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rt Blog Type 1 (Full Width Image) and Sidbar

01
5 月 2017
【节日祝福】劳动节:一勤天下无难事

今天是“五一”国际劳动节。
曾有一句著名的小品台词“劳动者是最美的人”,博得了观众雷鸣般的掌声,因为这短短一句话,唤起了我们每个人心底深处对于“劳动”最广的认同、最高的崇敬。所以,劳动节就是献给最美之人的节日。

劳动创造衣食

劳动的辉煌

      “勤劳”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学生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为座右铭苦读圣贤书,农民以“汗滴禾下土”为生活写照积攒财富,国家统治者也以“勤政爱民”作为最高褒奖。可以说,勤劳已经作为一种传统文化基因,深深地嵌入了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血脉之中,成为中国人的内在素养和民族精神。过去,我们依靠勤劳,造就了中华民族灿烂的历史文明;今天,我们依然依靠勤劳,取得了改革开放民富国强的辉煌成就。

劳动创造生产力

劳动的经典

    “勤劳”的美德也记录在许多文化经典中,成为千年传颂的真理。《道德经》中说“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易经》载“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太平经》“人各自衣食其力”,从这些名言中我们可以领悟,热爱劳动、踏实勤奋是做人、立身、安家、兴邦的根本。正是依靠着劳动和节俭,人们生产和积累了大量的物质和精神财富,支撑起个人、家庭和国家的发展成长。

劳动推动进步

“一勤天下无难事”,只要肯付出,就一定能收获。愿我们牢记勤劳的传统美德,勤奋学习,勤快工作,勤俭持家,勤劳致富,让勤劳成为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民族精神,并得到不断发扬光大,让每个人都能以“勤劳”成为“最美丽的人”。


30
4 月 2017
慈爱义卖|爱心汇聚暖流,让我们一起为美好而微笑

4月29日,五一节假期的头一天,对于忙碌了许久的人们来说,又是一个出去踏青游玩的好时机。在上海城隍庙举办的一场活动,赋予了这个节日更多的意义。由上海慈爱公益基金会主办、上海城隍庙慈爱功德会承办的“让爱心变成微笑”主题慈善义卖活动如期举行。

上海慈爱公益基金会与上海天爱公益基金会合作,联合上海市儿童医院设立“爱微笑”专项帮困基金,专项用于困难家庭唇腭裂儿童的救治。举办此次主题慈善义卖活动,旨在进一步关怀贫困家庭唇腭裂儿童,筹集的善款用于定向救助这一特殊群体。

活动现场

什么是唇腭裂?

唇腭裂是口腔颌面部最常见的先天性畸形,俗称“兔唇”。大约每生1000个婴儿中就有1个患唇腭裂。唇腭裂不仅严重影响面部美观,还因口、鼻腔相通,哺乳时患儿很容易误吸入呼吸道,引起气管炎、肺炎等。由于不能正常哺乳,患儿会发生营养不良,影响生长发育,严重者甚至危及生命。

下午一点,义卖活动准时开始,十对亲子家庭和众多志愿者在不同的岗位上互相配合,为前来咨询的善信热情服务。因为主题是关怀儿童,所以亲子慈善是一大特色。会员们把自己的孩子带到现场,让他们感受温馨氛围,培育慈善情怀,更是感恩自己拥有健康快乐的生活。

“看一看!瞧一瞧!献一份爱心,让世界充满爱!”稚嫩的童音,清脆而又明亮的叫卖声,孩子们积极投身于活动中。

询问声此起彼伏,摊位前人头攒动。场地虽然不大,却让人感觉到无限的能量和活力。

小志愿者分享会
小志愿者们告诉我们。他们有点累,但是很开心,义卖很有“意思”。尽管有些孩子发宣传单时不太顺利,让他们有一丝挫败感,但每当看到自己父母及其他志愿者在为了那些唇腭裂的孩子而努力时,就又充满了动力。看看叔叔阿姨们忙碌的身影,小志愿者们也想更多的帮帮忙,毕竟,这是学校里学不到的体验,是能帮助唇腭裂的兄弟姐妹的大好事。体会到这些,就是亲子慈善的最大目的。

结语:

