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rt Blog Type 1 (Full Width Image) and Sidbar

02
8 月 2017
【邑庙轶闻】城隍庙就是豫园吗?
豫园的演变渊源

       很多朋友对城隍庙和豫园的概念不是很清楚,甚至有“城隍庙就是豫园”的说法。那么,城隍庙和豫园之间究竟有什么渊源呢?

在上海的乡土语境中,人们常说的城隍庙或豫园,涵盖了城隍庙道观、豫园园林和豫园商城。它不止是一个地理概念,而且是一个文化概念。城隍神信仰遍及全国,但是历来以江南一带的城隍神信仰最为虔诚。江南各县的城隍庙,往往都配置了庙园,内建池馆台榭,意在娱神。其中又以上海城隍庙的园林规模最大,景色最佳。
上海城隍庙园林,分为东园和西园。西园形成于明末,原是私家园林,起初就叫豫园;东园形成于清初,一开始就是为城隍庙建造的,命名为灵苑,因为建在庙东,所以又叫东园;后来豫园归城隍庙,因位于庙西北,与东园相对,便有西园之名。现在作为一个旅游景区的豫园园林,则是原西园保留园林状态的部分,加上原东园,再加上原城隍庙部分庙址的总和。

豫园历史照片

东园、西园

       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南京工部尚书潘恩之子潘允端以举人应礼部会考落第,便在上海城厢家宅世春堂西的大片菜畦上动工造园,聘请上海本地园艺名家张南阳主持规划,历时二十余年竣工,以乐寿堂为中心,总面积70余亩。潘允端将此园献给老父潘恩作为养老燕居之所,故取名豫园。“豫”有“安乐、舒适”的意思,又可假借为“娱”,表达娱悦老亲的意思。豫园落成后,世人评价“陆具岭涧洞壑之胜,水极岛滩梁渡之趣”, 在景色、布局、规模上,它都足以与苏州拙政园(80多亩)媲美,号称“东南名园冠”。

豫园的大假山图

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上海士绅为满足公共活动的需要,购得城隍庙东部土地二亩余,建造庙园,取名灵苑,又称东园,后来也叫内园。东园虽小,但厅厦堂屋,亭台山石,花木池沼,曲槛长廊等等布置,比较豫园更来得精致,更有幽趣。当年熙熙攘攘的信徒和香客在朝拜完上海城隍秦裕伯老爷之后,往往都会顺访东园,一睹“城隍老爷后花园”的风采。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一些豪绅富商集资购买庙堂北及西北大片豫园旧地,恢复当年园林风貌,交给城隍庙代管,作为庙园,称为“西园”,又名外园。修复工程历时20余年,至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竣工。

豫园的穿云龙墙

修复后的西园,性质上已非私家花园,与东园一样成了供城邑士人乡绅们集会雅玩的道教宫观附属园林,但规模布局还依照潘氏豫园,保留了文人宅园明秀雅洁的风貌。江南城市的城隍庙有园林的不少,但像上海城隍庙这样有两座庙园,构型如此精美、面积规模如此宏大,却是独一无二的了。

豫园假山“玉玲珑”

岁月变迁,如今的城隍庙与豫园比邻而居,道教宫观与古典园林在上海市中心共存共荣,携手走过近五百年的历史沧桑,成为一道独特的人文景观。


28
7 月 2017
黄浦区民宗办和上海城隍庙共同慰问武警消防官兵

在“八一”建军节来临之际,7月28日,黄浦区委统战部副部长、区民宗办徐惠江主任和上海城隍庙庙管会副主任刘巧林道长来到黄浦区公安消防支队外滩中队,亲切慰问奋战在一线的消防官兵,送上防暑清凉慰问品,对人民子弟兵致以节日问候。

双方座谈交流

在慰问活动中双方进行了座谈交流。徐惠江主任称赞黄浦支队和外滩中队常年驻守上海老城厢地区,为守护地区千家万户百姓安居乐业做出了巨大贡献。黄浦区消防支队唐永革支队长表示,感谢道教界朋友的慰问,消防官兵将尽忠职守,努力为黄浦区的平安稳定保驾护航。部队驻地洋溢着军民一家亲的欢乐气氛。

合影留念

上海城隍庙每逢“八一”建军节前夕都会上门慰问武警消防战士,将此作为庙观创建精神文明、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并将把拥军爱军的优良传统坚持下去,共谱一曲军民鱼水情的欢歌。


