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rt Blog Type 1 (Full Width Image) and Sidbar

29
1 月 2017
仙山旅游和文化探寻

道教名山之旅是欣赏自然风光与探寻仙风道气的统一。明白这一点,才识得游趣,尽得游兴。尤其是对山中仙气的寻求、感受,是道教名山游的主题所在。
那么,如何去体现这一点呢?
首先,到一座仙山,要略知其历史。也就是要了解它所以成名之故。每座名山都有悠久的历史。泰山成为仙山,还在道教教团成立之前。当年泰始皇上泰山封禅,一为宣扬国威,二为找到通仙之途。汉武帝上泰山,则只剩下登仙的目的了。后来呢,汉代出现了泰山治鬼的传说,泰山神便成了幽冥主管。他地位由此越升高,成为主管死籍的东岳仁圣帝,不仅造成五岳独尊的巨大声势,而且行祠遍天下。据仙传,东岳大帝有女儿,道行深厚,本领高强,平时统领岳兵,消灾祛邪,十分灵验,于是建殿于极顶玉皇殿下侧,便是现在的碧霞祠。茅山,其形勾曲,故名句(与勾字通)曲山,因汉代茅盈等三兄弟在引修仙成道,所以称茅山。南朝陶宏景入山隐居,创立上清派茅山宗,茅山成了上清宗坛所在地。因此山上多三茅真君崇拜,也有多处陶隐居遗迹。…总之,每座名山都有一部生动的道教传播史-其中也有不少相关的传说,与信史交叉重迭。知其史才能明白自己到了何处――不是地理方位上的,而且是景观性质上的知。
知其史,是进山的初步,也可以在进山之后,再追寻历史的脚步。在此基础上,还要知其意,即知那一山的仙意所在,也就是说要了解道教神仙信仰的内涵,以及该山主要体现了道教文化的哪一方面。知其意,然后才算真的懂得了这次游历的文化内涵。
进入道教名山,当然要领略到其地美在何处,也就是说要知其美。每座道教名山都有自己独特的美。人称青城天下幽,一个幽字概括了青城山具有的魅力。登泰山则会想起杜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名句。但是,更加深入地欣赏它们的内涵,还要从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的一致上去体会。如我们前面说过的那样,道教名山最重要的人文景观,一般是宫观,而宫观的建设,都力求与周围的自然环境相协调。人文景观是融化于自然之中的,而且往往是处于环境最优美的那一点上。自然景观本来是原始的,与人没有直接联系。但宫观的建立,又给那一地的和自然景观注入了特殊的内涵,使一座自然形成的山,有了一个统领,有了一个文化上的纽结,指引着人们去领悟特定的文化内涵,欣赏其中的美好的精神风韵。
除此以外,上道教名山旅游还是极好的采风机会。一方面,这些名山的宗教活动吸引了四方信众,形成了独特的民俗活动,泰山的朝山进香,茅山香期,武当玄天上帝生日,陕西耀县药王(药王孙思邈故乡)的庙会,诸如此类,都有富具地方特色的民间风俗的展示。入山游览,也是对民风的感受,好事者便可采集其事其俗,成文章,拍照片,写生入画。另一方面,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在这些名山周围积累了非常丰富的仙话传说,也上旅途中极好的谈助。与书上阅读故事不同,在这些地方实地采风听那些奇妙的传说,常常有“实物”、“实景”为证。跑到三清山,人们会指着石鼓峰,津津乐道地讲起海瑞朝山的故事,说当年海瑞朝山,脚穿牛皮靴受到神灵指责。这位刚直不阿的海大人则指着殿前的牛皮鼓,反诘神灵。于是神灵为之感动,将牛皮鼓推下山,化为石鼓峰。海瑞朝山的故事,原是茅山的民间传说,不知什么时候搬到了三清山,但既有石鼓为证,不如姑妄听之,多些情趣。如果有心将当地的民间故事搜集起来,一定极有意义,对于一般的游客而言,至少是一个增添旅游内涵的活动。
知史、知意、知美和采风,大约是进入道教名山游的重要环节,也是构成其独特游趣的基本条件了。


