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rt Blog Type 1 (Full Width Image) and Sidbar

02
5 月 2019
【走进道教】药王孙思邈为何有“坐虎针龙”的形象?

上海城隍庙月老殿供奉有“药王”美誉的神医孙思邈,其身穿文官袍服,斜坐于卧虎背上,肩上横盘一龙,左手轻握龙头,右手紧捏针身,正是一幕“坐虎针龙”的生动形象。那么,药王孙思邈为何有“坐虎针龙”的形象

“坐虎”的来源

“药王”孙思邈有一次进山治病时被一只猛虎挡住了去路。当时他要逃跑已经来不及了,想拿起挑草药的扁担搏斗怕又不是猛虎的对手。可是这只虎并不追扑他,只是俯伏在地上张开大口,眼里露出哀求的神色,并不住地向孙思邈点头。孙思邈十分惊奇,走近细看,只见老虎喉咙口横着一根白色的东西。这时老虎露出哀求地眼神,孙思邈再走近仔细地一看,原来是一根很大的兽骨卡住了老虎的喉咙。他想为老虎掏出兽骨,却又怕虎性发作咬断他的手臂。忽然他想起药担子上有只铜圈,就取来放进虎口撑住上下颚,叫老虎衔着,自己伸手从铜圈中取出兽骨并为老虎的伤处敷上药物,然后再取出铜圈。老虎连连摇尾点头,似乎表示感谢。

此后,外出行医的郎中纷纷将铜圈作为行医的标志,表示自己是能医龙治虎的药王弟子;更因为孙思逸用这只铜圈救了老虎而没被吃掉,郎中便把它作为自己行医的护身符了

“针龙”的来源

话说一天大雨骤降,药王掬起一捧屋檐之水,看了看,嗅了嗅,随口说,此降水之龙生病了。不一会儿,见一老者前来求医。药王为他诊脉,便知他是龙,让他现出原形,才为他诊病。

药王随后配了一桶药,良药苦口,可龙觉得难以下咽,药王数落了它几句,龙便很不高兴,嘴巴轻轻一吹,起了一股风,差点把药桶吹翻。药王见这家伙野性不小,怕它闯出祸来,悄悄用银针对准龙角旁一个穴位,迅速扎了下去。龙疼的大叫,但是一点力气都没有。

药王又取出一根针,在龙眼前晃了晃,让它快把药喝了,否则还要扎。然后,骑在龙脖子上,抓住龙角,将龙头按在桶里喝药。

龙喝完药后,便舒畅了很多。对着药王连连道谢,以示感激。

“坐虎针龙”

历经千年,这些神奇的故事仍然脍炙人口。直到今日,各地宫观中供奉药王孙思邈,大多取“坐虎针龙”之态。道教药王崇拜代表中国民间防治疾病、追求健康的美好理想,同时也寄托了民众对历代名医的纪念和崇敬。


01
5 月 2019
【走进道教】祖师叫你常劳动

今天是五一国际劳动节。劳动光荣,勤劳最美,今天最美的人就是千千万万普通的劳动者们。

道教素来提倡劳动,用自己的智慧和勤劳创造幸福生活。《太平经》有云“人各自衣食其力”,劳动就是生活中最美的旋律。

劳动节,分享一则四川青城山道众自力更生酿酒、种茶的故事。

“青城山下白素贞,洞中千年修此身。”每次听到这个调调,都会忍不住哼上两句。

不过,青城山不只有神话传说,这里的青城四绝:青城乳酒、青城茶、白果炖鸡和青城老泡菜闻名遐迩,且都与道教文化息息相关。

例如,青城乳酒就是当地特产的猕猴桃酒,还很好喝,都是山上的道士所酿。

连大诗人杜甫都难以抵抗它的魅力,好朋友送了他一瓶,他爱不释手。小酌还不够,还要饮醉;醉了也不够,还要给它写诗。

于是,就留下了《谢严中丞送青城山道士乳酒一瓶》的诗:

山瓶乳酒下青云,气味浓香幸见分。

鸣鞭走送怜渔父,洗盏开尝对马军。

青城山道众酿酒素有传统,经过道家文化千年浸润,与“物以土为本,人以胃为先”的道教养生理念无比契合。

“青城乳酒”乃青城四绝之首,具有一千二百年的历史,以“果王”猕猴桃为主要原料,配以青城山特有矿泉水,根据道家传统方略精制酿造,色如碧玉,浓似乳汁,果香浓郁,酒香优雅,鲜美醇和,五味(果、酸、甜、酒、香)俱佳,富含丰富的营养成分,医食同疗,味宿安宁。

再来说说青城“道茶”。

“茶圣”陆羽在《茶经》中说:“茶生蜀山青城丈人峰,为茶中上品”。青城山作为中国道教文化重要的发祥地,其茶文化也成为中国道教文化重要组成部分。历史上,青城山道众素有种茶传统,“青城道茶”由于其茶品上乘、制作独特,早在唐代以前就声名远播,宋代时又作为贡品进献皇宫。

古时的“青城道茶”从采茶到制作都很讲究。采茶时不同于现在只要叶子,而是每片茶叶都要留嫩茎,以保持阴阳调和;炒制时更是叶叶带杆,不能缺失,同时要注意保留茶的青气,这样才质量高,营养够;制作完成后还要用很考究的茶具盛装。古书中将茶称之为稠梗,稠为叶,梗为茎,体现乾坤和谐,也被道家称之为仙草。祖天师在川传道时所建道教二十四治中就有“稠梗治”之说,并年年提供极品茶。

当代,中国道教协会前会长傅圆天大师曾有“研究青城道教茶,丰富中国茶文化”的心愿,青城山道众潜心多年研究,终将“青城道茶”继续发扬光大。“青城道茶”茶形青秀如剑,茶质汤色淡碧,清秀耐泡,是具有道家气息的绿色饮品。

一茶一酒,都为千年辛勤劳动成果。千年前,祖师在青城山传道拯救苍生;千年后,道众又在青城山潜心修道之余种茶酿酒造福万民。变化的是时间空间,不变的,是道教千年传承的勤劳、智慧和汗水。


30
4 月 2019
【走进道教】道经里神仙那么多,可为什么秦始皇举国之力都找不到?

中华文明上下数千年,是世界上唯一没有出现文化断层的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从古代中国开始,典故中就已有神仙的记载,传说中的神仙腾云驾雾,居住在天上,无所不能,那么神仙真的存在吗?

在道教经典中,“神仙”一般是指修炼得道,神通广大,变化莫测而又长生不死之人。即“神仙者,所以保性命之真而游求于外者”,“神仙”也称“仙人”、“真人”,统称“仙真”。

其实,神与仙是有区别的,神是先天自然之神,是出于天地未分之前,也称先天之圣,按葛洪祖师在《抱朴子》中的说法,神“非可学也”。比如三清尊神、玉皇大帝、南极仙翁等天界尊神,就不是世间的普通人通过修道能够修成的。

而“仙”是指后天在世俗中修炼得道之人,也称后天得道仙真,凡是通过长期的修炼,最终达到长生不老的人,就是仙人。

关于神仙的传说,早在先秦时代就已经广泛流传。

《南华真经》逍遥游篇中说:“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说的就是住在菇射之山上的神人们的日常生活。

诸位仙真们当然不能只挤在姑射山楼盘。

在其他道经里,如《神异经》、《云笈七签》等,都记载了很多神仙聚集居住的地方,分别是海外三山、五岛、十洲等地,可见仙界里房价应该不会太高。

根据《冲虚真经》汤问篇的记载,仅仅在蓬莱、瀛洲、方丈三山上,所居的诸位仙真们,便数以亿计,可见神仙的数量绝对不可低估。

那么问题来了。

据《史记》等史书记载,秦始皇曾多次派人入海求仙,像我们熟知的徐福入海,可找了这么多次,为什么一次都没找到?

