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rt Blog Type 1 (Full Width Image) and Sidbar

01
4 月 2017
得道仙真

前面说过,道教的追求是得道成仙。还在西汉时,就有了许多神仙的传说,刘向将之搜集起来,编成《列仙传》。后来,随着修道活动在社会上影响越来越大,尤其是道教教团成立后,各教派的历代祖师、重要代表都不断地进入仙人的队伍。所以,神仙谱系的这一部分,是在不断地扩大着的。仙,又称为真人。有时道教中又更加细地将神仙分为神、仙、真三个大等级,每一等级下面又分为九等,共是二十七等。不过,一般的人士对此并不很了解,混称为仙真、神仙。由于他们数量呈现不断增大的趋势,所以历代都有一些专门的书籍加以记载,称仙传或神仙传。著名的有晋代葛洪的《神仙传》;唐以后更有《续仙传》、《疑仙传》等对前人所记加以补充,特别是增加了当时新出的神仙名录和事迹。到了宋代,编出《三洞群仙录》记述神仙1054名。元代《历代真仙体道通鉴》53卷,记仙人745名,又续编记宋元时的仙人34,后集记女仙120名。至于重要的有影响的仙真单独列传的也有不少。对此有兴趣深入研究可以参看那些著作,这里仅就影响较大的仙人作些介绍。
张天师
张天师之名,本来是指正一盟威道的创立者张陵,后来也成为天师道嗣法者的泛称。张陵是第一代天师,教内称祖天师。其子张衡继承父业,称为嗣天师,张衡子张鲁则称系天师,祖孙三代和各自的夫人一起合称三师三夫人。他们都被视作神仙。《汉天师世家》、《续汉天师世家》罗列了从祖天师起的六十余代天师事迹。
在天师系统中,最有影响的当然要推祖天师张道陵。作为历史人物,我们在前面已作了介绍。在道教的神仙谱系中,他也占有着要地位。教中称他为六极高明大帝,为玉帝御前四大天师之首。
三茅真君
三茅真君为兄弟三人,长名茅盈,次名茅固,季为茅衷。汉景帝时咸阳人。据说成道后乘白鹤分止于茅山三峰各一峰。人称大者所处为大茅峰,次者所处为中茅峰,季者所居为三茅峰,并称太上老君封茅盈为司命真君,固为定录真君,衷为保生真君,合称三茅真君。茅山各道院普遍奉礼祀三茅真君。因为茅山在道教界间有重大的影响,因此三茅真君的殿宇也建于茅山以外的地区,如上海原来就有三茅阁,奉祀他们,而且每年都要举行香会,抬着真君像上茅山进香。
许真君
许真君名逊,传说为晋时江东句容人,因做过四川旌阳县令,所以世称许旌阳。曾师事吴猛,得道后转为昊猛之师,于东晋太康二年于洪州(今江西南昌)白日飞升。被符录道派净明派尊为祖师,在仙界号为九州都仙大使高明主者。他飞升之后,里人立祠祭祀。宋徽宗时赐庙额为“玉隆万寿”,现庙仍存,当地也常举办庙会。许真君的神迹,主要在于与蛟精作斗争。古人将洪水泛滥看成蛟精作怪,所以要请神仙除蛟。许真君斩蛟故事反映了江西人民根绝洪患的强烈愿望。宋明以后,许真君的名声日隆,被视为玉帝御前的四大天师之一。
八仙
民间最熟悉的仙人群体。古代对于八仙有不同的说法。唐时杜甫有饮中八歌,讲的是八个酒友:贺知章、李适之、李 、崔宗之、李白、张旭和焦遂八人。四川又有“蜀中八仙”之称,指容成公、李耳、董仲舒、张道陵、庄君平、李八百、范长生和尔朱先生。现在讲的八仙,与前两类都不同,是指八位得道高仙张果老、汉钟离、吕洞宾、李铁拐、曹国舅、蓝采和、韩湘子和何仙姑。他们的故事因为明代吴元泰《八仙出处东游记》以及大量的民间戏剧如《八仙庆寿》、《八仙过海》、《吕洞宾三上岳阳楼》等而家喻户晓。
