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rt Blog Type 1 (Full Width Image) and Sidbar

06
9 月 2018
【悟道思理】短视频“炫富”?你正和“勤俭”的福缘渐行渐远

近日,各类短视频app风行,所谓“南抖音北快手”,几亿用户捧着手机看的津津有味儿。不过细心的朋友会发现,随着不断走红,这些app上传的视频画风越来越跑偏了。

“炫富”成了永恒的主题。有人说,想了几天拍出来的创意,还不如别人拍海景房的赞多!

不知道是不是我们的审美变了,“炫富”似乎一下子就涌现在人们的手机屏幕上:有骄傲地晒自己的法拉利跑车的;有自信地拍自己一屋子名牌跑鞋的;有“看似低调”炫耀自己成堆的口红及化妆品的;还有就是女生往沙发扔一个个香内儿包包的!

打住!这样真的好吗?

是时候再强调下什么叫“勤俭节约”了。《道德经》中说,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其中,“俭故能广”,勤俭节约才是实践可持续发展的最佳之道。

克节于邦,克俭于家;俭节则昌,淫佚则亡;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勤俭节约行为不仅给人们带来富裕安宁的生活,还给人们带来许多益处:它培养人们自我克制的习惯;它使精明谨慎成为人的显著性格;它控制自我放纵;它使人拥有安逸闲适的平和心态。

勤俭节约并不需要很大的勇气才能做到,也不需要很高的智力、强烈的决心或任何超人类的德行才能做到,只不过是日常生活中的普通意识而已。比如随手关个灯、拧紧水龙头、按量打饭菜、空调调高一度、少踩一脚油门等,从生活中每一件具体事、细小事做起,努力改掉那些习以为常的浪费习惯,树立“细节化”和“小题大作”的节能观念,时时处处把节约放在心上,不管是公还是私,都要厉行节约,防止浪费。

俗话说,俭以养德,短视频“炫富”?你正和“勤俭”的福缘渐行渐远啊!


05
9 月 2018
【庙观新闻】上海道教界举行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3周年和平祈祷法会

为维护人类和平的共同成果,继承发扬道教界爱国爱教、行道立德的优良传统。9月4日上午,上海道教界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3周年和平祈祷法会在上海白云观隆重举行。

 

来自全市30多座宫观的道长和信众代表参加了法会。 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上海市道教协会会长吉宏忠道长担任主祭人,率全体道众于祭台前上香礼拜,追荐抗日英烈及罹难同胞。法会现场庄严肃穆,香烟袅袅,道乐绵绵,高功法师率领两班道众诵经焚香、如法如仪,共同祈愿人民富足,国家昌盛,实现民族之伟大复兴;阴阳和顺,环宇清净,维护世界之和谐有序。


04
9 月 2018
【江南名观】镇江有一座“坐东朝西”的道观

江苏镇江市金牛山,古有小茅山之称。其山钟灵毓秀,南、中、北三峰,峰虽不高,但有仙则名。仙真赤松子黄初平(黄大仙)曾云游采赤石脂于此。并留大仙古井一口。其泉清澈甘甜,可以治病。民众感念仙真造福于民,于是在此山建黄大仙庙。又据史料记载:汉景帝时,茅盈、茅固、茅衷三兄弟得道成仙之前,曾栖居此山,常常采药为人治病。到了隋唐,当地百姓为了感其恩泽,期望三茅真君能佑民保平安,便建三茅宫以作纪念。从此金牛山上便有黄大仙庙及三茅宫两座道观。

润州道院牌楼

由于历代战乱及种种原因,两座道观屡兴屡废。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家宗教政策的不断贯彻和落实,在各级政府的关心下,于1996年6月将三茅宫,黄大仙庙合并,并更名为镇江润州道院。

润州道院殿堂

如今的润州道院殿堂雄伟,神像齐备。其朝向与一般宫观采南北朝向不同,而是东西朝向。道院座东朝西,远望似太师椅,有青龙盘旋之势,整体建筑为中国古典的宫殿式建筑,布局匀称,殿宇建筑大多为砖木结构,雕梁画栋,与红柱相映,飞檐翘角与黄墙相衬,雄伟壮观,占地达三十余亩。在太元宝殿内供奉着茅山缔造祖师三茅真君。每逢香期来自各地的善男信女,云集于此,人山人海,礼拜虔诚,以求三茅真君的护佑。

润州道院建筑

润州道院定位于集道教朝拜、斋醮与养生;市民休闲,旅游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于一体的著名道教宫观,今后将成为与镇江金山,焦山齐名的旅游胜地。

润州道院地址: 镇江市润州区南徐大道喻家湾

交通:  镇江火车站多路公交可达

 


03
9 月 2018
【走进道教】道士的弟子——苏轼

苏轼,绝对是中国文化史上一个响当当的牛人。

来看看今天我们如何评价他:唐宋八大家之一,掀起古文运动高潮;同时又是宋词四大家之一,与好队友辛弃疾柳永李清照等等给我们留下了一首首脍炙人口的绝美宋词;在书法史上,苏黄米蔡这四位爷就可以代表数百年间的宋代书法艺术…

就算这些都不重要,作为一个千百年前的顶级美da食chi家huo,在我们品尝红烧肉和梅菜扣肉时也理应深深怀念他…

这样一位牛人,和道教的渊源也很深,甚至他的启蒙老师就是一个道士。

启蒙恩师张道士

苏轼、苏辙两兄弟少年时在家乡即今四川省眉县天庆观读书,他们的启蒙老师是道士张易简。

张易简道长致力当地幼童的启蒙教育,所授弟子总数达几百人,苏轼是倍受张道长青睐的学生之一,另外一个被张道长喜欢的学生叫陈太初,后来也做了道士。为此,苏轼曾作文:“吾八岁入学,以道士张易简为师。童子几百人,师独称吾与陈太初者”。

启蒙老师的意义和价值就在于让我们在人生道路上能够有个初步的方向。因此对每个孩童来说第一任老师的影响和印象总是十分深刻,而一个道士老师能教会苏轼的想必一定是贯穿其一生的积极却不争,无为又自然的道家生活态度吧。

 

苏轼文学作品中的道教

由于苏轼自小受道教相关启蒙教育,导致他一生都对道教情有独钟,常穿道袍,游访道士。

在他的文学作品中,《放鹤亭记》里对道士张天骥大加赞赏,而《后赤壁赋》又以道人入梦结尾。在他被贬时,仍给许多道观、道堂撰文,于是有了《众妙堂记》、《观妙堂记》、《庄子祠堂记》等等美文。在《众妙堂记》文中他讲述了梦中见到自己的小学老师张易简道长并深受教诲之事。

上善若水铸就苏轼包容开放心态

上善若水,是《道德真经》中一个重要观点,水的包容不争甘于居下都是人类美德的一种表现,苏轼一生也同样如此。

如他指出儒释道各家的关系实际上是“相反而相为用”,即不谋而合,殊途同归。在为其弟苏辙所著《老子解》作跋时,他也指出:“使汉初有此书,则孔老为一:使晋宋间有此书,则佛老不为二。”(《仇池笔记·卷上》)。

今天,当我们再谈苏轼或者更多的历史名人时,可能只记住他们在某方面的创举和建树,甚至是才子佳人的风花雪月,而最容易忽略的,就是背后塑造其人格的精神力量。

作为中华文明的主体之一,道家思想和道教文化千百年来一直给与着国人无数潜移默化的影响,这种影响可以说深入至骨髓中,无法割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