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rt Blog Type 1 (Full Width Image) and Sidbar

20
12 月 2018
【走进道教】道教神仙为什么总骑着仙鹤?

在传统文化和道教信仰中,鹤是被推崇的几种动物之一。

它羽色素朴纯洁,体态飘逸雅致,鸣声嘹亮脱俗,《诗经》中就有“鹤鸣于九皋,声闻于野。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的精彩描述,人们一直认为鹤象征着圣洁,清雅。

而道教对鹤的尊崇和喜爱更不必多说。

例如祖天师学道的地方叫鹤鸣山,那里至今还有待鹤轩、听鹤亭等建筑。又因为对鹤的尊崇,道士还被称为羽士,道士的一种服装样式被称为“鹤氅”,连道士作法时行走的姿态也与鹤步十分相似,甚至很多道教神仙的坐骑就是仙鹤。

某种意义上,鹤已经成为道教修仙的“图腾”,所以在诸多瑞兽祥禽之中,只有鹤的名字前常加一个仙字,被称为仙鹤。

道教仙人们以仙鹤为坐骑,自然源于此。

在西汉《列仙传》中便有仙人王子乔乘白鹤的故事。

记载中,王子乔好吹笙作凤鸣之声,游于伊洛之间,被道士浮丘公接引到嵩山修仙,三十多年后乘白鹤停歇在缑氏山头,数日后远去。

可见,在西汉前道教修仙与仙鹤的联系就已经很深。

而被誉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的陶渊明在《搜神后记》所载丁令威化鹤升仙的故事,更使仙鹤的名声远播其外。

据传,丁令威是辽东人,在灵虚山学道多年,后变化成仙鹤返回故乡,停在城门华表柱上。有少年举弓欲射之,仙鹤就飞升在空中还说起了人话:“有鸟有鸟丁令威,去家千年今始归。城郭如故人民非,何不学仙冢垒垒”,说完这些话,仙鹤就一飞冲天,再也不见。

至此,白鹤和道教神仙及道士们的羁绊更加深厚,凡得道成仙者大多乘白鹤遨游。

道教神仙信仰对仙鹤的这种极力推崇反映在传统文化中,更使仙鹤增添了几分神秘色彩,成了文人墨客们的最爱。

历代诸多著名文人,诗人与画家创作了许多以鹤为题的作品。

例如一代诗仙李白终生热衷于以“仙鹤”抒怀,他在求仙访道中,写下“缅彼鹤上仙”、“娇女爱飞鹤”、“鹤舞来伊川”等名句,充溢着浪漫主义色彩,同时把仙与鹤自然而然地联系在一起,倒与他的道士身份十分相符。

甚至到清代时,连政府官员的官服上,都将仙鹤作为一品文官的标识,作为仅次于皇家专用瑞兽龙凤的仙鹤,也因此被称为“一品鸟”。

如今,在道教神仙信仰和传统文化的双重影响下,仙鹤的吉祥含义深入人心,提到仙鹤总让人联想到长寿、逍遥等等美好。

或许,在每个繁忙的当代人内心深处,都有着下面这样一个桃花源。

清风徐来,白云轻飘,远山绵远,仙鹤轻飞,青翠茂盛的百年松柏树下,与几位仙道长者环坐其中,或树下弈棋或怡然品茶或侃侃而谈或小醉微醺,于淡定逍遥中怡然自得。


19
12 月 2018
【走进道教】“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看诸子百家背后的道家

昨天,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引用了春秋战国时期著名改革家商鞅的一句名言,“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以数千年大历史视角阐述,变革和开放总体上是中国的历史常态。

总书记提纲挈领,不忘初心,带领全国人民同心同德,牢记使命,可预见的未来里,中华民族一定将继续以改革开放的姿态走向美好时代。

每每谈到爱国这个话题,小编这颗闪闪“红心”难免激情澎湃,不过还是稍安勿躁,说说今天的主题,从法家代表商鞅的这句话看诸子百家背后的道家。

聪明的朋友们其实一定可以看出,商鞅所谓“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实质上就是道家所揭示的任何事物不断发展变化规律的另外一种说法而已。

回到春秋战国时期,正是中华文化的“轴心时代”,诸子百家思想星光熠熠,以老子、孔子、墨子等为代表的先贤们,创立了各自的学说,“于道德政治文学上,灿然放万丈之光焰”(王国维语),对华夏后世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国人喜欢张榜排名,历来如此。

关于诸子百家在中华文化中的地位,也历来颇多争议,或许看着后人们忙着各种排名,先贤们也只好莞尔一笑。

在后人们为诸子百家排名中,传统观点通常以儒家为主流;但也有观点认为,道家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主干,甚至有学者认为,诸子百家都渊源于道家。

(孔子见老子)

例如,清末民初的民主革命者、学者江瑔,在其所著的《读子卮言》一书中就指出:“道家之学,较诸家为最早……诸家之学皆起于春秋战国之时,道家之学则在春秋战国以前,而源于有史之初”。