八仙具有老幼男女贫富贵贱等不同特征,因此现实生活中不同有都可以从中得到成仙的鼓励,因此对不同的人皆有亲切感。道教宫观常塑有他们的形象,西安八仙宫等则是他们的专庙。
萨守坚
南宋时人。据说他曾得到并宋末极负盛名的五雷正法大师林灵素、王文卿和张继先的传授,从而通晓五雷正法。同时因为戒行严整无瑕可击,感动原想找他报仇的恶神,反而皈依他为徒,后成为著名的道教护法神王灵官,也使得萨守坚在仙界的地位更高。萨守坚曾创有一个行五雷正法为特征的道派西河派,所以他在道门中称为“萨祖”,有多种道法挂在他的名下。在民间,他在宋元时便被尊称为萨天师。明清以后,他被与张陵、葛玄和许逊一起被当作玉皇大帝御前四大天师之一。
五祖七真
指全真道的五位祖师和七位最重要的嗣法者。
五祖是东华帝君王玄甫、阳子钟离权、纯阳子吕洞宾、海蟾子刘操和重阳子王 。当年王重阳创立全真道,据说其法传自钟、吕和刘操一系,而其法的大源则是东华帝君,所以后世将他们与王重阳一起合称全真五祖。因为全真教开始时主要在北方传播,所以又称北五祖,而与在南方传播的金丹南宗的五祖相区别。
七真指王重阳的七大弟子马珏、谭处瑞、刘处玄、王处一、丘处机、郝大通及孙不二。他们七位各传全真的一个支派,也就是七派各自的开山祖师。化去后也都被视为得道高真。在全真教的各个祖庭中,五祖七真常常聚在一处接受祭祀,也常各列自己的专殿或者专庙。
南五祖
金丹派南宗的五位祖师张伯端、石泰、薛道光、陈楠和白玉蟾。北宋时张伯端受异人指点,修成内丹,写下内丹名著《悟真篇》,成为继《周易参同契》后最为重要的内丹经典。张伯端道号紫阳,他传下的道派主要在南方传播。盖进入南宋后,南北隔绝,其道传于南方也是时势使然。这支道派以传授内丹修行之术为主,五位祖师各留下著作。同时,从陈楠开始,也传习五雷正法,白玉蟾更负盛名。因此在雷法史上,也将白玉蟾当成重要的祖师之一。
众多的女仙
道教的神谱中,女仙数量之多、地位之高,比起其它宗教,显得十分突出。它曲折地反映了,早期道教的妇女观中有较多的尊重妇女的倾向。道教承认妇女有与一男子一样的修仙条件,功德相当,也可以仙界担任地位与男仙相当的仙职,所以女仙的级别也可以很高。因为认为女仙得道,先要去拜见西王母,所以一些记载女仙的书,总是以西王母为中心,五代道士杜光庭编的《墉城集仙录》便是如此。金墉城传说为王母所居之处。书中记王母、玄女以下女仙37人。后世的道书中,也有专记女仙的。
在民间影响比较大的女仙,除西王母外,还有:麻姑。据说她看起来是十八九丽人,实际却已三次见到东海变桑田。民间将她看成长寿的象征,所以经常有麻姑献寿一类表示吉庆的图画。唐颜真卿的书法名作《麻姑仙坛记》的流行,也加速了麻姑名声的传播。魏夫人,即魏华存,三国西晋时人,上清派尊为第一代宗师,所以地位与一般女仙不一样。在仙界的名号称为南岳夫人。谢自然,唐代人,曾师事司马承祯,是属于上清派的道姑。据说她得道后白日升天,居屋周围云缭绕,久久不散。
此外,如前面提到的正一盟威道的三夫人、全真派七真之一的孙不二,等,也都是著名的女仙。


01
4 月 2017
星君雷神和山川神灵

