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rt Blog Type 1 (Full Width Image) and Sidbar

01
4 月 2017
其他由祀典与民间信仰进入的神灵

        中国古代的祭法中有对有功于民者立祠的习惯,其中不少还被列入列朝的祀典。其中相当一部分被道教所吸收,成为其神谱中的成员。这类神灵数量很大,而且逐代在增加。这里说几位有代表性的神灵。
关圣帝君:关圣帝君就是三国时蜀汉大将关羽,字云长。他生前以忠勇著称,殁后被立祠祭祀。他很早就被道教吸收为神将。据说北宋龙虎山三十代天师张继先为宋徽宗除妖,所召的神将就是关羽,徽宗因此封他为崇宁真君,又封为忠惠公,大观二年加武安王。元明时的道教科仪中每称他为朗灵上将。明代,有道士张通元向皇帝上书,建议尊为帝君。万历二十二年进位为帝,万历四下二年,封为三界伏魔大帝神威镇远关圣帝君。清代继续加封,到乾隆二十三年加封为忠义神武灵佑关圣大帝。关帝被民间奉为武圣人,台湾有文武庙,便是供奉文圣人孔子和武圣人关帝的地方。因为关帝以忠义著称,所以老百姓将之看做最可信赖的神,大凡商会、同乡会中,每供关帝,以为其团体团结一致不事欺诈的象征。关帝庙祀极盛,几乎全国各地都可以见到他的祠庙,而且其庙的规格都很高。近代以来,漂洋过海到异国他乡谋生的华人渐多,他们也常供关帝以作团结的精神纽带,所以关帝庙也常见于海外华人的居住区,东南亚一带尤其常见。关帝一般塑成红脸的武将,因其已是帝君,所以头上常加冕琉。他身旁经常立着手捧官印的义子关平,以及帮他持着青龙偃月刀的部将周仓。
妈祖:妈祖,亦称天妃、天后,又称天上圣母。航海保护神,主要流传于中国东南沿海以及东南亚华人社会之中。妈祖,姓林名默娘,福建兴化府莆田县人。宋太祖建隆元年(960)3月23日生(一说为太平兴国四年)。父林愿,宇惟懿,都巡检,慈祥乐善,里人称为善人。母王氏,生有一男六女,妈祖最小。其母梦神人授予一丸,吞之而有孕。妈祖生时,红光绕室,生至弥月不闻啼哭之声,故名幼时聪颖过人,过日成诵。年十六,得天书于古井之中,因能通晓变化,妙用玄机,而驱邪治病,济世活人,并能呼风唤雨。常于大海狂澜中,救护难船。据《莆田县志》,“长能乘席渡海,乘云游岛屿间,人呼曰神女,又曰龙女”。且应县令之请,登坛折雨,获降甘霖。屡显灵异,以济世人。宋雍熙四年(987),妈祖己二十八,以未嫁之身,扶危救世,初夏日,父兄同航出海,突遇巨风狂浪,妈祖手足若有所失,乃出阳神急赴海中,救兄生还,而父遭没顶之灾。妈祖在大海中遍寻父尸,三日后负父尸归里。妈祖悲哀日甚,令人感动,时人称为孝女。9月9日,突于山头端坐而化。里人感其恩德,将其肉身立庙祀之,至今湄州祖庙仍存其肉身神像。其羽化后常显威灵,所以香火不绝;且又迭于海上显圣救准.故为各地航海人士奉为圣神,尊称为妈祖,历代均有封赠。今港台、东南亚华人聚居地以及大陆东南沿海一带以及江河码头之处均建有妈祖庙,世人祟奉,至今不衰。
妈祖在宋代被尊为灵妃,元明时尊为天妃,清代尊为天后。她很早早就进了道教神谱,《道藏》中有一部《太上老君说天妃灵验经》,说她是太上老君派天上妙行玉女下凡投胎,救护世人,尤其是救人海难。
