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rt Blog Type 1 (Full Width Image) and Sidbar

24
3 月 2017
城隍尊神的灵应故事,值得回味思索

上海城隍庙城隍殿两侧,悬挂这样一对楹联:“祸福分明此地难通线索,善恶立判须知天道无私”,道出城隍尊神赏善罚恶,公忠正直,守城护民,神恩浩荡。城隍尊神护佑申城百姓,灵应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有的被录入《上海县志》中。今日就为您讲述其中两则故事。

城隍殿前楹联高悬

护城止杀

城墙见证上海的风云沧桑

     《顺治上海县志》里面记载了这样一则故事:
清顺治十年(公元1653年),江南一带民间依然存在反清斗争。这一年,以上海为基地进行反清复明的名士张名振引兵进入吴淞口,并谋伺机攻入上海城内,驱散清兵,重掌政权。此时,面对义军队伍整齐的军容,高昂的士气,守城的苏州总兵(当时上海隶属于苏松太道)王璟不战而逃,清军溃败,义军得以攻入上海城内。
清廷得知此事震怒,速令江宁巡抚周国柱率重兵前往上海镇压。面对来犯之敌,张名振被迫放弃上海。王璟怕其临阵脱逃的事情败露,在周国柱面前诬告上海百姓通敌,周国柱信以为真,遂准备屠上海城以泄愤。上海知县阎绍庆和乡绅曹垂灿闻知此事,急忙赶往巡抚行营长跪请愿,并愿以全家百人性命作担保,证明上海百姓绝无通敌之举。但周国柱不予理睬,一意孤行,下令次日鸡鸣时分开始屠城。全城百姓闻讯无比惊惶,均感大难即将临头。
至半夜,周国柱刚刚睡下,突然感到朦胧中有人走进其卧房。周国柱大惊,喝问来者何人,然而此人并不作答,而是对周国柱摇了四下头。周国柱迷惑不解,顺手拿起床边之火烛以照亮卧房细看。只见来人红面黑须,带官帽,着锦袍,威风凛凛。周国柱猛然想起,当日白天曾至上海城隍庙拜谒上海城隍尊神,眼前此人形象正是白天所见城隍尊神的样子!再一细想,城隍尊神对他摇了四下头,“摇头”表示“不”,“四”也就是“死”,也就是说,上海百姓并不该死,而是被王璟冤枉的。想至此处,周国柱不敢怠慢,纳头便拜,再看时,房内已无半点旁人踪迹了。周国柱随即命人撤销屠城的命令,全城百姓终于免遭屠杀之难。
“功施于民则祀之,能御大灾捍大患则祀之”,这则“护城止杀”的故事再次告诉我们,城隍尊神赐福一方生灵百姓,保护一地水陆平康,故而千百年来祭祀不辍,香火绵延。

清末的上海城隍庙地区

加封护海公

旧时上海航运发达

       作为海滨城市,上海城隍尊神自然有着护海神职,城隍庙山门牌楼的“保障海隅”匾额即为明证。上海城隍神在清同治时又加封“护海公”,于是南来北往的海舟,齐祈城隍神力庇护,凡进出浦江的船只,必向城隍庙烧香祈祷。因此每次城隍庙修葺,不仅上海商民踊跃捐赠,不恤财力以助,四方富商巨贾也皆“捆载辐辏而集”,城隍香火由此兴盛不绝。
清同治年间加封城隍尊神为“护海公”,其来源于一则灵应的故事:
清朝同治年间,因边关军情和北方天灾,国库已经“兜底空”。年幼的同治皇帝虽然掌握实权,但也拿不出充盈国库的有效对策,只能命江南八府限期七天解粮进京。
时光飞逝,转眼已经到了第六天,皇帝接到奏报:老天不帮忙,江南连日大雾,运粮船恐难按时到京。同治帝虽焦急万分,文武百官却也束手无策。

第七天清早,同治帝刚上朝,就接到奏报说,江南八府抚台已在午门候旨。同治帝急忙召他们前来觐见。君臣一见面,同治帝就责问百官:“谁说江南连日大雾?粮船不都到京了么!”抚台慌忙回答:“路遇大雾,确是实情。”同治帝不信:“那你们粮船何以如期到京?”抚台答道:“我们在雾海之中无法行舟,而万难之际幸遇神灵相助。”同治帝兴奋了,忙追问是何方神圣相助,抚台答:“不知来了哪路神仙,在大雾之中亮出三盏大灯笼,我们就跟随它全速前进,转眼就到了京城。”同治帝好奇地问:“那灯笼上有何标记?”抚台答道:“每盏灯笼上,各有一个大字“秦”、“裕”、“伯”,秦裕伯乃上海县城隍神,想必是上海城隍神神力护佑吧。”
同治帝追问得知,船队途经上海时,负责押运的官员曾到上海城隍庙进香,以求城隍神护佑,因此才得以摆脱大雾,迅疾到京。于是同治帝下旨,加封上海县城隍秦裕伯为“护海公”,祈望他庇护南来北往的航船。此后,凡船只进出黄浦江,船主或押船官员必定进上海城隍庙烧香,以祈求“护海公”保佑其行程稳妥、平安归来。