在道教的神仙谱系中,星君和司宇宙间重大现象的雷、电、风、雨的神灵,以及大山巨川的神灵,占有重要的地位。这些神灵本来是中国传统的信仰的一部分,在道教教团形成前就已记在历代王朝的祀典里,民间则也普遍信仰他们。但是依照古代的礼制,对其中的大多数神灵,老百姓没有资格祭祀。道教将他们吸引进了自己的神谱,信众可以对之膜拜祈求,内心的信仰与宗教行为才完全合拍。这一部分神灵数量极大,因为天上的星宿无穷无尽,地上的高山大河也难以计数,他们的主管神灵简直是巧历不能计。这里只举比较我重要的稍作介绍。
东南西北中五斗星君:在星君中最重要的莫过于五斗,尤其是其中的北斗星君。中国古代的天象模型以北极为天极,北斗随时运转,似乎是指挥着整个天象的运行。一般将北极和邻近天宇的大星列为至尊的星也是至尊的神,如勾陈、紫微、太一都被尊为大帝、天帝。与北斗地位类似的还有南斗、东斗、西斗和中斗,合称五斗。汉代流传着北斗主死、南斗主生的说法,即认为人什么时候死,由北斗管辖,能活多久则由南斗决定,因此要想延长寿命便要向北斗和南斗祈求,形成的仪式便称为拜斗、礼斗。道教吸收了对于五方星斗的信仰,称五方星斗各有星君。北斗有七弓,主管解厄诞生。一曰天枢,阳明贪狼星君;二曰天璇,阴精巨门星君;三曰天机,真人禄存星君;四曰天权,玄明文曲星君;五曰天衡,丹元廉贞星君;六曰闓阳,北极武曲星君;七曰瑶光,天冲破军星君。南斗有六宫,主管延寿度人。一曰天府司命星君;二曰天枢司禄星君;三曰天梁延寿星君;四曰天同益算星君;五曰天枢度厄星君;六曰天机上生星君。东斗有五宫,主管计算护命。一曰苍陵延生星君,二曰陵延护命星君,三曰开天集福星君,四曰大明和阳星君,五曰尾极总监星君。西斗有四宫,主管记名护身。一宫白标星君,二府高元星君,三典皇灵星君,四将巨威星君。中斗称大魁,有三宫,主管保命。第一赫灵度世星君,第二干化上圣星君,第三冲和至德星君。
日君和月君:太阳神和月亮神,前者又称太阳星君,后者又称太阴星君。
五星:即岁星(木星)、镇星(土星)、太白星(金星)、辰星(水星)、荧惑星(火星)。五星又称五曜,加上太阳和太阴(月亮)。因皆能照耀光明,故称七曜,亦称七政。《云笈七签·日月星辰部· 总说星》称,五星者,是日月之灵根,天胎之五脏,天地赖以综气,日月系之而明。因此它们在星君中地位皆甚重要。道士在做仪式中也常要向五星吸取正气,然后布于坛或其它对象,以作镇邪。
二十八宿:原是古代天文学家对太阳和月亮所经区域恒星分成的二十八个星座,称为二十八宿。东方七宿,组成龙形,计有角、亢、氐、房、心、尾、 等七星君;西方七宿,组成虎形,计有奎、娄、胃、昂、毕、 参等七星君;南方七宿,组成雀形,计有井、鬼、柳、星、张、翼、 等七星君;北方七宿,组成龟形,亦称龟蛇合体形,计有斗、牛、女、虚、危、室、壁等七星君。
四灵:上述二十八宿分成四个区域,以其星座之形为名,称为青龙(东方)、白虎(西方)、朱雀(南方)、玄武(北方),又成为四个重要的神灵,称为四灵。《三辅黄图》称“苍龙、白虎、朱雀、玄武,天之四灵,以正四方”。四灵君的名讳:青龙帝君孟章,白虎帝君监兵,朱雀帝君灵光,玄武帝君执明。他们在道教中常作为护卫神将出现。但后来其中的玄武渐渐与原形分离,演变出玄天上帝,而龟蛇相缠的形象则分成龟、蛇二将。
