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rt Blog Type 1 (Full Width Image) and Sidbar

12
7 月 2017
上海城隍庙举行皈依弟子“慈航真人圣诞共修仪”

7月12日,正值农历六月十九慈航真人圣诞日,逢此良缘,上海城隍庙举行皈依弟子“慈航真人圣诞共修仪”,祈真人普渡世间,护佑众生。

早上8:30分,20位皈依弟子在大殿共诵《玄门日诵早课经》,随后跪诵《元始天尊说灵感观音妙经》二十四部。于慈航真人圣诞日诵经共修意义重大,二十四部真经以应二十四候,祈天尊救度,灾邪不侵,真人赐福,四季吉祥。慈航真人,循声赴感,众生称名,普得救度,诵经功德,不可思议。

持诵早课跪诵《元始天尊说灵感观音妙经》

诵经之后,皈依弟子在道长的带领下于知道堂内“静思首过”,忏悔罪愆。世人常生无明烦恼,常犯贪嗔痴、恶口两舌妄言等罪业,诵经静思以忏悔,方能“身心奉上真,罪根悉原宥”。随后,道长为皈依弟子讲述“慈航真人成道典故”。弟子们感动于真人怀救度之心,得修道正果的事迹,更坚定了自己对于大道的无上信仰。

静思首过讲述“慈航真人成道典故”

圆满回向,不可思议功德

为皈依弟子举行“慈航真人圣诞共修仪”,是本庙开设系列普道课程的又一新尝试。在普道班、诵经班、过经班相继举办之后,皈依弟子已经对经文有了一定程度的熟悉,对诵经的重要性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具备了独自行仪演科的基础。在仙真圣诞之日上殿诵经,静思首过,是系统的修持过程中极具意义的一个环节,对修道悟道大有裨益。


11
7 月 2017
【劝善故事】善恶之报,如影随形

《太上感应篇》有云:祸福无门,唯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其中道理,值得深思。

《正统道藏》洞真部戒律类藏有一部道教早期的劝善经典《赤松子中诫经》,其中有这样一个故事:

春秋时期,宋国大夫薛瑷曾有十子,但都穷困潦倒,家中境况十分凄惨。有一人名曰子皋与薛瑷相熟,见其家境如此,便问薛瑷,究竟做了什么不好的事情才招致了今日的罪状。薛瑷痛心疾首,如实回答说,自己贵为一国大夫,在位之时不曾为国家举荐贤才,这是不尽责;路上见人遗失财物自己却心中暗喜,这是不为德。人生天地之间,唯德是立身之本,唯善是处事之道,薛瑷在这两点上都没有尽到为人的根本,所以才招致如此人祸。
子皋闻言不禁大惊,对薛瑷说,按照天道之法,他这样的作为必定是要被无情责罚的,甚至还要殃及子孙,其家里的境况就是遭遇了天罚。但“天虽高而察其下”,只要懂得“改往修来,转败为成,不患晚矣”。于是子皋把自己当初所得一卷劝人行善之书传给薛瑷,叮嘱其日日行之。薛瑷跪捧而受。
数年后,子皋又见薛瑷,发现他的几个儿子都事业有成,家境也有了很大好转。子皋惊问缘由,薛瑷回答说,自请得善书后,只因日日按照善书上的训诫行事,见人危难便与之方便,奉行如同己处,才得此善报。子皋叹曰:“天之报善也,过于响应声、影应形。”并大呼两遍“速哉”。

何为善?何为恶?又何为”善恶之报”?经典里的故事都有记载。为善,必有善果;为恶,必有恶报。时时忏悔,日日省心,便是无上功德。

《赤松子中诫经》


10
7 月 2017
【道教艺术】去中国最大的地上博物馆领略道教石窟之美
中国唯一的道教石窟

       山西省,因为其壮美的自然和人文资源,被称为”地上博物馆”。其中,国内现存唯一的道教石窟——龙山石窟就在山西太原,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价值。

龙山道教石窟,主要开凿于元太宗六年(1234年),大道人宋德芳主持营造。宋德芳号披云子,山东莱州掖城人。金大定二十二年(1182年)生,长春祖师丘处机弟子。兴定四年,随师赴西域乃蛮国(今内蒙古科不多地区)拜见元太祖成吉思汗,三载还燕。后提点教门,往返于大都、平阳、终南山之间,主持醮事。他还在太原龙山主持重建了昊天观并雕凿了中国唯一的道教石窟——龙山石窟。