岁月更迭,上海已经从一个海边的小县城发展成为国际大都市,但上海城隍神护佑城市,保境安民的职责却延续至今,为世人所铭记。

城隍殿内“护海公”开道牌


24
3 月 2017
【道教知识】带你认识真正的女“上仙”
教理中的平等思想

       道教教义珍视生命,尊重女性,崇尚男女平等,“一阴一阳谓之道”,天地万物只有氤氲和谐才可长久。《道德经》中推崇以静制动,以柔克刚,“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牝常以静胜牡”“知其雄,守其雌”等贵柔崇阴的教义,在很大程度上是将女性的阴柔之美及勤劳质朴、吃苦耐劳、慈祥和气、温柔善良、聪明智慧、含容不争等美德哲理化。因此,女性在道教发展中有着重要的地位,特别是女神、女仙、女性宗师为数众多。

女神、女仙众多

       道教中女仙的首领西王母,又称金母、金母元君,俗称为王母娘娘。这位女仙原是上古时期中国神话中的女神。在《山海经》中的《南山经》中,西王母已颇具后世道家的仙气,后演变为女仙之宗。她属下女仙最终达到133位。西王母是道教中的重要神真,在山西芮城永乐宫的三清殿中,有一幅《朝元图》壁画,白玉龟台九灵太真金母元君(即西王母)便位列这幅壁画中的八大主神像之中,足见她在道教中有着显赫的地位。

《朝元图》中的西王母形象

       道教中,除了西王母这位受人崇拜的女性之外,地位重要、影响巨大的女神仙还有妈祖与碧霞元君等等。她们的庙宇遍布南北各地,事迹通过民间传说与道教典籍而广为传播。女神、女仙天生具有的亲和力,受到了百姓普遍的爱戴尊崇。

湄洲岛妈祖神像

女性宗师

       道教中有着众多出类拔萃的女性宗师,她们有的在道派组织建设中起过重要的作用,有的甚至成为某些道派的创始人。例如上清派宗师魏华存。
魏华存,晋代女道士。字贤安。任城(今山东济宁市境)人。司徒魏舒之女。自幼博览百家,专修道法。常静居行导引、吐纳术,服食药物,意欲独身修仙,遂其所愿。
魏华存持斋修道多年,广搜道教神书秘籍,曾为天师道祭酒。得清虚真人王褒等降授“神真之道”,景林真人曾授给她《黄庭经》。后被尊奉为道教上清派第一代宗师,世称“南岳夫人”。上清派后传南朝著名道士陶弘景,隐居茅山四十余年,建道观、收弟子,著书传道,弘扬上清道法,使茅山成为上清派传教中心。茅山、龙虎山、阁皂山合称江南道教“三山符箓”,一直延续至今。

南岳夫人魏华存


24
3 月 2017
【庙观动态】上海城隍庙加强教职人员信仰教育

3月23日,上海城隍庙邀请著名道教学者、南京大学宗教学博士、上海道教学院副院长兼教务长王驰老师来庙作题为《道海玄微,佑国安民——中华道教概说》的讲座,开启了新阶段教职人员文化学习的系列课程,受到道众的欢迎。

庙管会副主任刘巧林道长作开班动员

       上海城隍庙把每周四作为道众固定文化学习日,作为庙观一项制度确立下来,已坚持多年。2017年,庙管会继续狠抓教职人员的文化学习,着重信仰教育的提升,对授课内容、形式作大胆探索改进,了解道众“听什么、学什么、会什么”的动态,聘请道教界、学术界的专业师资力量进行授课,做到“学有所获,获有所用,用有所长”,从而在学习中提高宗教学识造诣,坚定信仰追求。

王驰老师作精彩授课

道众认真聆听学习

       首堂课上,王驰老师丰富的讲授内容让道众获益匪浅。新阶段的文化学习,将以“信仰教育”为主题,从道教教义、道教历史、道教仙真宗师等方面入手,分成多个板块,以3—4节课的时间作深入讲解和交流。通过学习,全面提高道众研习道经和讲经说法的能力,培育一支有坚定信仰,能够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积极阐扬道教思想精华的新时代教职人员队伍。


24
3 月 2017
【国学讲堂】奢败家,逸败德

“奢”、“逸”,并不深奥的字眼,对今人如何持家、处世、做人,有着极其深远的警示意义。出身贫苦,不可骄傲;创业艰难,不可奢华;努力不懈,不可安逸。

奢,败家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是唐代李商隐在《咏史》中对前朝历史进行非常精确的概括和总结,同样适用于当代以及未来万世。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常戒非分之想。
圣人修身、齐家、治国,都离不开“勤俭”之道:诸葛亮把“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作为“修身”之道;朱子将“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当作“齐家”的训言;毛主席则以“厉行节约,勤俭建国”为治国的经验。节俭勤劳是弘扬道德的源头,奢侈放纵,是道德败坏的根本。

逸,败德

       古人云:勤则有材而见用,逸则无能而见弃。奋能使自己成才而受到重用,放纵安逸会使自己堕落而被弃用。习勤忘劳,习逸成惰。习惯于勤奋,就会忘掉劳苦;习惯于舒适,就会养成懒散的作风。
人生如溪,一路总有磕绊曲折,幸运的时候,也许能够无阻无碍,顺流而下,这时便可在这一路程安逸下来,好好欣赏沿途的风景,但要审时度势,时刻准备面对下一段坎坷,这才不至于在突然面对大起大落时措手不及,从而跌入谷底,一蹶不起。只享安逸不图上进的人,永远都是固步自封的,没有忧患意识,安逸享乐,最后离失败也就不远了。
志当存高远。拒绝安逸的人生,生活需要奋斗和拼搏,生命因追求而更精彩纷呈。人生其实是一条看不到尽头的路,沿途播撒着希望和喜悦,你只有拒绝安逸的人生,拒绝颓废,奔跑在人生路上,才能收获更多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