是秦始皇运气不好?是秦始皇没有仙缘?

答案都不是。

而是因为神仙居住的这些楼盘根本就不存在于我们这个世界里。

解铃还须系铃人,道经里说神仙多,那就还要到经典里找答案。

例如《神异经》中记载的海外十洲,玄洲距离岸边三十六万里,生洲二十三万里,瀛洲有七十万里等等,就连最近的三山之间的距离也有七万里,可这些个距离,我们知道,就是绕地球一圈也才八万多里。

所以,这些海外的仙山、仙岛,根本就不在我们生活的世界中,是另一个空间的东西,换句时髦的话说,是另一个高维度中的存在,所以我们很难感知到,而道教信仰中强调的日常修炼,便是强化自身静待时机,以完成最后的维度突破,成为神仙。

当然了,如果有人说这些神仙居住的地方根本不存在,都是古人没手机不能上网没事干而开脑洞瞎编的,那小编我也无话可说。

其实,哪怕对于没有道教信仰的朋友来说,多一份为了美好幸福生活的信仰和动力,不也是给生活多了份希望和信心吗?


29
4 月 2019
【走进道教】韩国国旗里的道教元素

提起东北亚,离不开中日韩,由于文化、地理、历史的关系,不管在古代,还是现在,都有各种爱恨情仇交织着。

中国作为三国之中的文化起源国,深深地影响着另外两国,日本与韩国都曾经很认真学习中国的各个方面,例如韩国,就连在国旗里都透露出浓厚的道教元素。

韩国国旗被称为“太极旗”。

众所周知,太极是我国道教文化中一个重要概念和范畴,太极源自无极,是万物化生的过程之一。太极的含义即为天地未开、混沌未分之前的状态,初见于《南华真经》,也就是《庄子》:“大道,在太极之上而不为高;在六极之下而不为深;先天地而不为久;长于上古而不为老”。

后见于《易传》:“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此处的两仪指的就是太极中的阴阳二仪。

自南华真人起,“太极”逐渐成为推演成熟的一种道教和哲学观念。

除了太极旗这个名称外,在韩国国旗中,直接出现了上红下蓝的阴阳两仪太极图,以及同为道教文化代表的另一个重要符号:八卦。

八卦,是道教文化中与“阴阳五行”一样用来推演世界、空间、时间等各类事物关系的工具。

每一卦形代表特定的事物,例如乾代表天,坤代表地,巽(xùn)代表风等等。八卦之外,互相搭配又成六十四卦,用来象征各种自然现象和人事现象。

从古时起,以“八卦”和“阴阳五行”等为代表的道教易学文化,便已渗透到东亚文化的各个领域。

再回到韩国国旗,其四角的卦像分别是左上方为乾,右下为坤,右上为坎,左下为离,分别可代表天地水火,父母男女之意。

其实,除了国旗外,中韩两国在文化层面还有很多纠缠不清的地方。例如,历史上商纣王的叔父箕子最早在朝鲜半岛建立政权,并为朝鲜半岛带来了当时先进的汉字。

1446年朝鲜正式公布了创制的朝鲜文字

之前多采用汉字

而中国文化在朝鲜半岛的影响力达到巅峰当归功于汉武帝在朝鲜半岛设立汉四郡,当时,有很多汉人进入半岛生活。经过多年的影响,半岛居民不管是服饰,还是语言等诸多方面全盘学习了汉文化,几乎与汉人无异。

直至明朝中期,朝鲜半岛统治者才将汉字进行改造,推出了自己的文字,也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韩文,但是民众们仍深深被汉文化影响着。

像我们道教全真派道友夏天常佩戴的太阳巾,因为广泛流传到朝鲜半岛,甚至被人认为太阳巾是韩国传统服饰。

古往今来,先秦诸子、汉唐气象、宋明风韵……五千年文脉涵养出泱泱中华 ,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创造的文化万紫千红 。此时,大国崛起,我们更要走向全世界去讲“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在文化上赢得尊重和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