29
1 月 2017
神诞节日介绍

       诸神圣诞即是神道的生日,届时庙观中循例设醮庆贺,也常引发该道观邻近地区民众的进香祭赛,久之成为一方民俗,构成了当地道教界和民间共庆的宗教节目.道教是中华民族土生土长的宗教,它的神灵体系实际上早就吸收了朝廷祀典之神及民间俗神,因之和中国民俗本有天然的联系。道教神灵的圣诞日期和因之进行的宗教、民俗活动十分频繁。
        1.尊神诞辰
据《诸神圣诞节日期》所载,每月都有众多的神道生日,全年这类“令节”达50多个,其中有从佛教吸收来的弥勒、如来佛祖、观音、地藏王等少数佛菩萨生日,其余皆属道教神灵圣诞日。该书所载诸神圣诞日如下:

正月:
初九日玉皇上帝圣诞  十三日刘猛将圣诞
十五日上元天官圣诞
二月:
初二日土地正神圣诞  初三日梓潼帝君圣诞
十五日太上老君圣诞
三月:
初三日真武上帝圣诞  十五日赵元帅圣诞
祖天师圣诞
十八日后土娘娘圣诞  二十日子孙娘娘圣诞
二十三日天妃娘娘圣诞 二十八日东岳圣诞
四月:
十八日紫微大帝圣诞  二十八日药王圣诞
顶上娘娘圣诞
五月:
初五日温元帅圣诞   初七日朱太尉圣诞
十一日都城隍圣诞   十二日炳灵公圣诞
十三日关王圣诞
六月:
十三日井龙王圣诞   十九日观音菩萨成佛
二十三日火神圣诞   二十四日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圣诞
马神圣诞
七月:
十五日中元地官圣诞  十八日王母娘娘圣诞
灵济真君圣诞
十九日殷太岁圣诞
八月:
初三日灶君圣诞
九月:
初三日五瘟圣诞    初九日葛仙翁圣诞
蒿里圣诞
十七日增福财神圣诞  二十三日萨祖师圣诞
洪恩真君圣诞
二十八日马元帅圣诞
五显灵官圣诞
十月:
初三日三茅真君圣诞  十五日下元水官圣诞
十一月:
十一日太乙救苦天尊圣诞 十九日日光天子圣诞
二十三日张仙圣诞

这一记载截止于明代,后来实际又有增加,而且有些地区性的神诞也没能够都搜集进去。由于时代及地域的差异,这些圣诞日对于民间风俗的影响不一。其中影响面较广而又历时较长的,计有老君、玉皇、东岳大帝、土地、灶君、三官、雷神、火神、财神、碧霞元君(上列日期中称“顶上娘娘”)、天后(即妈祖,上列日期中称天妃,系明代对她的尊号)、梓潼帝君(即文昌神)、关帝(上列日期中称关王,系明万历年以前的尊号)。此外尚有诸派的祖师,如吕祖吕洞宾、丘祖丘处机,净明派祖师许真君等。
这些道教神灵诞生日来源多端,或出造经者言,或来于民间传说。由于道教界对此循为故例,民间也相沿成俗,奉事惟谨,不敢错过日期。一些劝善书如《玉历至宝钞》等,皆附有诸神圣诞日,在民众中广为传播。
道士认为在圣诞日建醮、诵经,功德倍于常时。民间也以主祀某神道的宫观庙宇为核心,举办打醮、赛会、神道出巡等民俗活动。
有的尊神地位崇高,如老君、玉皇、九皇、关帝、东岳大帝、吕祖等,其圣诞的民俗活动遍于全国;有的神道与民众生活关系密切,如城隍、土地、灶君等,其生辰的庆贺活动,也久传不衰。有的神祀偏于一地,影响地方民俗,如五圣盛于江南,杨泗将军之祀在长江中下游。然而也有些地方神祀渐盛于全国乃至远播海外,如原为福建蒲田的妈祖之祀即是显例。北方碧霞元君,南方天妃妈祖,为香火最盛的两个道教女神。
诸神圣诞日中,在社会上影响最大的要推三元日。三元日简称三元,指正月十五上元日、七月十五中元日、十月十五下元日,传为天、地、水三官考校功过的日期,后传为三官诞辰,遂成为道教的重要节日。三元日实从早期天师道的三会日演变而来,是道教三官信仰的沿袭。《太上洞玄灵宝三元品戒功德轻重经》云:“天地水三官九宫九府一百二十曹,三品相承,生死罪福,功过深重,责役考对,年月日无有差错。其学仙善功,行恶罪报,各随所属考官,悉书之焉。”三官考校功过,原系于三会日,但除十月十五日下会外,其余正月七日(一说一日)上会,七月七日中会,皆非望日。南北朝时始定正月、七月、十月的十五日建三元斋,后传为天、地、水三官诞辰,三元日与三会日分离,称天地水三官及府曹之神,“先于三会日考校罪福,至三元日上金阙,以降祸福”(《天皇至道太清玉册》卷七),意即在考定功罪后,在三元日上天庭,报告太上老君,然后依其功过给予赏罚。这里说的金阙,一般是指太上老君所治。三元日道观中例要建醮,拜忏修身谢过,并与民间的新正庆贺、祭祖、祭孤、祭厉等风俗结合起来,成为重要的民俗节日。