财神:中国的财神起源很晚,大约在宋代出现了“财马”即代表财神的神像,但具体形象及姓名皆不详。明道藏中收录的《道法会元》一书中有一种“正一玄坛赵元帅秘法”,是以赵公明为主帅的法术,其中提到元帅为西方金气所结,其主要职司是驱雷役电,除瘟剪祟,保病禳灾,但又有“公平买卖”、“求财利宜和合”诸般神通,所以民间将之奉为财神。同时,清时期各地商人常会聚于江浙商口经济较为发达之区,同乡组面会馆,馆中常祀关羽,作为公正与义气的象征。这样关羽也与求财活动相联系,也被奉为财神。另外,民间又奉殷朝大臣比干为财神,江苏南部则奉祀五路财神。所以中国的财神有多位才。一般在道观中常建有财神殿,奉祀武财神关羽和赵公明,以及文财神比干。
福禄寿三星:他们本来是星君,但民间对其崇拜很少去指认哪一颗星宿。一般将福星描绘成天官赐福模样。寿星本来是南极老人星,很古就受到民间崇拜。一般将他塑成长须、高额的老者形象。禄星管人间功名,一般长官打扮。三星在民间普受尊敬,人家屋上常书“三星高照”一类吉利话。案头置其瓷或木雕像。三星的造像有很强的民俗性,在他们的雕像和绘画中,常常出现福、禄、寿的象征物蝙蝠(谐音福)、鹿(谐音禄)和仙鹤、灵龟(象征长寿)。
送子娘娘:又称为子孙娘娘,专司人间子嗣的女神。中国人重视世系的延续,希望能早生贵子。一般在结婚一段时间后仍无得子之象,便要去求神赐子.子孙娘娘就是应此而形成的。观音信仰在民间普遍后,老百姓也称子孙娘娘为送子观音,想象成观音抱子下送形象。而道观里所塑的送子娘娘则作道装的中年女神,或列于其他更重要的女神之侧,或端坐于她的专殿子孙堂中接受香火。在她座前经常放着许多泥塑的小男孩(现在也有用塑料制品代替),供人“偷”,称为偷娃娃或拴娃娃,思意是把她座下娃娃偷一个回家,待真的得子之后,再做一个新的泥娃娃回到她座前,表示谢意。
月下老人:专管人间婚姻的神。其出处在唐代小说《定婚店》。据说,人间姻缘由月下老人掌管,刚出生时,便将男女双方脚上各系上红线,从此便千里姻缘一线牵,即使天各一方,也终成配偶。小说中并未说明该神姓名,因他在月夜出现,后人便称他为月下老人。一般将他塑成慈祥的老者,设专祠供奉,或在较大的道观中设神殿或只设神像,供人祭拜。月下老人祠也常设灵签,多言婚姻之事,姻缘未就或不如意者常去掣签占问。
施相公:盛行于江苏南部、上海市和浙江北边部一带。在这些地方的道教宫观中常有供奉。对其神的来历,众说不一。有说是宋代为杀秦桧而牺牲的小校施全,有说是宋时的施谔,崇明等地的民众又将之与抗击倭寇的斗争联系起来,称其为抗倭将领,《太仓州志》说他是明嘉靖年间率乡民于崇明一带抗倭牺牲的施挺。按施相公的祭品中常出现一种盘着小蛇的馒头,俗称盘龙馒头,其神的起源似乎与此有关。
刘猛将:捕蝗神。一般称为猛将神,说姓刘,故又称刘猛将。其神为谁,也是说法不一。一说是南宋名将刘 ,一说是刘 之弟刘锐,,一就是南宋的刘漫塘,又有说是元末刘承忠,生前曾督人捕蝗,死后土人为立庙。还有说是刘备的后代子孙,另有说是慈溪地方的农民刘猛。如此纷纭的说法,表明其神本出于民间祭祀,很难求得其真实的来源。不过在环太湖流域,他很受重视,立庙既多,一般宫观中也常有附祀。


