中,镜子也往往是重要法宝之一,例如咱们吃瓜群众耳熟能详的“八卦镜”、“照妖镜”等等,实际上,镜子之所以还被赋予了这些神奇的属性,和道教文化关系密切。

例如,在东晋高道葛洪祖师的描述中,进入人际少见的深山老林很容易招致妖邪,“太华之下,白骨狼藉……入山而无术,必有患害”,那普通人该如何防范呢?

葛洪祖师给出的答案很简单,就是带一面镜子:“又万物之老者,其精悉能假托人形,以眩惑人目而常试人,唯不能于镜中易其真形尔”,可见,“照妖镜”这一说法源自道教祖师葛洪。

但是,“照妖镜”仅仅能够让妖邪显形,葛祖又为何说带面镜子便可以辟邪,难道是因为妖邪被自己丑丑的样子吓到了?

当然不是,这就要再说下镜子在道教文化中的第二个作用,那就是,反光。

严肃点,别小看这个反光。

自古以来,光都象征着阳气与生命,各种妖邪被镜子一照自然得逃之夭夭,如汉代铜镜铭文中常见“昭明”二字,即取意“内清以昭明,光辉象夫日月”,可以说,镜子巧接反光以达到辟邪的目的。

在《搜神后记·鹿女脯》中还有这样一个故事,淮南陈某雨天在田间耕作时邂逅了两位绝代佳人,虽未撑伞身上却滴雨不沾,这让小陈哥大感惊奇,把二个小姐姐邀请回家后,偷看墙上铜镜,发现红粉皮囊之下竟是两只鹿,遂用镜子光芒照suo住ding两妖,手起刀落一并斩杀,并做成了肉干下酒。

读完这则暴力又重口的故事,小编我还在想,居然就这么把鹿妖给吃了!给吃了!给吃了!果然是民以食为天,舌尖上的中国。

也足见镜子在小陈哥以妖为食这一过程中功不可没,先是技能1照妖,然后又是技能2辟邪,妥妥的最佳配角。

除了照妖辟邪,镜子在道教文化里还有一个重大功效:通神。

1955年,西安曾经出土一面唐代铜镜,被命名为“仙人累莹镜”,根据它的铭文描述,此镜便是沟通人神的宝物,拥有它的人便能不时窥到仙人。

时至今日,道教文化与民俗融合日深,如果仔细观察,我们还会在生活中时常发现有人将镜子悬挂在门上、窗前等等,以起到镇宅避邪的作用,正如古代文献中说的那样,“镇宅神以埋石,厌山精而照镜”。


23
5 月 2019
【走进道教】猪八戒担任的天蓬元帅到底是仙界哪个级别的“干部”?

在《西游记》中,二师兄猪八戒是个让人又爱又恨的主要角色,说他好吃懒做吧,可他也有苦干能干的时候,而且功夫神通也还过得去,例如会天罡数的三十六般变化,所持武器更是道祖老君爷所炼制、玉皇大帝亲赐的上宝沁金钯(俗称九齿钉耙)。

而猪八戒的前世更是执掌天河八万水军的天蓬大元帅,听起来就很威风的一个仙界官衔,似乎在四大名著里唯一可以比拟的就是八十万禁军林教头了。

这个天蓬大元帅,到底是仙界里什么级别的“干部”呢?

道教的神仙体系里,三清四御是道教最重要的主神之一。三清不必多说,四御分别是:中天紫微北极大帝、南极长生大帝、勾陈上宫天皇大帝和承天效法后土皇地祗,其中北极紫微大帝的座下有四位护佑天际的神真,被称为北极四圣,他们分别是天蓬大元帅真君、天猷副元帅真君、翊圣保德储庆真君、真武灵应佑圣真君。

天蓬大元帅真君

天蓬大元帅真君便是《西游记》中猪八戒的前世,当然了,小说家之言一笑莞尔。

在道经中,天蓬大元帅真君为北极四圣之首,三头六臂,手执斧索弓箭剑戟六物,黑衣玄冠,赤发跣足威风凛凛,主四时八节、阴阳造化之政,不仅可以养命护身,亦是辟鬼驱邪的猛将。

历史上,天蓬大元帅曾被纳入雷部的神灵体系,据《道法会元》记载:“凡行雷法,无天蓬不可以役雷神。独行雷法,无天蓬不可以显验。”可见,天蓬大元帅真君影响之深远。

天猷副元帅真君

北极四圣中第二位,天猷副元帅身披金甲,为三头四臂,手执戈矛印符。天猷副元帅辅佐北帝,居于妙有天界七十二宝殿之一的通明殿,一切妖魔邪祟在天猷副元帅面前均无所遁形,他逢妖寸斩,遇鬼灭形,是一位战斗力极高的道教神明。

翊圣保德储庆真君

北极四圣中第三位为翊圣真君,居于元照黑灵府,其神职是“总三洞五雷之号令,掌八天九地之权衡”。

据传,北宋建隆初年,道士张守真于终南山中遇天神,自称是翊圣保德储庆真君,受玉帝之命降显人间辅佐大宋皇朝。自此,翊圣真君倍受北宋皇室推崇。

真武灵应佑圣真君

真武灵应佑圣帝君也就是真武大帝,又称玄天上帝等,统御北方之地,因北方属水,所以也被称为水神,真武大帝威武不凡,身披金锁甲胄,执剑赤足,身旁有龟蛇二将。

自明代以后,真武大帝信仰在全国影响极大,近代民间信仰尤为普遍。道教的四大名山中的武当山与齐云山都将真武大帝供奉为主神,尤其是武当山的山名就是取自“非真武不足当之”。

那么,介绍完道教北极四圣后,到底天蓬元帅在仙界中是什么级别的“干部”呢?