太岁、值年太岁:太岁君,指岁神。岁星原指木星,因它环太阳运行一周正好是十二年,但是古代天文学中又假定在地中有一个与岁星运动速度相同、但运行方向相反的星,称为太岁。其职在于总管年岁。因此太岁是古代天文学中为适应天干支纪时的需要而设想出来的。同时中国古代以天干地支记年,它以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的天干十二年为一循环,与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的地支相配,组成六十干支,用以纪年,世称六十甲子。道书称六十甲子各有岁神,每岁轮值,掌握本岁的人间祸福,称值年太岁,俗称岁君,各有姓名,如甲子太岁金辨大将军之类。太岁君由都雷太岁殷元帅所统管。殷元帅,名殷郊。古代有太岁行地中的说法,认为太岁方即正对木星的方向不能动土(谁敢在太岁头上动土!),所以太岁又称地司,其神即是最大(殷,意为大)之土(郊即土),道教中有一种地司法,就是以殷郊为主帅的法,其中谈到元帅是古帝后。以后民间有人整理神谱,形成《三教源流搜神大全》,其中说到殷郊是商纣王之子,母姜氏,生下他后,遭妲己害死。殷郊则蒙申真人收养,授以道法,后乃得道,亲手杀了妲己。玉帝闻其孝义,又有斩妖之勇,于是封他为地司九天游奕使、至德太岁、杀伐威权殷元帅。六十甲子值年太岁,即归其统辖。民间重视本命年,所以也重视请自己的本命星君即该年的值年太岁佑护。
雷部神将:雷部神将是随着民间对雷电之神的崇拜而发展起来的,但随着宋代五雷正法出现才形成庞大的系统。“雷公”是民间对司雷之神的普遍称呼。雷公始见于《楚辞 远游》:“左雨师使径待兮,右雷公而为卫”。之所以雷公为男性神,是因为震为雷,为长男阳也。而雷出天之阳气,故云公。汉代的王充在《论衡· 雷虚篇》中说到汉代图画之工,“图雷之状,累累如连鼓之形;又图一人,若力士之容,谓之雷公,使之左手引连鼓,右手推推,若击之状”。与之配合,又有电母,俗称闪电娘娘。到五雷正法兴起,雷部被赋予代天行令的威权,也出现了一大批雷部元帅,其中最重要的的雷部主帅邓燮、使者张珏和判官辛汉臣。其他又有如姚天君、陶天君等,也是重要的雷部元帅。原来的雷公、电母则作了他们手下的属将。在雷部神将之上则有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据《天上九霄玉清大梵紫微玄都雷霆玉经》,雷祖即浮黎元始天尊第九子玉清真王的化身。一说是黄帝的封号。居神霄玉府,在碧霄梵气之中,去雷城二千三百里。雷城高八十一丈,左有玉枢五雷使院,右有玉府五雷使院。天尊之前有雷鼓三十六面,三十六神司之,凡行雷之时,天尊亲击本部雷鼓一下,即时雷公雷师兴发雷声也。雷公即入雷泽而为神者也。三十六雷,皆当时辅相有功之臣。雷祖的职能是“主天之灾福,持物之权衡,掌物掌人,司生司杀”。
风伯雨师:风伯是司风之神,雨师是掌管下雨的神。出现很早,在《周礼》中就有风伯和雨师,汉代人解释,风伯就是二十八宿中的箕星,雨师则是毕宿。他们一般都进入各皇朝的祀典。道教吸引他们入神谱,当五雷正法兴起后,又将他们归入雷部属将,在祈求雨晴的道场中,他们常被视做雷部元帅的手下去执行任务。