龙山石窟外景

艺术特色

       石窟自上而下,由西向东分为三组,虚皇龛位于龙山之顶,洞内雕有道教元始天尊及两壁20尊诸虚皇道君神像;三清龛位于虚皇龛之下,龛中正面居中有元始天尊、灵宝天尊、太上老君石雕坐像,通高1.5米,两壁6尊真人和6尊侍者雕像;卧如龛位于三清龛东侧,洞中石台上雕披云子宋德芳卧像,神态自然,泰然安详,后有2侍者作肃立状,龛顶雕有4龙盘旋,乃为道教全真龙门派修道用气之法“玉龙盘体法”的写实性雕塑。自西向东巨石之间三天大法师龛内有祖天师张道陵及其子张衡、孙张鲁石雕塑像,各高1.35米,另有8侍者像作肃立状。其雕像形态、技法均具有唐代特征。玄真龛内有雕像3尊,主像玄真子张子和为道教正一派中著名人物,其雕法、形态与三天大法师像相同。无凿辩道龛内雕有披云子与其师弟李志全、门人秦志安讲经论道的3尊石像,龛右侧小门有一持书童子侧面而立听道不忍离去的情景,极富生活情趣。龛壁有保存完好的赞颂披云子功绩的赞词和自赞诗的题记,完全是元代道教徒修行生活的真实写照。龙山石窟中最有游览和探古价值的是七真龛,也称玄门列祖龛。有9尊雕像,门侧各雕青龙、白虎、仙鹤、云龙,既象征神山仙境,又真实地反映了道教全真七子讲经论道的情景。

龙山石窟内精美的仙真造像

研究价值

       龙山石窟的造像风格朴实,手法庄重,窟内塑像衣饰的雕刻简洁素净,十分含蓄内敛。雕凿技术奇特,面型方圆。衣饰沉厚,线条简练,风格粗犷,生活气息浓郁。在几个窟内的两侧、前壁上,还能看到元代留下的题记,这些都是研究元代道教发展史以及石窟艺术的重要资料。

       山西是南宋、金、元之际归蒙古族统治较早的地区之一,也是全真道早期得到较大发展的地区之一。龙山石窟相当完整地保存着具有道教特色的雕刻品,是很宝贵的,可称之为元代道教雕像的代表作,对于研究元代道教发展史以及道教石窟艺术等方面极具价值。

龙山石窟外景


07
7 月 2017
【时令摄生】小暑不是“心动”的季节

今日为二十四节气中的“小暑”,小暑不是“心动”的季节。
“小暑”节气是进入长夏的第一个节气,意味着盛夏季节已然来临。天热,很多人都会感到食欲不振、情绪波动大、睡眠困难等问题。如何克服这些呢?

时当小暑之季,气候炎热,人易感心烦不安,疲倦乏力,在自我养护和锻炼时,我们应按五脏主时,夏季为心所主而顾护心阳,平心静气,确保心脏机能的旺盛,以符合“春夏养阳”之原则。《灵枢·百病始生》曰:“喜怒不节则伤脏”,这是因为人体的情志活动与内脏有密切关系,有其一定规律。不同的情志刺激可伤及不同的脏腑,产生不同的病理变化。道教养生主张一个“平”字,即在任何情况之下不可有过激之处,如喜过则伤心,心伤则心跳神荡,精神涣散,思想不能集中,甚则精神失常等。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一切生命活动都是五脏功能的集中表现,而这一切又以心为主宰,有“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之说,然,心神受损又必涉及其他脏腑。在情志方面,喜为心之志,这 “喜”是在不过的情况下,舒缓紧张的情绪,使心情舒畅气血和缓。故小暑养生重点突出“心静”二字就是这个道理。

谨防情绪中暑    

小暑季节又是消化道疾病多发季节,在饮食调养上要改变饮食不节,饮食不洁,饮食偏嗜的不良习惯。饮食应以适量为宜。过饥,则摄食不足,化源缺乏,而致气血不足,引起形体倦怠消瘦,正气虚弱,抵抗力降低,继发其他病症;过饱,会超过脾胃的消化、吸收和运化功能,导致饮食阻滞,出现脘腹胀满嗳腐泛酸,厌食,吐泻等食伤脾胃之病。《素问·痹论篇》曰:“饮食自倍,肠胃乃伤”此即饮食要有节制之理。

夏季饮食应有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