01
4 月 2017
地方和家族保护神

         城隍神:城隍是地方神的一种。如同人间的地方官吏,省城隍即为一省之主,县城隍为一县之主,分管天下地下一省一县之事。城隍之祭,古已有之。《礼记 郊特牲》称天子腊祭八神之一为祭坊和水墉。坊为畜,水庸即为水沟、为泄水。城即墉,隍即水。吴赤乌年间有城隍之祀,六朝以后逐渐普遍。其神往往是地方生前有功德劳绩之人充任。例如:苏州城隍为春申君,上海城隍为秦裕伯等等。唐时文人张说、许远、张九龄、韩愈、杜牧、李商隐等均有祭城隍文,大多为祈雨、求晴、禳灾,诸为本地谋风调雨顺,安居乐业而作。五代后唐康泰年间,始封城隍为王爵,宋时将城隍神列入祀典,于是其祀遍于天下。据《明史 礼志》,明太祖洪武二年(1369)封京都城隍为乘天鉴国司民升福明灵王;开封、临濠、太平、和州、滁州等府城隍为王;其余府为鉴察司民城隍威灵公,秩正二品;州为鉴察司民城隍灵佑侯,秩三品;县为鉴察司民城隍显佑伯,秩四品。洪武三年,去封号,但称某府某州某县城隍神。二十年(1387)改建城隍庙宇如公廨,设座判事,如人间衙门状。清代循明旧制,仍将祀奉城隍列入祀典。清代和民国初年,各地城隍在清明节及阴历七月十五日等节日,均有城隍更衣和出巡之会,俨然如同人间长吏出巡一般。其目的当是以鉴察民之善恶而祸福之。
  土地神:又称土地公、“福德正神”。可以说,在旧中国的土地上,凡是有人烟、村落的,都祀奉土地神。土地之神古称社神。《礼记 祭法》注:“士庶成群,聚而居,其群众满百家以上,得立社,社即土神”。汉代的《风俗通义》引《孝经说》:“社者,土地之主,土地广博,不可遍敬,故封土以为社而祀之,报功也”。社神一说为男叟,《礼记·郊特牲》“正义”引:“春秋称公社,今人谓社神为社公,故知社是上公”。一说是老妪,《淮南子·说山》高诱注“江淮谓母为社”。民间常有社公、社母合并一起祭祀的。从汉代起,土地神都已有人名,各地分别释为大禹或勾龙。三国时钟山的土地神为蒋子文。沈约迁葬其父于金陵,舍墓为普静寺,故寺僧祀沈约为土地神。据《陔余丛考》,翰林院及吏部所祀的土地神,相传为唐代的韩愈。所有这些土地神,都是先代之有功德者。但由于他们又是山林、川泽之神,因此,他们又是地祗。土地神,实际上就是合地祗、人鬼为一的神灵。宋代起,土地的崇拜逐渐盛行,并有各种封号。明太祖时革除了土地神的各种爵位,而仅称某地之土地神,但民间仍在土地之前加称“王侯、将军、府君和夫人”等等。土地神,主本地民众人寿年丰,水火太平,民众祈土地以“保四方清静,佑五谷丰登”。因此,明代以后成了与普通百姓最接近而又慈善可亲的地神。土地神庙在农村中到处可见,一般规模都很小,有的不过垒上数石成一小龛而已。道教科仪中常要召当境土地,视其为有职任保护土方、效力道法的正神。