龙王:被视做水族之首,也是掌管江河大海的神灵。中国古代素来有对龙的崇拜。龙是中国华夏民族的图腾,同时又是司雨水的神灵。汉代的诉雨仪式中,要造土龙,就是当它是管理雨水的。汉以后从印度传进了佛教,也带进了印度的龙王。本来印度的“龙王”音译是“那伽”,是一种住在大海里的大蛇,意译为龙王。大海中的龙宫藏着各种宝贝。后来在民间中印两种龙王合而为一。《历代神仙通鉴》卷一五载四海龙王的名号为:东海沧宁德王敖广;南海赤安洪圣济王敖润;西海素清润王敖钦;北海浣旬泽王敖顺。除大海之外,江、河、溪乃至于井中都认为有龙居住,但其龙王名位各有等级,总的都低于四海龙王。
五岳:中国人普遍认为山有山神,但依山的重要性不同而分成不同的等级,众山之尊莫过于五岳。五岳是古代天子才有资格祭祀的山神。其内容有过几次变化,唐以后固定为中岳嵩山、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和北岳恒山。唐代在各岳山麓立庙祭祀。宋真宗时加上东岳为天齐仁圣帝,南岳为司天昭圣帝,西岳为金天顺圣帝,北岳为安天元圣帝,中岳为中天崇圣帝。其中东岳泰山地位比较独特。汉代即有泰山治鬼之说,所以后世都认为泰山是掌管幽冥世界的,人死之后都要魂归泰山,故尔东岳受到民间普遍的崇拜,取得了五岳独尊的地位,而且其祠庙建于全国各处,不象其它四岳祠庙基本上只建于其本山。
四渎:古代中国人相信河的河神,大河之神地位更为重要。依周礼规定,天子所祭的名山大川中,最重要的当数五岳,祭礼相当于三公,其次是四渎,相当于诸侯。四渎,就是四条直接通往大海的四条大河,它们是长江、黄河、济河和淮河。唐宋时它们都各有封号。现在一般以宋代之号为称:江渎为广源王,河渎为显圣灵源王,淮渎为长源王,济渎为清源王。
四渎神中,后来在民间也有某些演变,有的还得到了朝廷的认可。其中长江神又被称为杨泗将军,黄河神又被称为金龙四大王,后者且被清朝列入祀典。


01
4 月 2017
道教的变化观与道术观

道教十分重视事物和整个世界的变化。在道教徒的眼中,世界上没有什么东西是永恒不变的,大道的本性之一,就是周行不止,而且推动着世界的变化,包括宇宙的演化。同时,道教与先秦道家只强调顺应自然和社会的变化不同。在承认变化规律的同时,又要求将这些规律掌握在自己手上,并且利用它们去控制自身和外物的变化。变化观是道教追求与道合真超凡成仙,以及一切道术的理论基础。
道处于永恒的运动之中
老子的道论中有十分丰富的辩证法思想。他认为,道处于不断的循环运行之中(周行),道运动的规律是不断走向自己的反面(反者道之动)。他认为,象有、无、高、下、长、短,前、后,等等都是相对比相联系而存在的,祸与福相互倚伏,相互转化。转化的那一关节点(极)谁能掌握呢?难道没有个正常的情况吗?正常的又会变成不正常,好的会变成不好的。(孰知其极?其无正?正复为奇,善复为妖。)这些深刻的思想,不仅被道门所继承发展,而且对整个中国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道家的后学在老子思想的 基础上,又概括出“极而反,天之道也”一类命题,成为中国人观察事物的至理名言。与此相联系,道家又认为,柔弱可以胜刚强。老子说,柔弱,是道的功用。(柔者,道之用)。他比喻说,天下最柔弱的莫过于水,但水攻击坚强的东西,没有东西能胜得过它。所以说,天下最柔弱的,可以在最坚硬的东西中自由来
化化无间的世界图景