小编胡乱猜想,至少应该是个省部级吧。


22
5 月 2019
【走进道教】“汉末三仙”,你听说过吗?

在道教神仙信仰中,流传众多仙真传说,“汉末三仙”就是其中很有代表性的神仙人物。

嗨嗨嗨,不要提到三仙就流口水,我说的不是地三鲜!

书归正传,“汉末三仙”指东汉末年流传的三位出神入化的道家修行人,分别为于吉、左慈和南华老仙,这几位,既能在官修史书中留名千载又能在野史甚至演义小说里给我们留下一个个神奇的传说。

于吉

又称干吉,琅琊人,东汉末年黄老道代表人物之一,《三国志•孙策传》中记载:“时有道士琅邪于吉,先寓居东方,往来吴会,立精舍,烧香读道书,制作符水以治病,吴会人多事之”。

同时,于吉也是道教早期著名道经《太平经》也就是《太平清领书》的作者。《后汉书·襄楷传》中记载:“顺帝时,琅邪宫崇诣阙,上其师干吉于曲阳泉水上所得神书百七十卷,皆缥白素朱介青首朱目,号《太平清领书》”。

即汉顺帝时,琅琊有个叫宫崇的道士,向皇帝上了本书,名为《太平清领书》,并称此书为他师父于吉在曲阳(今江苏省沭阳县或今淮南市)得到的神书,共百余卷。

后来,《太平经》流落民间,相传为张角获得,并依据经书纲领,创办太平道,面对当时的苛政,又掀起了我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宗教组织形式农民运动高潮——黄巾起义。

左慈

字元放,庐江人,道号乌角先生,东汉末年著名方士,少时居天柱山,研习炼丹之术。在道教历史上,东汉时期的丹鼎派道术是从他一脉相传的,正史《后汉书》中记载左慈“少有神道”,此处的“少”指年纪轻轻,也就是说左慈年纪轻轻时便已经具足神通。

东晋高道葛洪祖师在《抱朴子·金丹篇》中记述了左慈是葛玄之师,并传其《太清丹经》三卷,及《九鼎丹经》、《金液丹经》各一卷。在葛洪祖师另一部著作《神仙传》中,记述了左慈可以役使鬼神,会变化、能辟谷。

在“汉末三仙”中,左慈可谓是C位出道,时至今日,像左慈掷杯戏曹操等等仙真神话还口口相传。

南华老仙

唐代著名大诗人兼道士的李白曾经写过一首赋作,名为《大鹏赋》,其中有数句为“南华老仙,发天机于漆园。吐峥嵘之高论,开浩荡之奇言。”。

南华老仙指的是先秦道家巨擘庄子,由于他著有《南华真经》,因此,在道教中庄子被尊为南华真人,所以便有这一称谓。

在小说《三国演义》中,南华老仙为张角的师傅,传其《太平要术》(即前述《太平经》)后,化阵清风而去,张角获得此书后,日夜修习,渐有所成,能呼风唤雨,自号为 “天公将军”。

从汉末三仙等等道教仙真传说中,可以看出,我们华夏民族性格的博大坚忍、自强不息和富于希望,众多道教仙真利人利己、渡人自渡的精神也值得我们玄门后辈学习和发扬。


21
5 月 2019
【道教养生】小满:健脾清热 未病先防

今日为二十四节气中的“小满”。

“斗指甲为小满,万物长于此少得盈满,麦至此方小满而未全熟,故名也”这是“小满”节气得名的由来。从小满开始,大麦、冬小麦等夏收作物已经结果,籽粒渐见饱满,但尚未成熟,所以叫小满。

小满节气正值五月下旬,气温明显增高,如若贪凉卧睡必将引发风湿症、湿性皮肤病等疾病。在小满节气的养生中,要特别注意“未病先防”的养生理念。由于小满节气是皮肤病的高发期,按未病先防的养生观,需要重点防治“风疹”这一皮肤病。医圣张仲景所著《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篇》说:“邪气中经,则身痒而瘾疹”。道教对此病早已有所认识,认为“风疹”的病因病机为蕴湿生热,或与食物过敏,郁于肌肤发为本病。风疹可发生于身体的任何部位,发病迅速,皮肤上会突然出现大小不等的皮疹,或成块成片,或呈丘疹样,此起彼伏,疏密不一,并伴有皮肤异常瘙痒,随气候冷热而减轻或加剧。当我们了解了发病的机理后,就可以有的放矢地加以预防和治疗。

防治“风疹”的关键在于“清热利湿”。防治“风疹”的饮食调养,均宜以清爽清淡的素食为主,常吃具有清热利湿作用的食物,如赤小豆、薏苡仁、绿豆、冬瓜、丝瓜、黄瓜等杂粮或果菜;忌食高粱厚味,甘肥滋腻,生湿助湿的食物,如动物脂肪、海腥鱼类、酸涩辛辣、性属温热助火之品及油煎熏烤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