本次义卖是基金会践行办会宗旨的一次新的尝试,义卖活动共接收义卖品169件,爱心义卖出71件,共筹集善款3867元,其中爱心义卖3293元,接收捐赠574元。

在直白的数字之外,更多的是一些无价的慈善收获:

人的一生总是在追求完美,希望拥有美丽的外表,希望能够找到幸福的归宿,也希望各种美好的事情都能发生在自己的身上,但是有些孩子生来就注定会留有遗憾,他们背负着伤痛前行,微笑也变成了奢望。当他们长大成人,回首过去,并没有做错什么的自己,仿佛被上天抛弃,天空也变得灰蒙蒙了起来。
那么,本次活动的意义就全在于此:用爱心汇聚暖流,让我们一起为美好而微笑,孩子们会看到,天空依旧是湛蓝的!

感谢今天无私奉献的所有人,你们的爱心支撑起了希望。

附十组亲子家庭名单

1、林  伟,顾嘉琳;
2、倪晓晓,吕晨扬;
3、吕  磊,吕时清;
4、吴海龙,海  宝;
5、董  冰、李书苇;
6、方志洁、彭方怡;
7、武敏凤,陈奕萌、周宗骏;
8、陈晔、陆陈嘉澔、邵俊澔;
9、徐迪蓓,陆亭池;
10、朱晓蕗、孔令佾;

参加活动会员名单

登记组:谢伟红、陈方、谈  颖、马雅芬、杭亚君、徐世音、周  洁、刘婉莎
后勤组:王海棠、周琦云、俞瑞瑛、曹菊芳、马铭燕
维护组:薛立成、梁丹曦、王爱军、徐  勤、赵越申、张培林、胡丹丹、赵菁菁
宣传组:郑丽萍、钟  静、陈  蕾、郭洪霞、史  越、朱红峰
收银组:陈记利、黄天牧
摄影组:张羽、洪红

感谢你们的真情付出!


30
4 月 2017
【邑庙轶闻】从史料中感受上海城隍出巡
道教信仰中,无家可归的孤魂野鬼为“厉”,厉鬼无法安宁,便要给生人带来灾祸。如无人祭祀,“厉”便由国家设立“厉坛”作为专门场所负责安抚。明朝年间普遍推行道教的城隍制度,于洪武三年(1370),规定各级政府一律在各自的治所设立厉坛,负责祭祀辖区内的厉鬼;后来又确定,府州县乡各级厉坛每年祭祀三次,在清明日、七月十五中元日、十月朔日举行。城隍是主管一地生灵之神,因此官员主持祭厉时,便要在厉坛上摆放同级城隍的神位。民间把迎请城隍神位到厉坛的过程,逐渐发展成为城隍对辖区的巡视。信众配合每次巡视举办迎神赛会,一年三次,这就是三巡会的由来。清代上海城隍庙的香火特盛,三巡会也就办得特别隆重。作为大型道教信仰活动,需要有民间组织力量和经济力量作支撑;而上海作为一个繁华的工商城市,在这些方面正好具有突出的优势。

清末上海城隍庙外景

 