道教相信在大道推动下的世界以及其中的一切,都是处于不仃的变化运动中的。葛洪认为:“变化者,乃天地之自然。”(《抱朴子内篇·黄白》)五代时的道士谭峭《化书》中,更加普遍地讨论了由道为起端的各种自然的或祥会的变化。他提出:“童化少,少化壮,壮化老,老化死,死复化为虚。虚复化为神,神复化为气,气复化为物,化化不间,由环之 穷.夫万物非欲生,不得不生;零售价人万物非欲死,不得不死.”同样,社会也处于生灭不息的变化之中。道教徒的这类变化观念,可能与他们亲近自然,对自然界中大量变化现象作了细致观察有关,也与他们长期参与炼丹炼金术的实践有关。
道教的变化观不断地打破人们囿于经验,看不到某些缓慢变化的局限。一般人们都能看到身边的变化,而不大想到连大海与陆地之间也是会互换位置的。道教则认为它们也不是永恒不变的。葛洪《神仙传》中用仙人王方平与麻姑对话的口气说,曾见到东海三次化为桑田。沧海变桑田的思想在地质学上看显然有着合理性。
逆化和夺造化之秘的信念:
道教在强调变化无间的同时, 将变化分为顺逆两类。所谓顺化是从宇宙演化生人生物的角度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或者说太极分阴阳化五行,阴阳五行化生出万物之灵的人,以及千差万别的事物.所谓逆化,是指修道者沿着与万物化生相反的途径,通过一系修行,返回到最初的出处-道,与道合真,便可成为神仙永世长存。所以道教中长期流传着“顺则生人生物,逆则成佛成仙”的话头。这种逆化成仙的思想,被称为中夺造化之秘.他们要求“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做到“宇宙在乎手,万化生乎身”。(《阴符经》)在他们的变人观中包含着运用。模拟和把握宇宙演变的总规律并人为控制物质变化的思想。这一思想促使他们长期在控制自身和外物的实验中摸索,并产生了一系列重要的科学发现。同时,他们也希望通过掌握超自然的神秘力量来达到随心所欲的变化,如隐身分形、飞行虚空、往来无碍等等。这部分内容,称为道术或道法。这些都是与其宗教信仰相联系的。
作为“变化之玄伎”的道术
道术,又称道法,民间习惯叫做法术。中国的佛教,各种民间宗教,以及民间的巫师,都各有自己的法术系统,但所依据的理论、神谱、道德原则都有不同,其操作方式方法也有许多的差别。道教从得道成仙的信仰和变化观出发,对法术有自己独特的理解,也形成了具有自身特点的法术体系。
在道教法术理论中,强调对道的学习、领悟和掌握。一般认为,道是法的根本(体),法是道的体现和运用(用)。道体法用,也就意味着法是用来行道的。大道本来无形,但可以通过术或法来体现它,为社会和民众服务--当然主要是宗教服务(道因术以济人),而人有灵性,可以通过修习与道合一(因修以会道),人掌握了术,也就获得了造成外物变化的神秘手段(变化之玄伎)。这些道法,后来都形成了各自独特的仪式。可以说,道教的仪式是道法的规范和操作方法。因为它是道的体现,所以举行仪式称为“行道”;因为它对行道的过程作出了严格的规定,是一种确定的范式,所以常称为科范或仪范。它的主要形式有斋和醮,所以一般合称为斋醮。斋醮现在也仍然是道教为信众举行宗教服务的主要方式,也是信道者寄托自己信仰的主要途径。


31
3 月 2017
道教的宇宙论

在道支配和推动下的宇宙是一个发展演化的无限的过程。依照道门的观点,我们所处的现在的世界不是从来就有的,也不会永久的存在下去。天地有生成,宇宙在演化。宇宙的结构又是多层次的,不是平展在同一平面上。