灶神:灶神是东厨司命定福灶君的俗称,又称灶君、灶王。灶神之祭,古已有之。《礼记 祭法》篇称:王立七祀,其中有一祀曰灶,庶土庶人立一祀,或立户,或立灶。汉代人注,一云“灶者是老妇之祭”,又云:“祝融吴回,为高辛氏火正,死为火神,托祀于灶。”因此,祀灶或即祀火神和老母之意。魏晋以后,灶神有了姓名。李贤注引《杂五行书》称:“灶神名禪,字子郭,衣黄衣,披发,从灶中出。”《道藏·太清部·太上感应篇》注引传云:“灶神状如美人,有六女,即六 玉女。一云,灶有三十六神。有苏吉利妇,姓王名博 。张单妻,字卿吉,六女皆名察治。”清代出现的《敬灶全书》则称:灶君姓张,名单,字子郭。《灶王经》云:昆仑之山,有一老母,独处其中,是名种火之母,能上通天界,下统五行,达于神明。又有五帝灶君和五方五帝灶君夫人。现世所供奉灶神纸马,往往是一对老夫妇的画像,即为灶君及其夫人。汉代以前,灶神所主仅为饮食。汉代起灶神即掌握一家的寿夭祸福。东晋葛洪《抱朴子内篇 微旨》称:“月晦之夜,灶神亦上天白人罪状。大者夺纪。纪者,三百日也。小者夺算,算者,三日也。”《敬灶全书·真君劝善文》则云:灶君乃东厨司命,受一家香火,保一家康泰,察一家善恶,奏一家功过。每逢庚申日,上奏玉帝,终月则算。功多者,三年之后,天必降之福寿。过多者,三年之后,天必降之灾殃。今俗称灶君能考察家人善恶。每年于农历十二月二十三日上天,报告天庭,以为祸福之凭。因此,南北风俗均于此日以糖或糯米团子祭灶,以冀粘住灶神之口,则不于玉皇前言人罪恶。祭毕后,将供奉经年的灶神纸马揭下,连同千张元宝,一并焚之。到除夕接神时,再行供奉。至今亦然。
《道藏·洞玄部》收有《东厨司命灯仪》和《太上洞真安灶经》等,道教亦称灶神为“本家司命”,故各家灶神本不相同,各有本姓祖先中有德者任之,以察其子孙之善恶。但此说在民间并不流行。
门神:门神,即守卫门户之神。人居室之门有神,古已有传说,并加祀奉。汉代的门神指神荼(shu)、郁垒(lu )。《论衡》引《山海经》曰:“沧海之中,有度朔之山,上有大桃木,其屈蟠三千里,其枝间东北曰鬼门,万鬼所出入也。上有二人,一曰神荼,一曰郁垒,主阅领万鬼,恶害之鬼,执以苇索,而以食虎。于是黄帝乃作礼,以时驱之,立大桃人,门户画神荼、郁垒与虎,悬苇索,以御凶魅。南朝梁宗 《荆楚岁时记》记述古代湖北湖南地区的风俗,称“岁旦,绘二神披甲持 ,贴于户之左右,左神荼,右郁垒,谓之门神”。因此,张贴门神之俗在六朝时当已形成。后世所绘神荼白脸,喜相;郁垒红脸,怒相,历代相沿。宋末道书《无上黄录大斋立成仪》列门神于神祗之最下位。唐以后的门神所指略有变化,据《三教搜神大全》引,唐太宗不豫,夜闻寝门外鬼魅呼号,太宗以告群臣,秦叔宝奏云:愿同胡敬德(即尉迟敬德)戎装立门外以伺。太宗准其奏,是夜果然无事。于是命画工绘二人之像悬于宫门,邪祟乃息。后世因袭之,于是秦琼和尉迟敬德永为门神,秦为白脸,尉迟为黑脸。宋代以后,门神的绘制愈加多样,有的戴虎头盔,有的穿袍挂带,旁边另有爵鹿、蝠喜、宝马、瓶鞍,皆取美名以迎吉祥。另外,各地方还有一些自己“独创”的门神,如有人将姜太公视做门神,因为传说钟馗撞死于后宰门,所以将他当成后门门神。