出巡活动

       清朝时,“三巡会”已发展了一套成熟的仪制。活动特色分明,热闹非凡,成为全民信仰的节日。

出巡的上一天,在金山神主大殿前搭起一座暖阁,其中设置公案。出巡当日中午前,举行“排堂”仪式,将城隍神像从城隍殿请出;城隍和四司神像预先换了新的锦袍,坐轿出堂,接受随从出巡的书吏、皂快、马快、红班、军健等人物一一参拜。官员宣读牒文,之后由值堂人将会中“犯人”的名册呈案,由传事人逐一唱名,解差立在中庭报声“解到”。唱名既毕,城隍便出牌宣告派新江、长人、高昌、财帛四司赈济各厉坛,然后颁发出门的方向和出巡的路由。
出巡的阵势庞大,每次阵型组合也会有变化,较为盛大的阵型包括:先有二十四匹高头大马分列街路两旁“执事开道”,马上大汉身穿特制衣帽,腰佩刺刀,肩背大朴刀;紧跟的是三班六房中的捕头和捕快,手持手铐、脚镣;接着八面开道大铜锣,每面锣有40来斤;接着是十六名吹号手,后面是三十六节舞龙队;接着是十六人抬的大抬阁,上面演戏;还有每船八名杠夫的鼓船队、用八根竹竿张起的锦缎大图、旗锣队、花灯队、香车队、宝马队、高跷队、无底手扶的彩船队、擎多层联灯的联灯队、香亭、精武护卫司、擎长柄香油彩灯的柱司;再后才是城隍仪仗队,包括手执竿棒喝道的“清道夫”即使命,后跟放铳手若干,后继数十名面执事牌;其后是数十名三班六房中的侍值者;然后是城隍神的八抬大轿;四司则是二人抬的小轿。
巡游的线路每次都不一样,但是也有规律,除了起点和终点在城隍庙外,途中必须经过上海道署(今巡道街、金坛路)、海防厅(今方浜中路45弄福昌里)、上海县衙(四牌楼附近)、参将署(今蓬莱路河南路口)、守备署(今尚文路河南路之间)。线路一般在前一天公布,沿途设多个祭祀点,供民众祭祀,以求保平安顺利。路旁迎候的人们得知城隍将到,便纷纷跪下迎接。每到一个祭祀点,城隍都小停片刻。出巡队伍按照颁定的路由绕行,最后到城外的厉坛去赈济,由知县宣读祭文。夜间再按照“夜会”的路由巡行返庙。民众参与三巡会的热情很高,城隍巡游沿途,都有信众手持香花迎候,或者随队游行。众人口念“太乙救苦天尊”,祈求城隍赦免亡灵罪过。

民国时期,城隍出巡“三巡会”也曾有过热闹场景,沿途民众多达十余万人。因战乱不休,出巡活动最终迫于形势而停止。

城隍出巡活动,在热闹的节日活动的深层次,通过各项内容的警示、威慑作用,构成一个庞大的“戒恶扬善”的磁场,以此净化人的心灵、宣传美德、针砭丑恶,对城市居民良好道德体系的维系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城隍出巡场景(民国时期)

城隍庙内的开道牌


30
4 月 2017
【江南胜境】濠河之畔神威应——南通城隍庙
南通城隍庙始建于宋朝建隆二年(961年),由首任州官王茂所建。曾名郡庙、邑庙。原址在市区十字街,州署东南侧(南通,原名通州),占地十余亩,座北朝南,门外有精雕青石狮子一对。历经明、清、民国张謇等人多次重修,在当地有较大的影响,现位于风景秀丽的濠东路北首。城隍庙修葺一新,内有浓厚道教艺术风格的雕塑和建筑。

南通城隍庙内景

现貌

     1999年南通城隍庙迁建于风景秀丽、濠水粼粼的濠东路北首,从仪门、甬道、拜殿、大殿及元辰殿、财神殿,东、西两庑均按原样搬建。续建成山门、戏台、后宫、文昌阁、药王阁、前后东西厢房、耳房、东西回廊。建筑面积两千二百四十八平方米,全部为砖木结构,平房简瓦,古色古香;布局严谨,庭内绿化,仿佛江南园林景色。更具特色者,围墙镂空向濠河借景,铸铁篆书作窗,内容为劝善经句。庙以河为景,河为庙增色。西侧回廊为从战国晏婴到清朝林则徐等十八位清官造像,东侧回廊是道教历代格言碑廊。进深三间,殿宇高崇,梁架精壮,有浓郁的道教特色。

南通城隍庙殿堂

文物

       南通城隍庙大殿主供城隍、六尊将官, 东、西两庑十间设供赏善司、现报司、冤报司、执法司、纠察司、诛心司、催愿司、旌孝司、注生司。镂空墙为铸铁篆字,内容为劝善经句。西迥廊为十八清官图,用大理石雕刻的从战国晏婴到清朝林则徐等十八位清官光辉形象及简介,东迥廊是道教历代格言的碑廊。
城隍庙历代留存下来的文物众多,被称为镇庙之宝的当属明洪武二年的“制诰”,诰封通州城隍为侯爵,原为忠义伯,加封为灵应侯;清同治帝加封通州城隍的“上谕”及“宣威荡寇”的匾额(现仅存照片);四十多扇名人字画镌制的贴墨屏风;清道光帝颁发的“城隍印”,以及韩世忠将军行军打仗时所用的“韩瓶”等等,这些文物不仅承载了城隍庙的历史,也反映了历朝历代对城隍的崇拜和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