  (1)、宇宙演化
  开天辟地:所谓开天辟地,是指从混沌种形成天地的过程。这一类学说,很多宗教都有,但道教有自己独特的见解。道教的开天辟地学说,本质上是一种宇宙演化的理论,它与基督教的上帝创世说大异其趣。天地是不是从来就是如此,这是个饶有兴趣的问题,也是一个困扰着人们的难题。几千年来,不知有多少人为之苦思冥想,提出过多少自以为最佳的构思,有的甚至形成极其精彩的理论模型。然而迄今为止还是没有形成一致的意见。总的来说,现代人倾向于宇宙是有开端的,这一开端是宇宙本身演化的一个阶段,从整个世界来说,它不是起点,也不是终点。道教的宇宙论,早在将近两千年前,就得出了类似的结论。这一结论或者说对于宇宙演化的构想,与西方基督教的上帝创世说有很大的不同。依《旧约全书》中的《创始纪》,本来没有现在的宇宙,而是由上帝的灵在虚空中创造出光,分出了白天黑夜,创造了天和地,日月星,各种生物,以及人类的始祖,那是一个典型的神创论学说。与基督教不同,道教认为宇宙演化有自身的规律,宇宙并非神创,而是在大道支配下自然演化的结果,最高的尊神元始天尊在演化的过程中,所起的,只是应其时,因其变,加以推动促进罢了。
在道教的理论框架中,宇宙是有起点的,而每一起始后的宇宙都不能永恒存在。从总体上说,宇宙是一个从成到毁。又由毁到成的相互衔接的过程构成的无穷系列。天地从产生到毁灭的过程称为一劫。宇宙是一个劫劫相续的无限的历程,每一劫都有始有终,一劫过去,宇宙陷于黑暗,天地人物一概毁灭,只有品位极高的神仙才能逃过劫难。时机一到,新的一劫又将开始。大劫之中又有若干小劫。大劫名有龙汉、延康、赤明等。龙汉、延康劫劫相续,渺渺茫茫,不知过去了多少亿数。
赤明开图:从上一劫结束,宇宙陷入极度黑暗,一片混沌中,只有坚劲的金刚风在回旋。无限的虚空,是无幽无冥,无影无形,无极无穷。连道气(又称大梵之气)也没有任何光亮。这时,自然演化的时机已到,新的一劫赤明劫就要开始,新的宇宙场境就要展开。这便叫作赤明开图。

天地的根苗-赤书玉字:当新的一劫即将开始时,道气凝聚,在空中突然出现一篇符书,字有一丈见方,八个角上垂下光芒。元始天尊一见,知道开劫时间已到,马上将这玉字,放到大罗天上的流火之庭去冶炼,它立即焕发出赤色的光芒,因此号为赤书。赤书玉字化成天的元始纲纪,称为元纲。赤书玉字之文,正是天地的根苗。所以《度人经》》说:混洞的赤文,是无之又无中的上品真文。在最元初的那一劫中,它就化生诸天宇,使日月星发出光明,它就是天的根源。它之上并没有祖先,它是以道为本身的。(混洞赤文,无无上真。元始祖劫,化生诸天。开明三景,是为天根。上无复祖,唯道为身。)
从元纲演变成三十二天:从赤书玉字化为元始的宇宙模式,称为“元纲”即最原始的天纲。它流向四面八方,化生成三十二重天宇。这就意味着,天地已经开辟,新的一劫已经开始。元始天尊审时度势,将五篇神书真文打开,于是,形成了各种神灵, 同时用它镇压五方,保持本劫诸天长久存在。〈度人经〉:元始安镇,敷落五篇。赤书玉字,八威龙文,保制劫运,使天常存。)化生成的天宇有三十二重,加上三清天三重,共是三十五份道气,它们又总系于上元之气。每当劫初,元始天尊都要演经说法,传出道经,普度天人,称为开劫度人。有缘得度的便可成为神仙,当劫尽之时,可以躲过劫难,永世长存。最奥秘的道书,是从元始天尊开劫时在一粒宝珠中说法传授出来的。