28
7 月 2017
【仙真仙话】流落英国的真武铜像讲述“五龙捧圣”的故事
英国博物馆的真武铜像

       由于历史原因,武当山的真武文物有很多流失到了国外。近日有一位游客在英国伦敦的博物馆发现了一尊铜铸鎏金“五龙捧圣”真武神像,铜像外玻璃罩上面简介:“IT IS FROM WU DANG SHAN CHINA”英文。这尊铜铸鎏金真武神像高1.5米、宽70公分,铜像真武大帝盔甲裹身,脚驾祥云,顶部置有一金殿造型,真武下方铸有绝妙的“五龙捧圣”造型:五龙昂首,形态各异,实为罕见,置于红木雕刻底座上的铜铸真武虽无铭文,但刻画逼真,惟妙惟肖。铜像上不仅有太子读书、黑虎巡山、真武飞身等动人传说图像,还布局着铁杆磨针、苦修专炼、紫气元君等造型,尤其是铜像下方雕刻的5条龙神,都充分说明这件文物是典型的武当山真武神修道飞升故事铸像。

流落在英国的真武铜像

”五龙捧圣“的传说

     《道教大辞典》载:五龙捧圣,内丹术语。《天仙正理浅说》:“玄帝修于武当山,于舍身崖下舍其凡身,有五龙捧起圣体,升于万仞崖上,当知此超凡入圣一大妙喻也。盖玄言北方之色,言坎肾也,借帝喻北之婴儿,言水中之灵宝也。五龙者,功法中之秘机,五龙捧玄帝上升,即是以秘法捧真阳大药上三关转顶之喻。”

真武大帝壁画(局部)

  “五龙捧圣”的内丹术语来源于一则真武大帝的传说,在武当山一带广为流传,《道藏》、《武当山道教大辞典》等书都有相关记载。相传真武大帝在武当山南岩修炼功成。一日紫气元君隐身变为美女来动摇真武的凡心,真武不为美色所惑,避到飞升台,美女又追到飞升台,径往真武怀中扑去,真武闪身躲避,不想美女止步不及掉下崖去。真武大惊,暗想自己失德,只有以命偿还,便纵身跳下悬崖。此时,崖下祥云中出现五条真龙,簇拥真武大帝飞升而去。后人纪念真武大帝之道心坚定,将这一事迹命名为”五龙捧圣”。

真武大帝飞升后,玉皇大帝封其为太玄元帅,荡魔天尊等,乘九龙宝玉辇,统领三十万天兵天将,巡游三界,行使三界大都督之职,司惩恶扬善、扫荡妖魔鬼怪之事。五龙乃真武手下大将,”五龙捧圣”的故事也流传至今。

“五龙捧圣”发生地 —— 飞升台


25
7 月 2017
【道教艺术】四亿天价,讲述葛洪真人炼丹故事
拍卖背景

       2011年6月4日,以葛洪真人炼丹故事为主题的《稚川移居图》在北京亚洲大酒店拍出4.025亿高价。《稚川移居图》为元代著名画家王蒙所作,立轴,设色纸本,120x54cm,约5.8平尺。该拍品以1.1亿元起拍,历时15分钟,经过19轮竞价,以3.5亿元人民币的落槌价(含佣金的成交价为4.025亿元)被8086号买家收入囊中,成为拍卖史上第二高价的古代书画作品。

拍卖会场景

作品赏析

     《稚川移居图》是以葛洪真人炼丹故事为主题。葛洪真人字稚川,移居岭南仙境罗浮山36年,以朱明洞为中心,著有《抱朴子》、《金匮药方》等道教哲学理论和医学著作,并建冲虚(南庵)、白鹤(东庵)、孤青(西庵)、酥醪(北庵)四庵,从此罗浮山成为岭南道教圣地。《稚川移居图》就取材于葛洪真人携子侄移居于罗浮山炼丹的经历。

《稚川移居图》局部

《稚川移居图》作者是“元四家”之首的王蒙(1308-1385)。王蒙自小得其外祖赵孟頫言传身教,又得饱览赵氏所藏前代名迹,故其画艺高超。《稚川移居图》是他深具个人艺术特色的成熟之作,也系其极为罕见的最重要的真迹。

画卷取全景式构图,强调众多山形所造成的一种整体气势和气氛。除画面左角空出一小块水面外,其余各处都布满了山石树木,使景致显得格外丰茂华滋,是王蒙典型的重山叠嶂式。画中人物的描法简洁中见精工,全画中左下方溪水最亮,烘托了葛洪真人的形象。画面山岩重重,树木茂密,加上回环的流泉,曲折的山径,造成一个幽深宁静、远离尘世的境地,反映了当时士人对于隐居的追求。

《稚川移居图》局部

画上有与王蒙同时或稍后的七位大学者、大画家或大诗人如韩性、倪瓒、陶复初、陈则等人题的诗。其中,韩性是元代另一位大画家王冕的老师,与高启等人并称为“十才子”的陈则的题诗是他存世的唯一的书迹,本身就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稚川移居图》上还有明代大收藏家项元汴近20余枚收藏印,极为珍罕。

七大家题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