29
1 月 2017
民间的烧香习俗

中国人对于神明的态度是两重的。一方面是对之敬畏,平时不敢冲撞他们。一方面又有很强的功利色彩,求神是为了请神保佑。所以人神之间有许多副有人情味的交往。中国民众对神灵的崇拜形式体现着这一特点。比较常见的有:
烧香。在香港台湾地区常称为拜拜。是最一般的敬神方式。点起香烛,向神拜上几拜,更加虔诚的,则跪下叩头几响。同时心中默默祝祷。
烧香是从古代的祭礼中继承下来的。古代中国人在祭祀上帝和祖先时,往往要将祭品或者单单是某些植物放火焚烧,使之产生浓烟,认为即可以其香烟通达神明。这一类做法,后来逐步演变,并且民间化后,便是向神烧香以示敬重。不过,后世的香,已经作了改进,出现了比较精致专作为敬神之用的香,其中包括某几种从印度、伊朗等地传入的香。现在比较常见的有线香、盘香等。
香在道教仪式中也普遍使用。目前知道道士用香的记载,是《三国志.吴书》中提到道士于吉在江东教人烧香读道书。南北朝时的道馆中例要设香炉,可见用香极为普遍。但道教的用香有比较严格的规定,如上香时的程式有明确规定,而且,对于香的宗教功能也有自己的解释。一般民间的烧香就没有那么严格的规范,只以表示虔诚为主。民间的烧香,往往是同时奉上某些供品,称为上供。供品有素果乃至于猪头、全鸡之类。其实,用猪头等做供品,在道教中是不充许的,只是民间沿用既久,便也就听其自然了。


28
1 月 2017
正月初一天腊日 祭天拜祖得福气

正月初一,万象更新,除了是正月的头一天,这一天还是道教的“天腊日”。

天腊、地腊、道德腊、民岁腊、王侯腊合称“五腊”,《云笈七签》卷三七:“正月初一名天腊,五月初五名地腊,七月初七名道德腊,十月初一名民岁腊,十二月初八名王侯腊。此五腊日宜修斋并祭祀先祖。”因此,正月初一各地道观均需设坛演法,祭天地、拜先祖,并为信众祈愿新年吉祥。

 

正月初一,家长带领小辈出门拜见亲戚、朋友、尊长,以吉祥语向对方祝颂新年,卑幼者必须叩头致礼,谓之“拜年”。主人家则以点心、糖食、红包(压岁钱)热情款待之。“拜年”一词原有的含义是为长者拜贺新年,包括向长者叩头施礼、祝贺新年如意、问候生活安好等内容。遇有同辈亲友,也要施礼道贺。家家户户都洋溢着喜庆祥和的氛围。

上海地区的正月初一年俗也多种多样:初一拜年的客人多携礼品,待客必请喝“元宝茶”,是为茶内放上青果或茶盖顶置青果一枚,并用金漆盘装果品献客,口中则说“恭喜多如意”。而年初一的早点也颇有讲究,用两只加有红糖的“水铺蛋”,以寓甜甜蜜蜜,团团圆圆。此外还要用红漆果盘装出各种富有吉祥意义的风味食品,如荸荠、蜜枣、桂圆、橘红糕、云片糕、油枣、金橘、糖莲心、芝麻糖、花生等,以供家人和宾客享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