(2)、多层次的宇宙结构
  道教的宇宙结构学说与宇宙演化学说是联系在一起的。依照<<度人经>>等经典的描述,天宇分布于十方:元纲流演成的三十二天分布在东、西、南、北,每一方八天。也有稍详细一点,在东西南北四正方的基础上,加上四维: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共八个方向,且有上下之分。三十二天之上另有四重天宇。所有的天宇分布在八方和上下,总称为十方。
三十六天名:前面谈到元纲流演,只有三十二天。这几重天宇,受劫数制约,所以有生有灭,另有四重天,是不受劫数影响的,他们是三清天和大罗天。这样,总维三十六天。其名为:
  三十二天:
太皇黄曾天、太明玉完天、清明何童天、玄胎平育天、元明文举天、上明七曜摩夷天、虚无越衡天、太极蒙翳天(以上为东方八天)、赤明和阳天、玄明恭华天、耀明宗飘天、竺落皇笳天、虚明堂耀天、观明端靖天、玄明恭庆天、太焕极瑶天(以上为南方八天)、元载孔升天、太安黄崖天、显定极风天、始皇孝芒天、太极翁重浮容天、无思江由天、上揲阮乐天、无极昙誓天(以上为西方八天)、诰庭宵度天、渊通元洞天、太文翰宠妙成天、太素秀乐禁上天、太虚无上常容天、太释玉隆腾胜天、龙变梵度天、太极平育贾奕天(以上为北方八天)
三清天:太清天、上清天、玉清天
大罗天:上述三十六天中,三十五天总系于大罗天,其他天都有限,而大罗天 是无限的,它最高,却又包罗于诸天之外,没有终极。宇宙在空间上是无限的。

三界和三界外:上述三十六天又分为不同的境界。三界,指欲界、色界、无色界。三界共二十八重天。三界诸天,劫尽还坏,修道有德,生于或升入三界诸天,尚未跳出轮回。三界外,有八天。修道者跳出三界,到三界之外,方能超脱劫运和轮回。
三界具体分为欲界、色界、无色界。三界外又可分为四梵天、三清天、和大罗天几个不同层次。四梵天,又称四种民天,自太虚无上常容(一作融)天至于太极平育贾奕天。称为四种民天,意思到了这一境界,已经跳出轮回,劫尽之时,可不死不坏,等下一劫时可以为种民。三清天,又称三境。太清天系太上老君所治理,上清天高于太清天,上大道君所治理,玉清天在上清天之上,元始天尊所治理。大罗天在诸天之上,又包罗世界,无穷无限,中有玉京山郁罗萧台,元始天尊居住之所。三界外皆是清通的道气,无形无象,神仙所居。他们聚则成形散则为气,自在逍遥。大罗天上全是梵气弥罗。修仙的最高境界是为大罗金仙。
大地的结构:道教将大地分为九层,称为九垒。也有更细的分法,将每一垒再分成四层,共三十六垒。每垒都有土皇治理。九垒名如下:
第一垒色润地、第二垒刚色地、第三垒石脂色泽地、第四垒润泽地、第五垒金粟泽地、第六垒金刚铁泽地、第七垒水制泽地、第八垒大风泽地、第九垒洞渊无色刚维地。
地下的世界,便是幽冥了。幽冥世界,常人无法进去,但死后灵魂则不能不去,–除非已成神仙。中国人将死后灵魂要去的地方称之为太阴。治理幽冥世界的是五岳,主要是东岳泰山之神。或说,幽冥主管是醴都大帝。幽冥世界是地狱所在,关押生前作恶业的灵魂,也拘禁各类曾在凡间作怪的精灵妖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