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4 月 2017
明清时期统治者对道教的态度 明清两代五百多年,是道教从停滞走向衰落的阶段,其主要特点是日益世俗化,符箓派相对兴盛。明清两朝统治者对道教的态度颇有不同。明代诸帝对道教相当尊崇奉敬,对道教的教团管理严格。到了清朝因为满清贵族对斋醮祈禳甚是反感,再加上道教自身在理论上缺乏更新和创造的生机,道教总体上呈现了停滞的形势。自乾隆起道教的政策地位日益下降,被执政者看成为名山胜景的点缀,对道教的管制也日渐松弛。
明清时期的正一及全真两大主要教派状况 自金元以来,道教大体上形成北方全真道、南方正一道的对峙局势。至明代则因正一道的符箓派祈禳得到皇室喜好,所以地位显赫,而全真教则因较重养生不重符箓而地位衰微。到了清朝,因皇室不好符箓斋醮,正一教的地位有所下降,全真教受到一定的扶植。其中全真龙门派因其主将王常月的精严戒行、改革积弊而使其教一度中兴。出现了陶靖庵、周太朗、范太青、高东篱、沈一炳等一批高道。他们的道行和社会影响虽然未及于全真初期的七真十八子,但对于衰落大势中的全真道来说,确也有着特殊的作用。
明清学术状况 从学术上看,明清两代在道教教义方面无大的发展。若论成绩,倒是内丹学方面尚值得一提。当时的王道渊、张三丰、陆西星、伍守阳、柳华阳、刘一明、闵一得、李西月、傅金铨等,辑、撰了一批内丹专著,对内炼理论、方法有所发展,且多以通俗、明朗为特点。这使道教内丹术突破教团内秘传藩篱而走向社会。另外,正一教中的龙虎山法官娄近垣,以其整理重刻的《黄箓科仪》,为后人保留了道教斋醮科仪、牒文、符箓的大量文献。
全真道中的张三丰,被推为武当内家拳的首创者。明代黄百家于所著《内家拳法》中谓,张三丰本精于少林拳法,复从而翻之,为内家拳。此拳以贵柔尚自然的内炼原则运用于技击,既有健身防身的实用性,又是一种气功动功,形成道教武功修炼程式。据说至今流行于世的太极拳、八卦拳、形意拳、大成拳等,皆自此拳演化而出,故被推为道教武术的一代宗师。亦成为道教贡献于人类的一大方面。
经道教中人的多方努力,内丹术越过教团疆界而传布社会,对儒学、医学、气功养生、民间宗教、武术、文学等,均有不小的影响。明代心学大师王守仁曾习炼内丹三十年,泰州学派罗汝芳曾师事净明道士胡清虚,清初大思想家王夫之亦撰《渔鼓词》专咏内丹之事,可见他们对内丹术之认可与接受。以后,这些道教修炼方式又被作为一种养生之道,得到广泛的流传。
民间多神崇祀、扶乩与劝善书 至晚清,全真道仍有活动,但教团素质下降,高道较少,民间非正式道士扩大,故更多成为一种生活方式。这主要表现在民间祀神活动及扶乩与劝善书的流行上。祀神活动的明显物象标志,是大大小小的神庙遍布城乡。其中除有官修的东岳大帝、城隍、真武、吕祖、文昌帝君、关帝、天妃等神庙遍布府州县之外,民间私建的龙王、火神、山神、土地、财神、送子娘娘等神庙。至清末这种神庙几乎遍及全国各地村落,连边疆地区也不例外。
明清两代宫廷,都曾刻板印刷《太上感应篇》等劝善书,清顺治皇帝还御制序言。地方捐资印施此书动辄数千万部。以后此类书又被收入《道藏》,得到道教中人在学术上的进一步认可。
民国时期道教状况 道教自清末即已衰落,南方正一道与北方全真道此时都兼行斋醮祈禳,在中国社会发生急剧革命性的大变动中发生了空前的生存危机。民国建立之后,道教领袖人物对国事仍有一定影响,但在“五四”期间,遭到了猛烈的批判,龙虎山的正一大本营则受到更为沉重的冲击,其主要宫观大上清宫被毁,第六十三代天师也于1948年离开大上清宫。总体说来,道教在民国时期在政治时局的变动中风雨飘摇。
尽管如此,仍有部分道教中有识之士发起对道教的革新,如龙门派第19代居士陈樱宁,毕生殚精于道教与养生学研究。他提倡道学为爱国强族,提升仙学为独立的哲学体系,将仙学与人体探秘、中医结合,吸取内丹学积极成果,建构唯生的仙学理论和方法,对《道藏》进行分类,等等。他的这些努力,很重要的是依托了他的学生、上海翼化堂主张竹铭先生创办的《仙道月报》和《扬善半月刊》,他作为这两个刊物的主要撰稿人,在刊物上发表自己的观点,而且与人讨论有关的学术和实际操作方面的问题,起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
道教学术研究的兴起 民国时期,道教学术活动相当活跃,开辟了道教研究的新局面:一些教外人士用近代宗教学的理论方法评述道教文化。如胡适的《中国哲学史大纲》(上)、许地山的《道教史》、傅勒家的《道教史概论》、陈垣的《南宋初河北新道教考》、陈国符的《道藏源流考》等。道教曲籍的考订也涌现新成果。同时日本学者也早于国内学者研究道学,为中国学界带来新的观察方法。
道教与民间文化 道教作为宗教团体,严重衰颓,作为宗教文化,持续流传,成为一种普遍性的国民文化。道士们更多的到民间活动,以道事活动作为职业。如为地方或家庭驱邪隆福、祈祷超度,以取报酬。尤值一提的是道教做法事的音乐影响了民间音乐,最著名的是无锡道士出身的民间音乐家华彦钧(瞎子阿炳)创作的二胡曲《二泉映月》、《听松》,琵琶曲《大浪淘沙》、《昭君出塞》,在音乐界得到高度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