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rt Blog Type 1 (Full Width Image) and Sidbar

29
6 月 2020
【悟道思理】道家“无为”可不是宅在家里葛优躺

很多人在未深入接触道教信仰及文化时,也大致能说出几个词来描述自己认知中的道家,例如“无为”、“不争”、“上善若水”等等,其中,按当代人的用词习惯,乍一看“无为”,似乎就是告诉我们什么都别做,每天宅在家里葛优躺就好…

然而,真相并非如此。

“无为”一词出自《道德真经》第六十三章,原文是“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直译为以无为的态度去有所作为,以不滋事的方法去处理事物,把恬淡无味当作有味。

首先,无为指具体行动上不妄为。

也就是说做事要符合道,不能拍脑袋盲目去干,而是要遵照大道、符合自然的方式去促进发展、成长。

成语故事拔苗助长中那个农夫,就是典型的妄为,而在现实中,我们很多职场人士过度工作、忽视放松,最终导致身心疲惫、透支健康,退休前拿命换钱,退休后拿钱换命,这都是对个人、家庭乃至社会的不负责和妄为。

其次,“无为”也告诉我们需要克制内心的各种贪欲。

漫漫人生路,合理的梦想与追求是值得肯定和努力的,但一旦被过多欲望牵制住,便容易反受其害,《道德真经》第四十六章:“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即祸患没有比贪得无厌更为严重的,灾难也没有比贪欲必得更为惨痛的。

因为过度的贪欲而导致恶果的人和事,仔细想想,我们每个人身边都有不少的例子。时刻克制不该有的贪欲,以“无为”之心守住内心清静,做个心怀坦荡、光明正大的人。

第三,“无为”也是我们在生活中的方法论。

 “天要下雨、娘要嫁人”,有些事我们注定无法干预,“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可往往这三分非常关键,当生活中出现困境或挫折,远超自己能左右时,不妨静待事件发展,任其自然,退一步海阔天空,也是一种应对办法和人生智慧。

他强任他强,清风拂山岗;他横任他横,明月照大江。


26
6 月 2020
【走进道教】关公为何被奉为“武财神”?

三国蜀汉有大将关羽字云长,以忠勇神武知名,封爵汉寿亭侯。民间有崇拜者为他立祠,尊奉为“关公”,历各朝各代都以关羽为忠义的化身,成为忠君爱国信念的典型,其“侯而王,王而帝,帝而圣,圣而天”的过程也被载入史册。

“功施于民则祀之”,道教奉关公为“关圣帝君”,并享有神圣地位。在斋醮科仪中,法师召请关公,将其与马灵耀(真武部下)、赵公明(雷霆副帅)、温琼(东岳太保)并提,作为主要护法天神,通称“马、赵、温、关四大元帅”。各地兴建关帝庙,继而又被官方崇为武庙,与祀孔子的文庙并立。关圣帝君忠勇神武,却又乐善积功,《关圣帝君觉世真经》与《太上感应篇》、《文昌帝君阴骘文》并称为三部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善书;文昌和关帝也因此成为“代天宣化”的“文武二帝”。

上海城隍庙关圣殿供奉的关帝神像采用“关羽阅春秋”的造型,即关帝坐像一手捋须,一手持《春秋》,通身贴金箔,两边是他的侍从周仓和义子关平。道门尊奉关帝为“武财神”,传说关帝挂印封金从曹营出走之时,将曹操所赠财物悉数留下,还附上一本详细的流水帐册,按“原、收、出、存”分项记录,命名为《日清簿》。关圣帝君公平正直,信义为本,道德崇高,教化万民“义中求财”的商品交易道德,因此被尊为武财神、商业保护神。

千百年来,关帝信仰已成为全世界华人共同的精神支柱,被视为中华文化“忠孝仁爱、礼义公忠”的代表形象而为人所铭记。


26
6 月 2020
【走进道教】从来没有姐姐能乘风破浪,只有女道士们能披荆斩棘

这几天,综艺节目乘风破浪的姑奶奶们,哦不,是中老年组小姐姐们,火了。

前段时间还在感慨后浪骇人呢,结果看到综艺里30+的姐姐们还能蹦蹦跳跳,少女感十足,瞬间觉得,长大变老也没什么了不起。

不过,姐姐们从来不能乘风破浪,舞台上的光鲜,都是背后的勤奋和辛酸换来。

就好像道教修行。

自古修道者多如牛毛,成道者凤毛麟角,修行路上披荆斩棘,只有坚忍一心集大功德者,才能成就道业。

道家三玄《易经》中有这样一句话:“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世间有阴有阳,有日、天、昼、火、热…就有月、地、夜、水、寒…而反应在人自身上,便是有男有女。