又说:“大抵古今学术之分合,以老子为大关键。老子以前,学传于官,故只有道家,而无他家,其学定于一尊。老子始官而终隐,学始传于弟子,故由道家散为诸家,而成为九流之派别,是老子为当时诸家之大师,或亲受业于其门,或转辗相授。”

这些说法,并非全无依据,凭空臆造。

在诸子百家中,道家确实是最兴旺的一个派别。

例如,《庄子》把当时的学者概括为八家,除儒家、墨家、阴阳家、名家外,其余四家都属于道家,分别是宋钘、尹文之学,彭蒙、田骈、慎到之学,关尹、老聃之学和庄周之学;《荀子·解蔽》列出了六家,道家占了一半;《吕氏春秋·不二》列十家,道家也占了其中五家,可见在先秦诸子中道家之兴盛。

此外,在班固《汉书·艺文志》所载的诸子文献中,又以道家的著述最多,共有993篇,高于儒家的836篇,数量居诸子百家之首,这还不包括一些实为道家但当时被错误列入别家的文献。

或许,这些种种证据还不足以证明诸子百家来源于道家,但道家囊括宇宙万物,阐述的是天地自然的发展变革,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又何况诸子百家呢?


18
12 月 2018
【走进道教】叫居士,就一定是信仰宗教的人吗?

在我国传统文化里,通常称呼皈依宗教但在家修行的人为居士,用来和道士等宗教教职人员做区分,但叫居士的人就一定是信仰宗教的宗教徒吗?

昨天,公众号后台有人留言发了一个帖子求证真伪,帖子里说北宋大文学家苏轼是宗教徒,而理由是苏轼自号东坡居士,然后又援引经典,阐述居士一词在宗教中的各种含义及所遵守戒律等等。

小编看完不仅哑然一笑。

叫居士的就一定是宗教徒吗?这个可不好说,就好像骑白马的不一定是王子,长翅膀的也未必就是天使。

不然,半山居士(王安石)、淮海居士(秦观)、六一居士(欧阳修)、易安居士(李清照)们的棺材板都按不住啦!

自古以来,居士一词就并非宗教所专用。

最早见于儒家典籍《礼记·玉藻》:“居士锦带,弟子縞带。”,居士与弟子相对,而且锦带为精致丝织品,缟带却是朴素衣着的代称,显然,居士貌似是指老师一级的人物。

东汉末年儒家学者郑玄对这句话的注解为:“居士,道艺处士也。”,道艺可以指学问、技能(出自《周礼·地官》),也可以指黄老修炼之术(出自《后汉书·方术传序》),此处的“道艺“明显取义前者,而处士是指有德才而隐居不仕的人,后来也泛指没有做过官的读书人。

也就是说,在《礼记·玉藻》中,居士指的是有德才学问但不愿当官的人,礼制上他们可以穿着锦带。

您看好了,这可和宗教没有半点关系。

随着历史推进和宗教发展,居士一词因为恰巧在翻译宗教典籍中使用后,才逐渐和宗教产生联系。

假如当时在翻译过程中,使用的是“壮士“一词,那今天我们居家修行的信众们或许就会被称为”壮士“。

居家修行的信众是“实“,而”居士“甚至”壮士“都只是碰巧我们给这种”实“起的名字而已。

在诸子百家中,名家便是穷究“名与实“之论,而”名“本身也确实如此玄奥,像“居士“一词,在使用中赋予它含义,它便有了新生,也成了当代宗教常用词汇之一。

或许正如道祖太上在《道德经》第一章中所开示的吧。

名可名,非常名。

不多论名或实,如今,提到居士,大多数人会理解为在家修行的宗教徒,这也无可厚非,但我们也要知道,并不是叫居士的人都和宗教相关,这也可能是文人雅士的自号。

提到居士,就联想到宗教信仰,以偏概全了哦。


04
12 月 2018
上海城隍庙积极开展“国家宪法日”宣传活动

12月4日,是第五个国家宪法日,本周也是第一个“宪法宣传周”。上海城隍庙积极开展各类活动,向教职人员和信教群众宣传宪法和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全力营造尊崇宪法的良好氛围。

4日下午,城隍庙部分教职人员来到明珠饭店,参加由黄浦区民宗办、黄浦区社会主义学院联合举办的宪法学习培训会。培训会由上海市社科院、华东政法大学教授作辅导报告。通过培训会,教职人员深入学习了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对宪法和相关法律法规知识有了更深的了解和体悟,自觉提升了学法、懂法、用法意识。

城隍庙还利用多种宣传手段进行本次“宪法宣传周”活动,将“宪法宣传”作为12月全庙政治学习会主题,通过户外媒体和微信、微博、网站等网络宣传阵地相结合,全庙介绍了学习宪法的重要性和“宪法宣传周”活动的背景。这些方式在人流密集的城隍庙场所内进行宣传,效果显著,让信众和游客在参拜、游玩之余,也实实在在地接受了一次宪法教育。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也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更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上海城隍庙积极开展“国家宪法日”宣传活动,有助于进一步增强教职人员和信众法治观念,推动宗教法治化进程迈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