01
4 月 2017
道门护法神执役神将仙吏

        道教常行各类法术以祈祥、禳灾、祛凶、驱邪,法术中例要差遣神将、仙吏执行各类任务,因此在道教神谱中有专门供役使的神灵。在理论上,各类神灵都听命于三清、玉皇和四御,道士得三清等的符命,便可召役诸神,所以前面说过的雷部、星君和山川之神都在召役之列。不过,各类道法中也都有一些专门的神将和仙吏供驱策。在召役神将中,有一部分充当着护法神,其职在维护仙界秩序,保佑道观安宁,同时也常行纠察之职即对道众平时的表现行监督之职。
由于道法繁多,各派召役的神将不一,若是总揽于一处,其数量极其庞大。这里只挑比较常见的略加介绍。
功曹、玉女:为仙吏中最重要者。功曹,原指衙门中掌管文案、刑事的吏,道法中所称则是指诸仙府的仙吏,一般上章奏时都要请他们转达或收录,所以在道法仪式中必不可少,法师上殿举行仪式开始时都的一个“出官”的环节,即召出各类仙官神吏,其中便要召功曹。玉女,在仙界充传言、散花等职,因近在尊神身侧,所以在举行仪式时也常械请她出来供职。

        马元帅 :名马胜。原是南斗斗口一星叫胜星,于是以之称呼其星君。因其居南方,五行属火,方位居南方当正午,午为马,故以马为姓。是道法中常召的一位天将。有时也塑像于殿前,充护法。
王灵官:王灵官是护法神中最常见的一位。他面目狰狞,红面赤须,三目怒睁 ,手执钢鞭,脚踩风火轮。据说王灵官原名恶,是某处城隍神,却暴疟人间,向居民索取财贿血食。恰好南宋初的高道萨守坚经过该地,察知其恶,作法焚毁了他的庙宇。他向玉帝控告萨守坚擅自焚毁祠庙。玉帝要他跟随萨守坚,一旦发现萨有违犯戒律之处,便可杀之报仇。但他暗中跟萨十二年,未找到暇疵,于是拜萨为师,更名为“善”,彻底改过自新,立下大功劳,被玉帝封为雷部副元帅,号三五火车灵官,做了道教护法神。一般道观进山门即是灵官殿,内供王灵官。

        岳元帅:即岳飞。生前为抗金名将,殁后成神,道门中称岳帅,常被塑成手执金枪的神将,站在殿前做护法。
温元帅:名温琼。传说原是阳间官差,后被东岳收录,坐化于东岳殿前,即充为东岳太保。道门中的专门召役他的道法,同时他也常被供于殿前充当护法。
殷元帅:名殷郊,原是太岁神,道门中称他为地司殷元帅,有专门的地司法召役他,同时也常被供于殿前做护法。
其他如关公、张巡等英烈,也常被召为神将。


01
4 月 2017
冥府诸神

中国古代曾构想出与阳间不同的世界--阴间。这是一个幽冥世界,鬼魂所居住的地方。南北朝时,道教中出现酆都大帝,陶弘景《真灵位业图》将之列为第七中位,他便是幽冥世界的主管。以后受到佛教的影响,又出现了地狱、十殿阎王等冥界设施及主管神灵。同时长期以来,中国人有泰山治鬼的信仰,泰山的东岳仁圣帝自然也便成了总管鬼灵的大神,于是在神谱中又形成了东岳及七十六司的系统。在民间它们并行不悖。
酆都大帝;酆都,又称罗酆山,据说在北方。本来在灵宝派系统的《元始上真众仙记》中提到有五方鬼帝,酆都在北方,由正一盟威道的第二代天师张衡和杨云为鬼帝。后来除酆都外,其它四方鬼帝名号不显。陶弘景《真灵位业图》中第七中位为酆都北阴大帝,说他原为炎帝大庭氏,讳庆甲,天下鬼神之宗,治罗酆山,三千年一替换。《真诰》则说酆都有六宫,第一宫为纣绝阴天宫,依次向东行,第二宫为泰煞谅事宗天宫,第三宫为明晨耐犯武城天宫,第四宫名恬昭罪气天宫,第五宫名宗灵七非天宫,第六名敢司连宛屡天宫。后来,在民间传说中,将酆都搬到四川的酆都城。
十殿阎王:阎罗王,原是印度人信仰的地狱主者。进入中国后完全中国化,形成中国式的十位阴间大王,分别是秦广王,楚江王,宋帝王,五官王,阎罗王,变成王,泰山王,平等王,都市王,转轮王,酆都王。
东岳七十二司:前面提到过,东岳本为山神,但在汉以后渐渐演变成治理阴间的主管神灵。其下属有七十二司,(一说有七十六司),即七十二(六)个专职衙门。大型的东岳庙中往往塑有其像,道教颁发的秘录中也常出现七十二司之名。其中有掌生天、掌催生、掌不公、掌索命,以及掌定局职、掌福、掌财帛等。这些专司本来是老百姓针对人生中的幸福和灾难、社会上的公正与不平等、善良与邪恶等矛盾形成的,所以历代会有一些不同的变化。同时,民间也常将自己的愿望,自己对社会现象或历史人物的评价放到对鬼神世界的构想中去。七十六司系统中有速报司,是掌对害人致死者追究的衙门。宋、元之交时,人们认为包公最耿直无私,所以担任着速报司的掌司职务。后世又认为岳飞本来忠义却被秦桧等害死,最能体恤冤案的苦楚,所以北京东岳庙速报司中供奉的便是岳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