南岳道学院的坤道们

历史上,那些得成大道的神仙祖师里有男道士,也就是乾道,当然也有坤道,即女道士。

严格意义上讲,道教没有女道士这个称谓,但如果小道士我直接说坤道,可能不少小伙伴们会有点小晕,所以不妨暂且叫女道士,但大家切记,这个称呼,并不如法。

姐姐们台上乘风破浪靠的是台下的汗水和泪水,而女道士们(坤道)若想披荆斩棘,修成大道需要付出的努力更多。

纵观道教历史上的女道士,也就是坤道们,为道教的发展壮大和传承都付出了很多努力,很多人也因此名传千古,例如飞升成仙的茅山上清宗第一代宗师南岳夫人魏华存,开上清千载基业,道教全真派清静散人孙不二,师承重阳祖师,成后世坤丹道法之祖…

魏华存魏夫人为魏晋时期的著名道士,字贤安,今山东济宁市人,道教茅山上清派开派祖师,因为在湖南南岳衡山苦修多年,也称“南岳夫人”,还被后人尊称为“紫虚元君”。

南岳衡山

关于魏夫人得道成仙的故事,在民间流传很广,影响也很大。至唐代,唐玄宗李隆基便命人将这些仙迹史料搜集整理编入《后仙传》,到宋代,学者李昉根据《后仙传》的记载重新整理加工,编入《太平广记》中,使得我们今天也能一睹魏夫人仙姿。

南岳魏夫人神像

同魏夫人南岳苦修相同,道教全真派清静散人孙不二师承重阳真人,也历尽千辛万苦,才丹成道显,坐化之时香风瑞气竟日不散,成后世坤丹道法之祖。

除了魏夫人、孙不二,还有唐代正史野史都记录过的飞升女道士谢自然、葛洪仙师的道侣鲍仙姑等等坤道披荆斩棘,成就道业。

若非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

直至今日,仍让我们后辈感怀祖师们修道艰辛和道心的坚定。

最后,据小道消息报道,芒果台下半年的综艺节目已经安排妥当,分别是《高歌猛进的姐夫们》和《广场集合的阿姨大妈》,据悉,上海也即将出台《晚上走圈的老爷叔》,欢迎收看。


25
6 月 2020
【走进道教】除了粽子和龙舟,端午节的本质其实和道教密不可分

又到一年端午时。

端午节,“端”字有“初始”的意思,“端五”就是“初五”,因按照传统历法的天干地支排列,五月正是“午”月,因此“端五”也就渐渐演变成了“端午”,《燕京岁时记》记载:“初五为五月单五,盖“端”字之转音也”。

这一天,不仅仅是南北粽子的聚餐,也不单单是两广龙舟的赛会。

传统节日,剥去其物质载体后,留下的精神内核,才是一个民族最关键的文化基因。

如果说,划龙舟是要打捞屈原的遗体,吃粽子是为了喂饱水里鱼虾,以希望它们饱餐一顿后便不再咬食屈原,但仅仅这些可绝不是端午的标配,否则我们便没法解释为什么要在端午的时候挂菖蒲、艾草,戴香包,拴五色丝线,喝雄黄酒……

而这些端午民俗都有一个共同目的:驱邪。

从农历五月开始,仲夏来临,毒虫、蚊蝇滋生,洪水瘟疫来临,在卫生医疗条件都较差的古代,常易爆发瘟疫等传染病,因此民间又将农历五月称为“五毒月”。

五毒

在古人眼中,“五毒月”寓意着不祥和邪祟盛行,端午是五月初五,更是“毒上加毒”,最初,被古人深深厌恶,连这一天出生的孩子都不能要,否则便会“男害父,女害母”,《史记》中记载,“战国四公子”之一的孟尝君因为生于五月初五,他老爸竟然想要把他丢掉。

无独有偶的是,宋代道君皇帝宋徽宗也是在“五月初五”这一天出生的,成人后因自觉生日这天不好,偌大个皇帝竟因此改了生日。

因此,为了平安度过“五毒月”,人们便延用了多种方式来驱邪禳灾,像前面提过的门前挂菖蒲、艾草或天师像,便源自道教老祖天师张道陵化菖蒲为剑、取艾草成虎斩妖除邪保一方水土平安的故事。

总的来看,端午节这一天里的辟邪主题是建立在道教信仰基础上的。

例如,除了艾草菖蒲外,端午这一天挂钟馗神像、跳钟馗等等也颇为盛行,“终南进士舞龙泉,端午时节壁上悬。仗君辟邪歼群丑,免得鬼魅扰人间。”描写的就是这一习俗。

还有端午时,长辈常给晚辈系上五彩线,便以道教五行为基础,五彩暗合五行,道经《抱朴子》中也记述过将五色纸挂于山中,以五色象征五方神明齐来护佑之意。

而饮雄黄酒的习惯也和道教相关。

《道藏》中记载服用过雄黄酒后能使“腹中三虫伏尸皆去,心开目明,使人有威武,入水辟蛟龙,入山辟虎狼,入军辟五兵”,由于道教对雄黄酒功效的肯定,以及种种神话传说的普及,如《白蛇传》中白素贞饮雄黄酒后现出原型等等,都使得民间愈加熟悉,并逐渐形成了端午饮用雄黄酒辟百毒的风俗。

总之,和很多传统节日一样,深究起来,端午节的道教内涵同样不少。